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建立超越对数成本函数,首先测算了28个省份制造业资本、劳动和能源的替代关系,随后结合VAR模型,研究了28个省份的石油、电力和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关系。结果表明:就总体来看,制造业对资本依赖程度明显提高,且资本对劳动力和资本对能源都存在明显替代关系;虽然制造业的劳动力自价格弹性绝对值不断增大,但能源自价格弹性较低,甚至最近几年为正值;制造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石油和天然气都可以替代煤炭,但替代能力都较弱。从区域角度看,各地区制造业能源替代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张纪 《现代经济探讨》2013,(7):49-52,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逐渐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文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阶段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角度就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产业振兴在今后5年内,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两个必将面临的内在矛盾:一是增长过程中的通货膨胀,二是由于工业化过程中加速度型发展必然会出现的机会成本迅速上升而导致对农业的严重威胁。从中、长期看,协调与缓解这两个矛盾的关键在于制造业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集中与利润率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521个制造业行业近60万个企业的系统数据,深入考察了中国制造业集中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集中度与行业利润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即中高集中产业利润(税)率要远高于低集中产业。但是,这种关系并非完全是线性的、连续的和单调的,它受到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和扰动。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利润率差异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经济出现历史性变革,全球范围内跨国配置生产要素资源,信息技术促进全球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等更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的雏形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我国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特别是在1992年后。其实中国改革开放的20多年就是与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互相促进的。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中国制造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新的战…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间市场竞争的不断加深,我国制造业正经历着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的阶段,这对我国长久以来依赖劳动力发展的制造行业势必会产生极大冲击.本文分析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提出控制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对策,为推动制造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提供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丁一兵  孙艺宁 《经济评论》2024,246(2):71-89
加快贸易方式转型,对我国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安全高效稳定实现国际循环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匹配2001-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成本调节和创新激励的影响机制,显著削减加工贸易比重,并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在不同服务要素投入、不同服务要素来源、不同制造业企业、不同时期中存在差异影响.因此,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深化服务业开放以及提升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发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贸易方式转型效应的重要战略政策.  相似文献   

8.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省制造业取得一定成绩,但制造业竞争力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与发达省份制造业相比仍有差距。加快吉林省制造业发展,以绿色发展引领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以科技创新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对巩固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关系研究是提升产业创新效率的重要依据。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模型对医药制造业2005-2017年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的综合水平、耦合关联度及耦合协调度,可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替代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1978-2005年制造业中的能源与资本、劳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能源与资本之间存在很强的替代关系,能源与劳动之间也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这种性质的替代关系的存在意味着:在保持给定的产出水平下,政府可以选择提高能源税收水平的政策,从而提高能源使用成本,促进资本对能源替代,达到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借鉴Karras(2007)的实证模型,本文利用中国1988-200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公共部门的劳动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产出弹性为0.008;(2)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高于非公共部门;(3)中国公共部门劳动人员的显性工资存在低估。虽然中国公共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相对于非公共部门高,但其产出弹性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加大劳动密集型公共品供给力度,有利于提高中国整个经济的产出水平;中国非公共部门需要改变劳动力粗放投入模式,地方政府应鼓励私人部门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培训与技能教育,以提高其边际产出。同时,优化公务员薪酬结构,将隐性收入逐步纳入正规货币工资范围之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务业结构变动与增长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凯 《财经科学》2011,(12):99-107
1991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变动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相关关系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四个层次服务业的合理发展次序应为三、一、二、四。我国第二、四层次服务业发展速度应低于第一层次服务业,第三层次服务业发展速度应高于第一层次服务业,目前我国第一层次服务业增长速度趋缓不利于拉动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文章最后给出了结论与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1978-2013年的年度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能源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效率在不断提高。通过考察能源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变化、技术水平以及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进一步证明了我国能源效率在提高。在能源经济效率方面,我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动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工业转为相对集约的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在技术水平方面,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注重技术进步对提高能源效率的长期正向作用;在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方面,我国能源效率也在提高。然而,在能源结构、产业化发展、技术水平以及与国际相比较方面,我国能源效率都比较低。因此,我国需要建立健全能源政策,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能源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通过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提升我国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动分解为钢铁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钢铁行业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2007年间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年均下降率为4.87%,钢铁行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6,钢铁行业经济增长和与能源消耗总量实现相对脱钩;如果钢铁产业在2020达到产能峰值,产能为9亿吨钢铁;只要保持钢铁能耗年均下降幅度在4.8%的水平上,可以实现将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零增长,将钢铁行业能耗总量保持在2007年的水平上。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下降将主要依赖于各经济区先进生产技术的扩散和产能结构在各经济区之间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在电子指令驱动的交易制度下,中国股票价格、市场深度、知情交易概率、信息冲击、股价波动和买卖指令的不平衡性,都是影响隐性交易成本的因素;中国股市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都对隐性交易成本产生影响,即流动性差、有效性低、波动性高会导致隐性交易成本增大.这一结论从实证上得到了验证.因此,隐性交易成本是衡量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1858)及其经济学提纲(8条)首次集中阐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尤其是逻辑体系构筑方法。提出了生产力(生产资料)的概念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的辩证法、生产关系两分方法以及中介范畴等原创性思想,从而为探索中国经济学体系及其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应该跳出西方学者的模式中性论和价值中立论,努力挖掘《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及其经济学提纲(8条)中所蕴藏的当代价值,建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韩中 《金融评论》2011,(4):61-72
非农业住户部门经济核算是构建中国住户部门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SNA1993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本文界定了非农业住户部门生产核算的主体与范围,界定出非农业住户部门在不同国民经济活动阶段与其他机构部门间所发生的所有经济交易。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非农业住户部门的生产账户、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再次分配账户和收入使用账户,并在循环账户的基础上构建出非农业住户部门的综合经济账户。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绩效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刘培林  宋湛 《经济研究》2007,42(1):89-101
本文运用累积分布曲线分析经济普查数据发现,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法人相比,前者装备一个劳动力所需的资产量更多;前者的财务和经济效益比后者差;进入前者的投资门槛不比后者低。这些经验证据与大量理论和政策分析中的流行认识存在巨大反差。本文的经验发现提醒我们:在目前国情之下,大量资金投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机会成本,大于投入制造业企业的机会成本。所以,服务业发展应该分门别类、实事求是地推进。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要途径的看法,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Wind energy is a clean and sustainable energy, and wind power does not rely on fossil fuels.So there is no fuel price risk, and it, of course, does not include the environmental costs, such as carbon emissions.Because of these unique advantages, wind power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Now with the growing voices on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and as a clean and efficient energy,wind power has huge potential in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energy security pressures and the needs for energy Wind power in China began to develop from the 1980s.In the first 20 years,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was slow;but since 2004, it has had an extremely rapid growth.This paper, in order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China's wind power industry,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wind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n found that(1)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ind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appears exponential growth:(2) China's installed capactiy of wind power is still smaller than that os some other countries;(3) new subsidy policies bring developing opportunities to wind power industry in China;(4) the sectors of wind power industry are in unbalanced growing;(5) the owners of proposed wind farms are too optimistic though the built wind farm had many problems.In addition, by using the methodology of Game Theory, this paper has also constructed the matrix of pre-assessing risks of China's wind power industry to further discuss the potential risk fuctors within China's wind power industry as risk factors of wind farm construction, risk factors of production of wind turbines, risk factors of parts and componen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nder risk indicators like R&D, patents, the domestic policy, the international policy,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the market regul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and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investors or implementers and also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wind power industry.  相似文献   

20.
计入碳排放因素的中国核电与煤电平准化成本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传统的核电经济性评价内容、方法在低碳发展模式下的变化和拓展,以低碳经济为切入点,引入运行小时修正系数、经济评价期修正系数,计算煤电、天然气发电等电源与不同核电机组类型的单位建成价格。基于修正后的单位建成价格,计算各类电源平准化后的发电成本。进一步考虑在碳排放成本下,分析核电与其他电源发电成本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