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耕夫  雨晨  边峰 《中国高新区》2003,(10):17-22
金秋十月,郑州高新区迎来了建区15周年庆典。15年来,郑州高新区走过了一段勇于创业,敢于创新的曲折而光荣的历程。这一方热土已经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一块经济高产试验田。不久前,郑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在政策和措施上为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推波助澜,揭开了郑州高新区快速发展的新篇章。而以李建民为班长的新一届管委会领导班子,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二三四工程”的“施政纲领”,必将为郑州高新区的产业大发展注入强劲活力。构筑新大学城,科技园区与高校院所之间的优势互补效应正日益显现;建设科技新城,产业空间的拓展与全新规划的出台如春风化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郑州高新区着力推进“二次创业”的创新实践中,在构筑“中原城市群”的全省战略一盘棋上,郑州市西北部定将崛起一座集智力资源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新型工业示范区“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的科技新城!  相似文献   

2.
周谦 《中国高新区》2006,(12):56-59
创新、创业、创意的科技“三刨”精神,是当今无锡高新区科技实践的主流,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无锡高新区的具体体现。科技创新载体主要是指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科技创业载体主要是指科技创业园区、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器)等创意载体是指以创意产业为支柱的现代科技服务业载体。  相似文献   

3.
郭伟  陈智明 《中国高新区》2013,(11):118-121
近期,由厦门火炬高新区下辖的厦门创业中心投资建设的厦门市首个科技企业加速器正式启用,首批8家“瞪羚企业”正式签约入驻.至此,厦门火炬高新区已经构建起“初创在孵化器,跃升在加速器,壮大在高新区”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形成了一整条完善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将引进和培育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高科技企业,进一步完善厦门火炬高新区主导产业链,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产业升级行动.  相似文献   

4.
陈仲伯 《湖南经济》2003,(12):16-17
从1991年我省创办高新区以来,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高新区的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产业、技术、人才、资本等聚集优势得以形成。2002年,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55.79亿元,利税55.65亿元,出口创汇4.3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高新技术总产值的61.27%、57.35%、53.69%,高新区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综观全国高新区的发展,高新区总体进入“二次创业”阶段,“二次创业”的核心就是实现高新区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当前,我省高新区产业设施和产业规模有差距,总体处于“一次创业”与“二次创业”共同推进的阶段,进一…  相似文献   

5.
国家科技部与北京大学共建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日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立,院长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担任。 今后五到十年,高新区将进入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任务的二次创业阶段。该研究院将整合资源,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影响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从战略的高度、在全局上指导全国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成为服务于全国  相似文献   

6.
无锡高新区地处高校科教资源相对不足的二线城市,却创造了世界半导体建设的“无锡速度”,缔造了中国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尚德神话”,开创了“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国首批“海外高层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无锡高新区率先实现了由工业园区向科技新城的成功转型,绘就了一条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螺旋上升的发展路线图。截止2010年底,  相似文献   

7.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个国家级高新区已基本完成了初创阶段的各项任务。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为促进高新区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科技部审时度势地提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战略举措,并针对高新区环境、体制、机制建设以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方向化、目标与发展空间等及时提出实现“五个转变”的“二次创业”内涵。那么,各高新区如何构筑“二次创业”的发展平台?我们以南昌高新区为个案作一实证分析。南昌高新区经过十余年“一次创业”,基本上完成了初创阶段的主要任务,初步建立了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市场推进机制,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创新资源的聚集优势。一批  相似文献   

9.
昆明,雄踞祖国的西南大门,是我国西部对外改革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棋盘上一枚重要的棋子。昆明高新区作为这盘棋上的一枚“先锋卒”,十年来的发展和进步为这一伟大战略的实施作出了有力的证明。高新区人在反思和抉择中找到了自身的出路:建设“中华生物谷”,构筑“云药”基地。为了高昂这一产业龙头,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他们在建立和完善技术刨新体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刘明倡导的“情境领导艺术”及其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对“服务”作出的最好诠释,他们以诚信服务当好“勤务兵”和“参谋长”的故事令人回昧。人才、成果、资金是推动高新区发展的“三驾马车”,多轮驱动,快马加鞭,高新区创业创新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这一束燃烧在彩云之南的高原火炬,带给我们的昭示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10.
强化自主创新做强"中国光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二次创业”战略以来,武汉东湖高新区围绕“武汉‘中国光谷”建设,强化光电子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能源环保、机电一体化和高科技农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一五”期间,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全面提升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新使命,其本质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要求高新区必须探索内生发展机制和路径。这一过程需要在把握产业成长、产业价值和产业组织三大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施创意、创业、创新的自主创新道路以及创业、孵化、集聚的高新区内生发展模式,其核心就是推动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坚持把体制机制作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环境优化。以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创新之城、高新之城、生态之城、创业之城、和谐之城“五位一体”的科技新城,走出了一条内陆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日丽经天凝紫气,大江流水润洪荒”是前20年郑州高新区的真实写照,那么“腾飞只为千秋业,崛起乃图百世强”则是郑州高新区现今的风采。如今的郑州高新区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密集区”,更是“新型工业的重点区”、“产业集群的孵化区”、以及“城市发展的拓展区”。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十年多的艰辛创业、不断探索和实践,汕头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一条"以发展民营科技经济为主体,以发展民族高科技产业为导向,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产业"的具有汕头高新区特色的发展路子,逐步成为汕头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点发展区域。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汕头高新区管委会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走以民营经济为科技创新主体的路子,主要从四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一是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第一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示范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经过二十年创新创业实践,以“光电”的发展速度夯实产业基础,以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的集聚,在以光电子为龙头的产业驱动下,又一个国家级千亿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上马,显示出武汉东湖高新区迅猛发展的蓬勃态势。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及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  相似文献   

17.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凿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旖旎风光,而肩负着创新创业使命的桂林高新区人,正以满腔的热情,创造着科技“甲天下”的事业。 一批批应用于国内外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科技新产品在这里生产,一家家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从这里崛起。“九五”以来,桂林国家高新区以平均每三年翻两番的速度高速发展。2005年,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63.5亿元,同比增长25.37%;技工贸总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5.37%;出口创汇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桂林市的比藁由“八五”末期的7%提高到25.27%。高新区已经成为桂林市重要的经济新增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幅射和牵动作用日趋明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科技创新与创业,正以惊人的动力和眩目的魅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面对知识经 济的挑战,构筑创新体系,促进技术创新,推动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先进国家的战略选择。“浦东创新创业周”的推出,旨在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创新创业成果,促使创新精品与资本的对撞连接,实现企业家与专家学者的互动交流,推动真正代表国内创新水平、有发掘潜力、具有创业功能的近原创性技术的发展。 9月11日开幕,为期八天的首届浦东创新创业周活动丰富,精彩纷呈,四大版块令人目不暇接:精品展示,汇集了国防科工委、中科院、浦东  相似文献   

19.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由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在国家科技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创新、创业、创一流”的精神,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勇担天津市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龙头之重任,努力使高新区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为集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成果孵化、技术贸易、科技服务、人才交流、信息集散于一体的科技新城区,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加紧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有关要求,推动国家高新区实施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指导和管理,科技部于2006年6月2~4日在北京举办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领导以及部分省市科技厅领导,共100多人参加了研修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