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程序正义     
李洪素 《商》2014,(6):174-174
从杜培武案剖析目前我国司法程序存在的不公正问题,找出冤假错案背后的真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我国的司法程序,最终做到罚当其罪,保障司法的公正性,树立法律制度在中国老白姓心目中的权威,以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真正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理念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为法律至上、法制健全、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权利保障等方面。我国要实行依法治国,必须依靠政治权威力量的强制推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尽快制定我国依法治国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全面贯彻实施依法治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一种行为规则,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依法治国已被写进我国<宪法>.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公开以暴力方式阻碍执法,严重破坏了法律的权威,阻碍了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4.
三、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的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是树立市场监管权威的有力保障加大执法力度不等于盲目扩权,更不意味着任意行政。权威来源于监管的公正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并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程序和制度来作保障。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超越倍定职权和放弃法定职责的现象,有的甚至以言代志以权压法和执法犯法。这些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只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是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法律的贯彻实施,造成法律在执行过程中或者被扭曲变形,或者成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使命,而司法公开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检察机关要树立检察监督权威,全面履行法律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例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法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在现阶段我们却面临着法律越来越趋于完善,而人们对法律的信仰不足的状况。如何树立“信法为真”的信念,笔者认为可以从提高我国纳税人意识入手。通过改变我国纳税人意识的现状,树立健全的纳税人意识,从思想上提高对法的认知,进而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这对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树立起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也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中国今后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足以看出宪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地位。"法治"的核心和灵魂是"宪法",因此,能不能树立起宪法的权威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法治建设能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6)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政治信任是政治哲学不可回拨的话题。一方面,政治信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必要充分条件,并非是补充条件;另一方面,政治信任是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政治文化不断发展的内在价值诉求,在构建法治政府,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文明中需要创新审视政治信任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客观需要,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的权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1)
我国大力提倡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理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涵是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对政府的要求,在法治政府的建设中,如何提高依法行政的工作效率和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需要解决法治政府在行政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路径选择问题。本文将探究行政法律制度的涵义及现状,明确依法治国背景下行政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提出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行政法律制度建设应如何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对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笔者认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传统的法律文化进行扬弃,严格依法行政,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树立公民对法律的正确态度等是培养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周思颖 《商》2015,(3):215
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便是法律的执行者,他们直接与行政相对人接触,法律的正义、法律的目标都需要通过他们的执行才能够体现出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依法治国理念的逐步推进,地方政府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以及法治意识也逐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开始学法、守法。不过另外一方面,地方政府的部分执法人员,尤其是基层执法人员也经常出现不规范的执法行为,我国的执行现状中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而促使这类现象的原因非常的多,除了体制上还有观念上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现状,并分析产生该现状的原因,最终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我国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道路能够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的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就是法律职业人队伍。可见,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法律职业人"的法制化。法律职业人是推动依法治国的中坚力量,只有法律职业人的成熟成长和发展壮大,才能推动依法治国的步子大踏步的前进。  相似文献   

16.
沉默的法官     
有这样一句法律谚语:"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作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律无疑意味着最高权威。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作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的任务之一。于是,不少从事企  相似文献   

17.
张馨 《商》2013,(20):241-242
随着社会的日益飞速发展,对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活动随之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符合法律,也即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行政领域的体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对依法治国的落实。行政机关不但在制定规范、实施立法活动等抽象行政行为时应做到依法行政,而且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在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过程中也必须严格遵守。依法行政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维护宪法的权威、对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8)
公证制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司法制度,在稳定社会秩序,减少民事纠纷冲突以及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证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灵魂所在。党的十五大又将依法治国纳入到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当中,公证制度推动着我国法律实施以及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公证制度立身于依法治国的前沿,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在本文从分析公证制度入手,着重探讨公证制度的法治功能和社会价值,并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9.
促进地方医疗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诚实守信为本,维护卫生医疗法律权威,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以高度责任心不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文章基于此进行简要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面临着新的问题.我们应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建立包括信息网络法律在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信息网络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很好地结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