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蔬菜产业作为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高原特色农业整体发展、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会泽县待补镇野马村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初步探讨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蔬菜产业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原特色农业是作为通海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且在当地已形成了完整的种、加、储、贸产业链.为推进杨广镇智慧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建设一个立足通海、面向云南、辐射全国和东南亚的农业数据和服务中心;同时,农业是通海县发展经济的主要脱贫手段之一,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蔬菜产业的附加值,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相接轨.在通过查阅资料,座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总结了杨广镇在建设特色小镇进程中所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州作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下,依托其地理及资源、科技优势,走出了一条"科技兴菌"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本文以随州食用茵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基层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作为切入点,研究地方政府支持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对于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县域经济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农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视角来讨论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认为企业文化战略是未来企业文化发展和企业战略的重要目标,是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并对高原特色农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推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根据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理论,对高原特色农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给出了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2003年榆中县被确定为全国第2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县。由于榆中县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品质优良、安全、上市时间恰当,正好弥补南方夏季蔬菜市场的空缺,拉动市场经济的同时使农民增加了收益。本文通过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促使该产业更快地发展,提高当地农业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6.
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式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云南省实现生态环保、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支撑.本文基于全方位管理视角就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目前发展状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依据相应政策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通过科技的技术力量,不断促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健康、高质的发展,进而带动云南省经济水平的提高,顺应“十三五”规划的发展,以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实现扶贫的效果,并不断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靠近.  相似文献   

7.
李宏  孙炎  李皎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98-99,105
结合云南省提出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战略,在对姚安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与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该县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形势,并提出促进姚安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皎  许玉贵 《经济师》2013,(5):195-196,198
以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契机,通过对楚雄州农业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阐述,找出楚雄州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楚雄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外部和内部条件分析,以此提出楚雄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邱县是一个农业县。目前,邱县虽然是全国棉花大县和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但仍没跳出传统农业的狭隘圈子。因此,我们提出了“以农为本,强农固本”的指导思想,并根据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确定了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合理调整农业结构,重点发展蔬菜、棉花、粮食、养殖、林果五业的新思路。一、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我们打破传统单种粮、棉的习惯,大力发展经济价值高的蔬菜产业,把品种定位在高档次的错季菜、“出口创汇菜”等名优稀特蔬菜上,把市场定位在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上。去年,全县引进了美国大红西红柿、日本玉葱、荷兰黄瓜…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分类评价与发展选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研究领域。文章从界定基础型、主导型、优势型、潜力型和一般型产业五大类别出发,以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为主、结合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比全国各省市区数据,选取6个指标综合评价云南农林牧渔细分产业,给出具体产业分类评价结果和重点发展产业选择范围。研究思路可以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方法论方面的支撑,研究结果可以为云南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时期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以来,我国蔬菜生产稳定发展,技术水平稳步提高;价格波动上涨,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稳定增长,贸易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蔬菜产业仍面临重大挑战。"十三五"时期,应进一步增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市场平稳运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经营主体市场把控能力,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姚茂华  杨波  冯佺光 《经济师》2007,(11):276-277
"渝东南"地区特色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释放与延长它们的特色效应,对于该地区的"三农"工作和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品牌战略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基于农产品品牌经营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对渝东南地区特色农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化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发挥西部地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途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还面临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一体化发展不足、布局不合理、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应通过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专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途径促进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临沧市是一个以农业为基本生产方式,以农村为基本生活空间,以农业人口为主要社会成员的典型农业市,农业是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的发展是临沧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同时对促进临沧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临沧市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临沧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永年县是农业大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农村改革的深化,我县农业逐步开始由传统型向商品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特别是蔬菜生产发展迅猛.截止目前,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6.6%,17万多劳动力从事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年产值12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指导蔬菜产业的发展上,我们坚持因势利导,在求实的基础上求突破、求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一、顺势而上.发展区域经济的关键是选好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一是尊重经济规律,走农业区域化之路.永年地处华北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资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趋势下,主导产业选择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转型升级是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关联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确定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准则及权重,从而构建以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化程度为主要指标的区域内主导产业选择模型。以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为例,得出各产业主导能力的次序,确定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从产业链、产学研合作、产业融合、创新驱动等互联网思维的角度,对主导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选择模型能为主导产业选择、发展模式和路径提供重要参考,为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当阳农业正在经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刻,其作为“一村一品”进行深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是具有当地优势的番鸭产业.本文首先介绍当阳番鸭养殖的现状,进一步探析当阳番鸭发展前景,分析了当阳番鸭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从强化深加工产品、发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品牌、拓展市场等几个方面为当阳番鸭的健康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日益深化,缅甸已成为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近年来,缅甸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采取鼓励粮食出口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云南省农业和生物资源丰富,高原特色农业是"十二五"期间云南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滇缅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好,建立滇缅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有利于发展滇缅现代农业,促进双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扩大中缅两国贸易和投资。本文试图分析滇缅产业结构现状,就建立滇缅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目标、功能、措施等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创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是实现云南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为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强势产业品牌,需要构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食品安全管控体系、投融资体系、创新体系、人才培育体系四个品牌创建配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最具代表性的三七产业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文山三七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提出推进文山三七产业化发展的建议,以求推动云南文山三七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