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焕能 《乡镇论坛》2008,(31):10-11
我叫韦焕能,来自被称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我也被人们称为第一个村委会主任。1980年1月至2005年7月,我曾先后担任合寨村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七届村民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2.
汤晋苏 《乡镇论坛》2010,(19):10-11
<正>为了全面、系统地发掘和整理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档案,客观、真实地展现村民自治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探索新形势下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史料参考,民政部决定在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诞生地——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村民的民主法治化观念日益强化和重视。村民委员会依法管理村级事务,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村民自治。本文根据对河套平原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针对村民自治现状,对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某村民小组组长陈某被村民罢免职务后,仍掌管着村民小组的集体资金不肯移交,后与人合伙购买“秘鲁币”被骗致使集体资金8万元付之东流。日前,宜州市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被告陈某赔偿村民小组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详细分析我国村民自治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璐璐 《企业导报》2012,(5):249-250
在我国农村村民自治过程中,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宗族势力对村干部的选举过程、对村务管理过程的影响及其利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宗族对村民自治过程产生影响的历史因素、经济利益因素、社会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村委会的选举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决定着村民自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也是能否真正实现村民自治的关键性前提.基层政权对村民自治具有十分突出的影响,然而,基层政权在村民自治选举中的角色定位始终处于不明确状态,其角色也会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情景下,采取不同的措施和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实行基层直接民主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农村村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文章力求通过对广西宾阳县六角村的研究,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有效建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忠强 《乡镇论坛》2008,(19):35-35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北牙乡保良村委会都良村民小组与潘洞村委会拉炭村民小组因拉乡岭林地权属产生纠纷。经宜州市政府作出处理决定和河池市政府复议决定,确权拉乡岭林地属拉炭村民小组管理使用。都良村民小组不服向宜州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法院判决维持了两市政府的处理决定。  相似文献   

10.
在村民自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行政权、领导权、管理权、自治权的博弈。其中,村民自治权是至关重要的。在实施过程中,村民自治权常常受到人为的侵犯,使得村民自治流于形式。可见,在村民自治-中,进行权力制约非常有必要。文章着重阐述权力制约的机制,以期提高村民自治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涂山伟 《乡镇论坛》2010,(16):23-23
<正>近日,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隆重表彰了马水乔、李凤娟、王伯炎等"十佳村民小组长"和潘金土、周玉兰、应炳炎等"十佳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延伸,是党和政府同广大农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村"两委"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村民自治管理的基本细胞。近  相似文献   

12.
田飞龙 《新远见》2010,(1):78-84
阅读中国村民自治史的一个最大可能的感叹就是:一部村民自治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民的民主创新史。当然,这种创新也并非完全属于"自发秩序",而是受到开明官员的权力支持和学者的知识支持——这注定是多方力量的共同结果,且基于各方对村民自治中的参与民主需求的共识判断。因此,在"代议  相似文献   

13.
楚向红 《中外企业家》2014,(3):240-244,250
近年来,在我国的村民自治实践中,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提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和问题,其形成原因也十分复杂。为了更好地发挥村规民约在推动村级民主、实现村民自治方面的作用,应从多方面努力,规范村规民约,促进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江苏省淮安市民政局下发《关于表彰2009年度村民自治模范乡镇的通报》,指出,为提高村民自治模范单位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对申报考核合格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党和国家确立的乡村政治发展目标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战略选择。完全落实村民自治,取得村民自治的绩效,关键就在于坚持依法治村。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农村民主与法治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和操作规程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确立了村民自治的模式从而取代了传统的人民公社体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审视村民自治,它是一种平衡农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国家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的有效渠道。但是,村民自治确立二十多年来,其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实现村民自治良好发展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7.
唐煌 《乡镇论坛》2010,(16):25-25
<正>江苏省盱眙县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中,开展"阳光村务进万家"活动,创造"四议三评两公开"工作法。最近,盱眙县委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行"四议三评两公开"创新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盱办发[2010]60号),对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提升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乡镇论坛》2008,(1):17-17
为检阅村民自治成果,增进经验的交流,特向全国征集村民自治效果实例。  相似文献   

19.
《乡镇论坛》2009,(7):23-23
为检阅村民自治成果,增进经验的交流,特向全国征集村民自治效果实例。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的"乡政村治"的格局中,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有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问题尤为重要,这一对矛盾的妥善解决将会对村民自治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基层自治中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是很难在基层层面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是要从宏观体制层面来审视和寻求其根源,乡村关系实际上是宏观层面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缩影,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农村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