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汇率传递的视角,详细考察了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问题,通过构建贸易价格指数和汇率指数,分析了中国总体、分类商品、分贸易伙伴的汇率传递弹性及其对称性。从总体上看,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具有不完全传递的特征,出口和进口的价格汇率传递弹性仅约为20%,且两者变化均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密切相关。从分类商品上看,各类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体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矿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出口汇率传递弹性较大,动植物和金属产品的进口汇率传递弹性较高。人民币汇率变动方向和幅度对汇率传递的影响基本存在对称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并未明显影响汇率传递的程度。从分国别上看,以美国和韩国为例,中国与前者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明显较大,是与后者的2.5~3倍左右。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汇率传递的视角,详细考察了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问题,通过构建贸易价格指数和汇率指数,分析了中国总体、分类商品、分贸易伙伴的汇率传递弹性及其对称性。从总体上看,中国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具有不完全传递的特征,出口和进口的价格汇率传递弹性仅约为20%,且两者变化均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密切相关。从分类商品上看,各类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体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矿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出口;12率传递弹性较大,动植物和金属产品的进口汇率传递弹性较高。人民币汇率变动方向和幅度对汇率传递的影响基本存在对称性,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并未明显影响汇率传递的程度。从分国别上看,以美国和韩国为例,中国与前者贸易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明显较大,是与后者的2.5~3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GARCH模型度量了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的波动性,并基于VAR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日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内,中国对日进出口存在正向的收入效应和负向的汇率波动效应,出口价格效应为正,进口价格效应为负,且出口价格弹性大于进口价格弹性;中国实际收入是推动中日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短期内,人民币贬值不能改善中日贸易逆差状况,并且向长期均衡的调整速度较慢;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日贸易的长短期影响均不显著。因此,中日贸易问题的根本不在人民币汇率,而在于中国经济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借鉴Shin等(2014)的研究,构建了汇率对进出口价格的非对称传递模型,并基于2005年8月至2018年2月的月度数据,深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进出口价格的非对称性传递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均具有显著的非对称传递现象,且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汇率传递程度正在逐步降低。非对称传递的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外国出口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具有的较强定价权,中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不足;但是随着中国技术进步的加快,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在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国内价格的汇率传递性——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国内价格的汇率传递性。VAR模型的脉冲反应函数显示,存在人民币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不完全传递性,但是,传递弹性极低,进口价格指数的汇率传递弹性要强于消费价格指数的汇率传递弹性,且进口价格指数向消费价格指数传导逐渐衰减。因此,通过汇率升值来抑制通胀效果并不理想,从紧的货币政策才是医治通胀的良药。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1998-2012年月度数据,基于贸易引力模型,通过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工具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及其它相关因素对中美经贸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本文发现:相对于中美两国的实体经济而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很小;人民币汇率对中美经贸的影响符合“J曲线效应”。另外,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方法估算了中国的贸易收支方程、出口需求方程和进口需求方程,计量了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进出口需求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同时还在中国贸易收支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汇率、国内实际收入以及外国实际收入冲击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检验结论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较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变动的影响很小,这与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相适应,汇率政策理应成为中国调节外部经济的重要工具,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8.
汇率传递是汇率变动与其经济影响的中间环节,进口价格传递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大小。本文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协整、向量自回归等方法,研究了三种主要贸易方式的进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结果显示,进料加工进口价格的传递弹性要大于一般贸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人民币升值对进料加工进口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一般贸易;而来料加工装配进口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比较有限,更主要受世界需求、国内劳动力成本等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对价格固定的小型开放经济与价格粘性的大型开放经济中的汇率调整、定价模式与代表性出口加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基准模型与扩展模型的分析共同证实:首先,汇率调整对出口加工企业的盈利能力会产生不确定的结果。其次,体现企业的产品类型及技术特征的出口与进口的汇率弹性和进口投入的产出弹性是决定汇率调整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与方向的基础因素。较之于基准模型,扩展模型则证明:体现产品与要素的国际市场结构特征的产品需求与要素供给的价格弹性,以及出口与进口价格的汇率弹性,在决定汇率调整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与方向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最后,证明了当出口加工企业面临不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且可以自由选择计价货币时,本币的升值会提高其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有效汇率波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外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和国内面临的通货膨胀问题受到了国内舆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是否就是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呢?本文利用VAR模型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传递率较高,而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率则相对较低,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有较弱的解释力。因此本文认为,通过调节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解决中国的外部失衡有一定的作用,货币政策制度者应当积极关注汇率变动等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