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我国采取国际三地原油价格加权基础上追加相应成本和利润的办法来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此种定价机制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没有涉及价格机制的核心问题。随着近几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的频繁波动,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逐渐暴露出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成品油价格变动滞后、国内油价长期低于国际油价和国内石油企业之间不平等竞争。改革我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破除垄断和过度行政干预,建立风险分摊和转嫁机制,并完善政府的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12月18日国家出台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配套推出成品油价格、燃油税和交通收费3项重大改革(以下综合简称为“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国家根据国际油价波动情况先后9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其中,5次上调,4次下调。受此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呈现阶梯式上涨态势。根据每次调价前后对部分城市调查,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在国内运行情况顺畅,调价过程中成品油市场均保持稳定,成品油企业、用油行业和消费者各方反应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3.
陈向怀  路霞 《中国市场》2011,(32):124-125,129
2009年我国颁布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从此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但是随着油价的日益高涨,成品油定价机制开始显现出一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同时,不断攀升的油价也给汽车消费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本文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如何减少成品油价格变动对汽车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先后经历了政府完全管制价格、包干双轨制价格、逐步市场化价格等多个阶段,时至今日依然没有破除垄断,建立由市场定价的模式.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分析市场化定价机制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在价格形成机制、成本构成、调控模式、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差别,并重点分析了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替代能源发展情况、垄断因素等影响成品油价格的因素,提出应从加快健全国内相关制度环境、引进成品油市场竞争机制、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建立油价波动避险体系和石油储备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推进我国成品油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形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日前表示,国家对国际油价的进一步上涨已经制定了预案,不会任由国际油价上涨带动国内物价连创新高。"十二五"时期,我国要逐步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银行11月9日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造成我国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倒挂。这对我国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加快推进石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石油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关系到国民经济众多行业的发展。本文以国际原油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国际国内油价的变动情况。并深入探讨了成品油价格上涨对我国交通运输业、汽车行业、居民生活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应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波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韩国、日本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筱刚 《价格月刊》2009,(11):63-65,75
在国际石油价格激烈波动的情况下,如何完善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韩国、日本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比较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深化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厉婧涵  孔丹  安婧 《商》2014,(2):87-87
我国是石油能源的主要进口国与消费国之一,成品油价格深刻地影响着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大起大落的国际油价造成成品油价格的不稳定,为此,我国实行一系列政策有效地控制了国内市场的成品油价格,然而这些政策带来的是我国成品油市场上的油价倒挂现象。文章对于油价倒挂现象进行分析,解释我国成品油市场上存在的两类油价倒挂,探究造成油价倒挂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关于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能耗大国,成品油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在能源资源日趋紧张,国内成品油消费需求上升,节能减排日益被重视的背景下,成品油价格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但是与国际上相比,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同时政府的作用也未得到适当发挥。所以,有必要通过对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分析与借鉴,提升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2007年2月,国家发改委决定启用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即原油加成本定价机制。在当前国际原油价格普涨情况下,该定价机制有利于扭转我国石油企业的长期亏损局面,但运用该定价机制需要考虑原油成本如何核定、利润如何分配等诸因素,操作难度较大。笔者运用"汇率目标区"的理念,结合税收杠杆原理,提出了根据不同价格区间采用不同税种和税率制定成品油价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以后,减少了原先因为周期过长而带来的调价延迟滞缓等现象,降低了油价变化的不确定性,成品油定价更加接近国际市场。随着成品油定价时间间隔的缩短,一方面带来的是成品油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成品油市场更加透明化和公平化,倒逼成品油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文章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大背景出发,就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背景下成品油销售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成品油销售企业应对的战略和对策,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实现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姚媛媛  杜充  徐天娇 《中国市场》2013,(42):157-159
成品油定价机制具有复杂性,而且各因素间错综复杂。建立因变量为成品油价格,自变量为其他可量化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目标函数并进行检验,模型拟合较好,对各影响因素做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今后成品油价格趋势,与实际吻合。以美国为例,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回归系数分析及显著性检验,找到影响国内外成品油价的基数因子和调控因子,提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频频走低。与国际油价的走低相反,国内成品油年内首涨终于在元宵节后的第一天尘埃落定,国内多地油价重回"8时代"。在这一轮调价中,受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问题的困扰,出现了"国际油价跌、国内油价涨"的反差现象。中国的油价形成机制从1998年以来,一直在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1998年,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迈出了市场化定价的步伐。随后,伴随着资源税改革,油价机制调整为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  相似文献   

15.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韩永近日证实,我国已经正式采用“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韩永证实的“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是指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加上炼油企业一定的利润而产生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机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造成国内外价格倒挂,为降低生产成本,用油企业纷纷转向国内采购,因此减少了进口。  相似文献   

17.
纽约商业交易所汽油期货是美国发展较为成熟的成品油期货品种之一,其在预测未来汽油价格、指导生产经营和减少价格波动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Garbade-Silber模型等方法对纽约商业交易所汽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美国汽油期货与现货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汽油期货价格引导现货价格,汽油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为68%。随着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亟需成立成品油期货市场以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国内成品油管制价格低于国际价格,国内对成品油需求快速增长,鼓励了能源消耗型产业的过度发展。目前的石油与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国内石油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剧了供给的波动。笔者认为,征收暴利税,将价格上涨对经济造成的损失由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分担,是一种为利益关系各方所能接受的一种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国际市场油价波动对我国油价影响的加大,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逐渐加快。本文通过对2009年5月至2014年3月国内外代表性较强的石油品种价格月度变动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成品油价格具有很强的平稳性,国内成品油调整均滞后于国际油价变化,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因此,我国应发加快展期货市场,形成石油的"中国价格",并采取其他配套措施逐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成品油市场的"三国演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德东 《大经贸》2006,(11):59-61
随着2006年底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放开日期的临近,中国成品油市场正在进行定价机制改革。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逐步放开的成品油价格,吸引着各大跨国石油巨头,它们已经在中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做好了自己的战略布局。一旦成品油批发市场放开它们将利用各种资源抢占市场,届时将会出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个主体共同竞争合作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