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遵化市供销社坚持服务农民的办社宗旨,积极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并努力使服务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全系统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工业产值2948万元,农民增加收入197万元,企业获利106万元。一、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发展加工业。马兰峪供销社针织厂有职工4名,从1991年开始组织1000多名家庭妇女从事毛衣片加工,供销社负责联系业务和传递信息,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做到送"活"到家,取"活"上门。去年他们加工毛衣15000件,使农民收入35万元,企业获利2万元。产品经天津外贸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苏家洼供销社生产服务社、平安城供销社胶背地毯厂、东旧寨供销社缝纫厂组织200名农民就业,1994年实现加工收入87.8万元,企业获利8万元,农民收入47.5万元。二、以市场为导向,以供销社为依托,帮助农民发展种植业。堡子店、新店子供销社黄瓜腌制厂扶  相似文献   

2.
我市200多家基层供销社三分之一亏损,而尚义县大青沟供销社,地处河北坝上偏僻的贫困地区,外部环境可谓不利,但他们在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农"字作文章,灵活调整经营策略,走出了一条农富社兴、良性循环的新路子,经济效益连年增长,企业实力不断增强。1995年,完成销售额1000万元,实现利税31万元,列全市基层供销社首位,被广大农民誉为"庄户人信得过的主心骨"。大青沟供销社以他们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供销社的现实选择与根本出路,在于面向农村广大市场,深深植根于农,用辛勤的劳动扎扎实实作好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服务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3.
尚义县大青沟供销社,是一个在改革大潮中走上振兴之路的先进典型。它靠的是什么?关键在于坚持以农为本的思想不动摇。几年来,这个社坚持供销社的办社宗旨,积极主动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1991年至1993年实现社会效益分别为286万元、374万元和488万元。1991年企业实现利润17万元,1992年实现利润19.5万元,1993年实现利润20万元。他们的支农服务经验,在1994年张家口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大庆市供销社从实现社企分开入手,转变联社职能,跳出原来单纯办企业、搞经营的窠臼,着眼于大农业、大市场、大合作,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帮助农民增收,成为统领农村合作事业、带领农民闯市场的“领头雁”。 ——实现社企分开。市社所属44个独立核算企业,  相似文献   

5.
山区供销社如何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湖北省南漳县供销社根据本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趋势,在扶持农民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组织县公司和基层社因地制宜承包自办商品基地,推动了多种经营生产的发展,收到了显著效果。到95年底,全县供销社系统共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业产值10672万元,利税454万元。其中,种植、养殖业实现产值110万元,利税达30万元;加工业生产实现产值10562万元,利税424万元,为供销社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一、供销社承包自办基地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市宣化区侯家庙供销社,1990年以来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年创利税10万元左右,固定资产由五年前的16.1万元增加到33.7万元。这个基层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何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呢?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他们有以下四个"秘决":一、在为农服务上追求一个"足"字基层供销社身在农村,贴近农民,真心实意的为"三农"服务,满足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是天经地义的,也是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多年来,侯家庙供销社始终坚持农民需要什么就供应什么的经营方针,全方位开展为农服务。该基社所在的侯家庙乡地处宣化区城东10公里外,有1451公倾耕地,以大田农业为主。为了满足全乡10个行政村、1万多人口的生产生活需要,这个供销社的65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德州市供销社坚持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弘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服务三农,富民兴社"的精神,开拓农村市场,取得了经营发展、服务良好、实力增强的好成绩。1998年,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0.49%;实现利润1065万元,同比增长73.7%;上缴税费4397万元。1999年1季度,全系统全方位开拓农村市场,完成销售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税937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实现利润182万元,同比增长6.6倍。一、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几年来,全市供销社把大力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作为开拓农村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共兴办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类型的专业合作社118个,入社社员1.1万户,吸收社员股金2290万元,有4个专业合作社被山东省供销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走出了一条社农共振兴的路子。目前,全县已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150个,安排下岗职工340人。1998年村级服务站实现销售收入5264万元,实现利润75万元,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1290万元,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赞扬。一、提高认识,组建村级综合服务站阳谷县供销社拥有12个中心社,是1996年按经济区域建立的。中心社成立后,如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农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成为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主要任务。县社一班人分析形势认为:发展农村经济、推  相似文献   

9.
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郊供销社生存和发展的出路,是牢记宗旨,扎根农村,强化服务,巩固阵地,以服务求效益,求得效益为农民,坚定不移地走富民兴社共同发展之路。一、牢记办社宗旨,坚定不移地为"三农"服务,巩固阵地求发展供销社是按自愿平等、互利互助、民主管理的原则,由农民集资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服务阵地是农村。供销社要发展,就必须扎根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全心全意为"三农"做好服务。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郊区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传统农业比重相对下降,流通企业越来越多,给供销社的经营带来了困难。这时,有的同志就认为,为农服务是件吃亏的事,供销社要"跳出农业小圈子",去开辟新的阵地。这种观点显然  相似文献   

10.
遵化市马兰峪供销社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商品优势,大力发挥联合与合作优势,开展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逐步走出低谷,摆脱了困境,扭亏为盈。1994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623.2万元,实现利税46.3万元,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758万元,再度成为市、县社系统的先进单位。一、以农为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前几年马兰峪供销社之所以由盈利大户成为亏损大户,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离开了"农"字。近年来,他们经过认真反恩,深刻认识到,供销社离开了"农"字,就失去了根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基于此,他们冷静分析了本地区所占优势及开拓本地市场的潜力,把视野逐步放到开拓和利用农村这个大市场上来,在以农为本上大做文章。一是坚持生产资料送货下乡。据统计,马兰峪地区有果树面积20983亩,农作物耕种面积25000亩,每年需要化肥、农药、农地膜等生产资料达2500吨,为支援农业生产,满足群众需要,他们抽出专人,走村串户,摸底调查,按所需  相似文献   

11.
我们阜平县地处深山区,是省社确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现有耕地面积13.8万亩,山场面积320万亩,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果品资源品种多,数量大,其中红枣常年产量1500万公斤,核桃常年产量100万公斤,还有花椒、苹果、杏仁、药材、畜产品、蜂产品等。县社按照省社要求精神,紧紧围绕我县农业和果品生产,积极开展系列化服务。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科学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对各方面的服务需求越来越追切,给供销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供销社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从整体上讲,服务工作在我县没有受到消弱。但在普遍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以后,个别企业的领导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了,经营活动靠价值规律,把市场经济与为农民服务对立起来;也有的认为供销社包袱沉重,搞服务力不从心。针对这些片面认识,县社组织基层领导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有关供销社深化改革的精神,使大家认识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是供销社改革的大方向,在此基础上县社提出"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利农兴社"的指导思想,为做好支农服务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金乡县供销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实行农产品市场与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双向开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完成商品销售收入3.27亿元,工业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521万元,同比增长456万元,其中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49万元,一举实现了全县供销社系统扭亏为盈的奋斗目标。一、抓好农副产品扩购促销,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金乡县形成了以蔬菜为主的种植新格局,成为"中国大蒜之乡"、"中国元葱之乡"。在一个年度如何把40万吨大蒜、10万吨元葱、30万担棉花收购上来、销售出去,以求增加农民收入,是供销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充分发挥供销杜的信息、人才和网络优势,把以大蒜为主的农副产品扩购促销工作作为开拓农村市场、实现社农共兴的重要一环。1998年全县供销社在农产品的购销、储存、加工、出口等环节中,为农民增加收入达8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3.
临西县老官寨供销社在抓好经营管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农民集资入股,以较高的信誉和优质的服务调动了农民入股的积极性,到1994年3月底社员股金发展到78.4万元。不仅解决了近年来资金紧张问题,支援了业务开展,同时也密切了与广大农民关系。一、提高对集资入股的认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这个社的领导认为,大搞集资入股,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是使供销社牢牢扎根农村,密切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壮大供销社的实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唐山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紧紧牵住为"三农"服务这个牛鼻子,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了贸工农一体化服务、流通服务、科技服务和为乡镇企业服务活动,努力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通过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年中为农民实现收入4.7亿元,一部分农民在供销社的扶持服务下走上了小康之路。为"三农"服务工作的开展,也推动了供销社经营服务领域的扩大,增加了效益源泉,实现了民富社兴。9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商品购进总值和总销售分别  相似文献   

15.
济宁市供销社紧紧围绕"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根本目标,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深化改革,强化服务,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全方位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全市供销社的发展。1998年完成购进总值2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3.8亿元,实现社办工业产值6.6亿元,上缴国家税费3697万元,全系统减亏增利5630万元,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一、理清思路,增强开拓农村市场的紧迫感强化市场意识,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不仅是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供销社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选择。基于此,市供销社新一届领导班子在1998年7月份上任伊始,就明确提出了"突出一个重点——改革改制,强化两条主线——扭亏增盈和开拓农  相似文献   

16.
邢台市供销合作社以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翻番致富奔小康,实现"民富社兴、农社共荣"。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历史赋予供销社的光荣任务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础在农村、农业和农民。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哪一个时期供销社同农民的关系处理得好,哪一个时期供销社就振兴、就发展;否则,就衰败,就难以发展。那么,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供销社更应围绕农业产业化,搞好为"三农"服务,企业才能得以振兴和发展。一是推动农业产业化是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由计划  相似文献   

17.
三河市赵河沟供销社是个小社,地处偏僻,全社共有3个零售班组,3个农村综合服务站,干部职工32人。建社20年来,特别是改革以来,我们始终围绕农业、农村、农民找市场,抓服务,同农民同呼吸、共命运,把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服务与效益并举,兴社与富民同抓,既找到了供销社自己的位置,又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体现出供销社人顽强拼博、勇于奋斗的精神。20年来,年年赢利,并逐年提高。特别是91年以来,供销社连年完成纯利21万元以上,连续5年实现利润计划翻番,企业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一、提高认识,摆正位置供销社身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为农服务是供销社的办社宗旨,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老传统尤显重要。多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18.
成安县供销社坚持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在服务中求效益、求发展、走出一条"以农为本、利农兴社、社兴民富"的振兴之路。去年,县社被邯郸市供销社评为支农服务先进单位和深化服务先进单位。今年1一9月份,全系统完成商品纯购进8000万元,商品销售总额6500万元,实现利润52万元,占市社下达利润计划的74.3%,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一、增设网点,灵活经营,充分发挥城乡流通主渠道作用。一是增加基层供销网点。该社恢复了一部分基层社网点,并投资75万元对基层社老店厂进行了改造,整修厂社门店2000平方米。目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曲周县供销社立足农村、农业、农民,依靠科技,注重改革机制,大胆调整经营结构,拓展发展空间,一举从困境中挣脱出来,并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1998年实现销售2.1亿元,利润240万元,上缴税金480万元,1999年1-6月份实现销售8200万元,完成工业产值1500万元,上缴税金245万元,一跃跨入"全省十强县级供销社"行列。一、抓改制挖增效,开辟经济增长点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供销社出现高额闲置资产,内在潜力难于发挥。如何盘活资产,充分挖掘存量资产优势?1、调整经营格局,优化资产配置。县社对棉花企业实行"多渠道拓业,全方位分流"。将原副食盐业公司  相似文献   

20.
改革大潮震撼着供销社旧的经营体制,供销社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受着生死存亡的考验,有些企业日渐萎缩,有的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然而,安国市东河供销社在改革大潮中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年年发展。1985年以来,连续10年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年均销售289万元,上交利税10.5万元,用于改造设施建设投资25万元,扩大经营场所6个,甩掉经济包袱15万元,连续10年被省社、地社评为先进企业。主任吕文英也多次被省社、地社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报刊杂志曾多次刊登过他的模范事迹,成为供销企业的一面旗帜。那么,吕文英主任是如何发展壮大企业的呢?——强化阵地搞开拓。1985年东河供销社是个只有十几间破房,18名干部职工,流动资金仅有2万元,有问题商品高达20多万元的穷社。面对当时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