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和成本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长足进步。按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整体看,尽管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大体一致,但大城市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结构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协调性有待提高;从主体看,由于农民工受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都偏低,城市常住人口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工市民化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从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文章从分析农民工市民化对我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入手,探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难点所在,对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突破制度性障碍的对策建议: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李慧萍 《魅力中国》2014,(24):49-49
新生代农民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将新生代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就业技能作为关键驱动因素促使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为适应新型城镇化新型建设的产业工人,就业技能高低关系到其自身职业发展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发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缺乏现状,本文建议个人、企业、政府等多元化主体方面,能够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燕 《科技和产业》2007,7(6):94-96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核心制度。如何在中国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既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工在当前城市发展中遇到的紧迫问题,又能在稳定的条件下加速城镇化进程,明确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实施的途径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适应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工自身的市民化能力不足是制约当前市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将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城市进入、城市生存和城市融合。通过研究人力资本与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及作用机理,提出新时代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梳理出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城镇化发展动力不强、市民化进程滞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生态环境较差等。继而提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江苏淮安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需求与新型科技服务供给主体的实地调研,揭示了新时代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困境、现实需求和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主体所具备的服务能力和需要改进、提升的方向;在科技服务供给对策研究方面,文章提出构建新时代服务理念、创新科技服务载体、找准技术创新升级的发力点、完善现有科技服务制度等的科技服务保障措施,以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科技需求方面与科技服务供给主体的有效对接,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和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从物回归到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价值所在。文章立足中国农民工市民化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解析新型城镇化中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意蕴,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价值意义以及当前的现状和困境。文章认为,应从认识、主体、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层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体而言就是政府的管理理念要由物本观念向人本观念转变;尊重农民工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增强农民工主体意识;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良好的、宽容的社会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创造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生存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9.
汪军  许秀川 《改革》2013,(8):70-77
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和心理要件。构建川渝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务工农民归属感的系统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年龄与农民进城务工期间的归属感呈显著负相关;受教育水平、进城务工期间的工作稳定程度、务工期间城镇总体满意程度等对农民的归属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增强农民工归属感应从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与水平、增强城镇化进程稳定性、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民工信息处理与评价能力和改善城镇务工农民的生活条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徐进 《黑河学刊》2014,(7):16-16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造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的待遇保障系统,以便农民工能够获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而"还农民工市民待遇"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质,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养老保障问题、工伤保障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涉及农民工成为市民的核心权益问题,亟需社会保障出面对其加以解决,以助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吴晨 《乡镇经济》2009,25(8):114-117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社会结构转型的巨大推动力量。但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很低且各地的认识和做法差异性较大。文章结合对广州保安服务业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调查资料表明:思想观念、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社会保障资金不足造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文章最后就如何加快保安服务业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事实,国内外关于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这为当前进一步加深研究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奠定了基础。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农民工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城乡统筹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智慧 《特区经济》2009,(5):133-135
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考察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深入剖析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重新构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立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着力于建立全国统一、覆盖城乡居民、城乡和地区保障待遇有所差别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一并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黄春华 《特区经济》2012,(9):115-117
本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为研究主题,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社会上存在许多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合理的社会保障,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的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他们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难以享受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的问题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发展、改变城市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看法,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以及加强企业维护职工合法权利的意识,加强政府的对社会保障的宣传力度和监督力度,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制定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合理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存在一些问题,应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从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农民工应急救助机制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6.
谢启文 《特区经济》2010,(12):177-179
在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农民工返乡创业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通过分析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现状、经济政策以及自身等方面的社会支持情况,发现目前返乡农民工创业中这些方面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不足,从金融、税收优惠、培训,以及就业大环境等方面对建构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更好地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迁移与幸福     
文章结合2012年度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迁移行为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省内迁移,跨省迁移对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同样,相比于家庭化迁移,孤身外出也会显著弱化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控制地区效应,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纠正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社会交往是迁移行为影响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渠道,之所以跨省迁移、孤身外出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偏低,很可能是因为面临着社会交往的困境,社会网络局限、社区参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The ascension to urban citizenship and assimilation into urban life for rural to urban migrant workers is a pressing mission during the current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hina. However, the issue of how self-employed migrants, who account for up to 25 percent of total migrant workers in 2009 (Meng, 2012), acquire urban citizenship remains understudied. Using a unique sample from the 2009 Rural to Urban Migrants in China (RUMiC) survey, this paper explores whether self-employment choice contributes to migrant workers' ascension to urban citizenship and integration, and uncover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We find that although self-employed migrants are capable of earning a higher income, and improving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their tendency to reside permanently in the city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ir counterparts of wage workers. We argue that self-employed migrants, who are less covered by urban social securities and are more discriminated against by current urba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Hukou) system, tend to lose faith in ascension to urban citizenship. It implies that 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ith self-employed migrants being covered as well as an urban Hukou admission system favoring diverse human capital (especially taking into account entrepreneurship) would help accelerate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核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最终价值取向和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的根本特征,传统城镇化的物本主义发展模式归根于经济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偏离。构建新型城镇化人本保障体系,前提是科学确立人的核心地位,关键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落实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并提升保障能力,重点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增强城市公共建设和产业发展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功能、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建立科学的城镇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随着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成为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思路是: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用工制度;建立分类分层次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