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充养老保险作为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外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我国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能够切实有效提升全社会整体养老保障水平,本文在回顾国外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闫法涌  王楠 《时代金融》2016,(6):112-113
中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加上巨大的养老金缺口,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养老保障问题。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而作为补充基本养老保险的商业养老保险远未发挥其作用。商业养老保险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保障、多种形式的产品、收益水平的提升。最为主要的,是商业养老保险能够满足城镇居民多种层次的养老保障需求。因此,研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制度的协调发展,提高商业保险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所占比例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延税型养老保险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目前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障措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迫切的养老保障需求,加快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迫在眉睫,但是多年来税收政策的滞后,已经成为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日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上海进行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的试点调研工作,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有望在上海率先实行。本文从投保者个人、政府和保险公司三方的收益入手分析,证实实施延税型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另外还分析了影响延税型养老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我国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目前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障措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迫切的养老保障需求,加快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迫在眉睫,但是多年来税收政策的滞后,已经成为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国家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为三支柱的养老保障模式是世界性潮流,中国正在建立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的第二个重要支柱,是职工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第二道养老保障,它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养老”责任在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得到更加均衡合理的分担,加快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今后5至10年更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时期。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品牌与营销     
目前,我国正着手建立类似美国“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具体划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三个层次。根据我国国情,由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只能是低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而且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社会的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也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正愈演愈烈。面对老龄化的冲击,单纯依靠积蓄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已经不能满足养老需求了。而作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益补充的企业年金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规模仍然很小,加快促进其发展壮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正>一、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现状(一)第一支柱居绝对主导地位,第三支柱发展尚不充分截至2021年末,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9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4万亿元,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投资运营规模分别为2.61万亿元和1.79万亿元,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税延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仅8.35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业务仍处于初步试点阶段,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第三支柱尚无法匹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多年来,各国都在设法调整和改革养老保障制度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和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建政府与市场、单位与个人的责任分担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强化个人保障意识,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在此背景下,我国目前初步建立了包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框架,商业保险积极发挥自身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在体系的不同层面发挥不同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说起养老,人们通常只对社保比较熟悉,认为拥有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就足够了.其实,人们熟知的社保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特别是对那些在退休前享受较高薪金和生活品质的人来说,社保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 那么,如何才能让大多数人甚至“金领”一族退休后颐养天年,甚至可以依靠养老金过上质量更好的生活?其实,选择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就能实现这一理想. 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不可或缺 我们知道,商业补充养老保险,也被称为商业养老保险,是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之上,通过合同形式确立的一种较高水平的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公民的“养老”问题。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具有不同于商业寿险、国家强制基本养老保险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特点,应成为职工养老保险的第二个支柱和第二道保障。应当把握好关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企业年金制度,完善职工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2.
对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江海 《福建金融》2007,(1):40-4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加速和现代经济对农村传统经济的冲击,以及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原有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已越来越无法承担农村养老的重担,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不足已经构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体系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人人享有适度养老保障为目标,构建"政府与市场分责、基本与补充结合、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但当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不能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要,仍存在供求失衡状况。短期而言,应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现行制度,健全由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构成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长期而言,应对现有养老保险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构建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括面向无收入、低收入人群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面向工薪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向高收入群体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养老保障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更好地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保险业必须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的重大课题。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是保险业为构建社会  相似文献   

15.
建立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现代国家通行做法。国务院于1991年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应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开始探索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000年更名为企业年金)。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目前,我国养老保障的"多层次"主要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  相似文献   

16.
邱峰 《青海金融》2013,(4):31-33
税收优惠激励政策的缺位是制约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的瓶颈之一。税延型养老保险正是通过税收优惠,引导个人投资养老储蓄,弥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对于完善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湖北教育系统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两轨制。教育系统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是:减少矛盾,平稳过渡;提高企业养老金标准,逐步缩小企业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水平的差距;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主体,补充养老保险为辅助的教职工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受到严重冲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农村养老保障发展的新方向.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以来,在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江苏省无锡市根据不同群体特点设计并逐步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等养老保障制度,形成了三基本一补充的养老保障体系。近年来,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实现人人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年金,指的是由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养老金,目的是提高职工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水平,原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底由国务院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更名为“企业年金”。它是我国养老保障的三大支柱之一(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保险)。与基本养老金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