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养鱼技术的不断普及与提高,小面积精养高产技术在大水面得到广泛应用。但精养水体鱼类一旦发病,易使病情扩散。即使采用防治措施,花费往往很高而效果未必理想,给养鱼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若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用“以防为主、防治结  相似文献   

2.
<正> 在江南丘陵地区,有许多小型水库,过去一直无人放养或粗养,水产品产量很低,经济效益十分低下。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们开始重视渔业,开始从水库中做“文章”,由过上的粗养开始精养。有的农户采用鱼鸭混养,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小型水库鱼鸭混养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淡水龙虾稻田沟凼式养殖,是将池塘和稻田养虾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既可充分利用稻田所提供的水、肥、饵等资源,又可按照池塘养虾的要求,实行人工投饵、培水、合理密养,达到精养高产的目的。这种养虾模式,由于龙虾的生活环境宽畅。活动、摄食范围大,因此污染和病害少,生长快,其品质显著提高,属无公害“绿色”虾,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现将稻田沟凼式精养淡水龙虾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鱼儿离不开水”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道理,水作为渔业生产重要的基础物质条件之一,随着“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等新的养殖技术在水产生产领域的运用其重要性不仅不削弱,而且作为传统池塘精养方法的“八字精养法”中的第一法——水对渔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和对单产量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对养殖水体管理的重要性,大家对于水体管理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
浅论池塘养殖与水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儿离不开水”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道理,水作为渔业生产重要的基础物质条件之一,随着“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等新的养殖技术在水产生产领域的运用,其重要性不仅不削弱,而且作为传统池塘精养方法的“八字精养法”中的第一法——水对渔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和对单产量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对养殖水体管理的重要性,大家对于水体管理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由于饲料价格不断上涨,产品价格徘徊不前,鲤鱼精养受到了市场的极大冲击,而草鱼以其低成本的饲料消耗,鲜美厚实的肉质逐步成为消费热点。利用原有的精养鲤鱼坑塘设备进行草鱼的精养,是一条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行之路。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地相继推行了封闭半封闭蓄水养虾、淡水卤水勾兑养虾、渗地下水养虾等不同的精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确有些养虾单位和虾农,尽管采取了精养模式,却精养不精,年复一年,养殖产量低、效益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些经营者,一是对精养认识模糊;二是不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技术措施不到位。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势必丧失养虾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为对虾精养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我们应在如下4个方面加以注意。①对虾死亡的原因,不能全归结于病毒病所致;②适时适量投喂优质饲料,是保证对虾正常生长的需要;③精养技术规范不能只讲在口头,更要落实在操作中;④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是对虾精养成功的关键。只有在以上4个方面加以注意,对虾精养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小塘活水速养草鱼,也叫流水养草鱼,是近年来川东地区渔民一项养鱼技术:一个20—30平方米的小塘,只需3-4月精养,就可起鱼200-300千克,增收2000-3000元,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门路。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9.
<正> 池塘鲤鱼精养大幅度提高了池塘养鱼单产。而其负面作用是池塘水环境污染,水质恶化,发生鱼病。特别是突发性鱼病,给养鱼户造成不小经济损失,鱼病已成为池塘鲤鱼精养高产高效的制约因素之一。在十几年的鲤鱼精养技术工作中,采用生态防病技术,从控制池塘环境、合理鱼种投放、优质饲料投喂、鱼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是少使用或不使用化学药物,保持良好的水环境,以防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对温度及盐度适应范围甚广,可以在海水池塘半精养和精养,也可以经虾苗淡化后,在淡水池塘中养殖。笔者根据自己近三年池塘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经验,浅析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二、精养水体主养花鲢放养模式技术措施:模式5精养水体投饵、施肥、轮捕、主养花鲢放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养鱼经验“八字”精养法,水是八字精养法之首。大规模、高密度的甲鱼人工养殖,改变了甲鱼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各种各样的疾病隐患潜存,而甲鱼疾病研究历史较短,防治甲鱼病害技术尚未完善。因此,根据甲鱼的生活习性,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适应甲鱼栖息、摄食、生长、繁衍的水体环境,切断甲鱼疾病的传染与侵袭途经。  相似文献   

13.
大口鲶作为一种名优养殖品种,因其肉质鲜嫩少刺,已成为宾馆、酒楼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贵佳肴,同时也是千家万户滋补身体的美食调味剂;因其生长速度快,当年投资当年见效而深受养殖户喜爱。因而开展大口鲶无公害池塘精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现将其有关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投饵的意义 精养小水库、库湾采取投饵施肥的意义首先在于突破水体天然鱼产力的限制,大大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全国水库养鱼平均亩产40kg左右,亩产最高的省份也只有50kg,而实行精养后,亩产达到100—200kg是不难做到的,精养水域的产量之所以能够提高,特别是“吃食鱼”产量的提高,除了施肥外,主要是投喂饵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所谓“水库网箱箱套箱”就是在1个大网箱内奁装4个小网箱,“上养草鱼下养鲢”就是在小网箱内养草鱼,在小网箱与大网箱的上下夹层中(小网箱高5m,大网箱高5.5m。夹层高0.5m)养花鲢。小网箱内的草鱼采用投喂配合颗粒料进行高密度精养,大网箱中的花鲢主要是利用草鱼大便和漂漏的饲料为饵料.不专门投饵,为放牧式稀放粗养。  相似文献   

16.
闽粤沿海是中国海耕文明与养蠔业主要分布地区,北宋始有“插竹养蠔”。随着明清闽粤沿海居民对蠔的生物习性认识发展、市场需求拉动、人多地少矛盾加剧、环境与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土流失、冬冷寒害频发,促使养蠔技术不断演进。其历程如下:明代“插竹养蠔”技术发展,发现瓦片、瓷片是理想附着基,蠔田分采苗区与生长区,出现“二区养蠔”;清代早期始有石块烧红散投采苗和“一岁两种”制度,以泥橇行进采苗、打蠔及管理;清代中后期始有育肥区,形成“三区养蠔”技术体系,将石块曝数十日后砌畦采苗,以疏插、间苗等方法管理。明清闽粤沿海养蠔有以下特点:符合中国传统农学“三才”思想原则;具有实用性、适应性、移植性、先进性和传统农业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特质;对当代建设海洋牧场与生态文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水产养殖中“八字精养法”(八字是指“水、种、饵、密、混、轮、防、管”)作为我们“渔业致富”的致胜法宝,自1958年提出以来已历经60余年的历史,一些方法已不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赋予新的内涵。下面就“八字精养法”的八个方面在新形势下的新探索和关注热点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鱼-猪-草综合养殖技术是根据生态良性循环的原理,采用农牧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立体养殖方式。它既改变了“人放天养”的粗养鱼塘低产低效的问题,又克服了“以人工投喂为主”的精养鱼塘高产不高效的弊端,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9.
<正>为顺利实施我市标准化池塘建设改造项目,确保鳗鱼精养池改造质量达到福建省农业厅规定标准,龙岩市水产局于10月12-13日,在长汀县召开鳗鱼精养池改造现场会。各县(市、区)水技站长、鳗鱼精养池改造项目业主或技术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详细听取了长汀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副局长林金长关于精养池改造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进入秋季,成鱼多已达到上市规格,实行精养高产和实行轮捕的池塘,此时的载鱼量已达饱和状态,可以分批网捕上市。既能减轻池塘的载鱼“负荷”,有利鱼类生长,又可卖出好市价,提高经济效益。秋季的气温水温仍然较高,鱼类活动力强,吃食旺盛,耗氧量大,此时网捕“热水鱼”需要掌握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