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条走廊     
藏彝走廊可以说是目前我国民族文化的原生形态保留最完好、历史积淀最丰富但同时又是疑难问题最多的地区,是完全值得我们用“神秘的文化宝库”这样的词汇去称呼“她”的。  相似文献   

2.
族群·行走     
在藏彝走廊,民族渊源颇为复杂,文化呈多元现象。现今这一地区居处有藏、羌、彝、纳西、普米、白、怒、僳僳、独龙、阿昌、拉枯、景颇、基诺、崩龙以及蒙、回等民族,同时还有尚待进一步识别的民族。多元的文化、民俗现象共存,使走廊的人文旅游之途五彩缤纷,各具神韵。准备好你远行的背包,准备好一颗准备随时承受惊喜与激动的久经考验的心,让我们一同上路,用双脚去打量神奇……  相似文献   

3.
藏彝走廊     
“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1980年前后提出的一个历史——民族区域概念,主要指今川、滇、藏三省区毗邻地区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系、河流所构成的高山峡谷区域。在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西藏东部和四川、云南西部一带,存在着一个非常独特的山脉、河流均呈南-北走向的地理单元,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横断山高山峡谷地  相似文献   

4.
藏彝走廊,从古至今,一直是多民族迁徙与文化交往活动的大舞台,尤其是西藏、四川、云南三省区毗邻区域,它既是汉藏两大文化版块的交汇地点,又是走廊区域内民族大家庭活动的中心地带。古代民族在此走廊区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迁徙数次,某些路线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地区之间交往的重要通道,在这些大大小小、或长或短的通道中,最著名的有两条:汇合于西藏洛隆宗而向西至拉萨再远至亚东、尼泊尔、印度等地的“茶马古道”与向南直至印度和中东的“南方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5.
1928年明,洛克从木里翻越里塘河和水洛河之间的米特珠嘎峰,抵达了夏诺多吉峰下。“云层骤开,显现出雷光电闪的守护者的真面目,—座裁剪过的金字塔。在它两旁的山壁像是一只巨大蝙蝠所展开的双翼”。洛克自豪的宣称:“我们现在处身在一个没有人知晓的地方,从来没有一个白种人曾经在这里立足过。”上个世纪以来,无数国外的藏学家、人类文化学史者涉足藏彝走廊。他(她)们将自己一生的价值与理想永远留在了这里,留在了藏彝走廊上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之中。  相似文献   

6.
陈剑 《西藏旅游》2004,(1):36-40
坐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研究一部的办公室内,陈剑打开了他的手提电脑,在屏幕上为我——展示着岷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他兴奋称之为”精彩”的——最新考古实物图片。“单从考古学的角度而言,藏彝走廊是黄河上游地区与长江上游地区民族、文化交流的一个大通道。”他如是说道。2000年10月,他全程参加了历时三年的对新发现茂县营盘山遗址进行的发现之旅。  相似文献   

7.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渝、川、贵、云、藏“大三角”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无数古道,它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向西延伸,跨越我国最大的两个高原,最后通向喜玛拉雅山南部的印度次大陆,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茶马古道”。这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不仅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当时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8.
《西藏旅游》2013,(7):136-141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是藏民族最为亲密的伙伴,享有“高原之宝”和“高原之舟”的双重美誉。藏民族与牦牛相向而行的历史足以追溯到西藏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牦牛和与之相关的牦牛文化,早已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由此衍生而出的赛牦牛这一民族传统竞技形式,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说起赛牦牛,人们总会想起夏季里,一望无际的羌塘草原上,牧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块水草丰美的草坝子里,然后派出身体灵巧的小伙,骑着健硕的牦牛竞相追逐。然而赛牦牛不独为牧区的“专利”,  相似文献   

9.
在2009年的春晚上,四川民族歌舞团带来的由藏、羌、彝等多民族演员共同表演的歌舞《天地吉祥》感动了很多人。21岁的嘉绒藏族姑娘卓雅,作为本节目的主演,手捧烛台第一个出现在镜头里,给以观众留下惊艳的一霎。  相似文献   

10.
地方·漂亮     
藏彝走廊,它有你能够想象的一切,有你想象之外的一切;它有这个星球上最壮丽的美景;它有文化人类学中最奇特的民俗。1928年,洛克站在稻城亚丁,三座白雪皑皑的山峰在他视线的前方,他情不自禁自言自语道:世界上还有这么美丽的地方吗?准备好你远行的背包,准备好一颗准备随时承受惊喜与激动的久经考验的心,让我们一同上路,Let's go……  相似文献   

11.
一般情况下,谁也不会将“远介朔陲,交通梗阻”和“塞上江南”这两个称谓联系在一起,然而,这恰恰是过去人们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最直观印象。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西夏文明,有着“江南”般的美景,但要把这些历史、文明和自然景观展示给世人,要让600万回、汉等各民族人民过上小康的幸福日子,闭塞的交通曾一度是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桎梏。  相似文献   

12.
《西藏旅游》2012,(10):28-29
山南地委副书记华学健首先代表山南地委、行署和35万雅砻各族人民,热烈欢迎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专家和来宾。华学健说,山南地委、行署始终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确立了“文化强地”发展战略,将“打造以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为标志的藏源旅游基地”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文化塑造、文化引领、文化惠民、文化精品、文化培育“五大工程”,并力争到2015年,全地区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地区生产总值的3.5%,达到4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雅安市,素来便有着"民族走廊""西藏门户""川西咽喉"的美誉。可在未通高速前,这片土地狭窄的山路远而险,途经这里的物资运输车辆总要费上些时日……早在20世纪初,正在经历道路崎岖阵痛的先辈们就把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面貌的目光放在了建设公路上。据《清末川滇边务档案》等相关资料记载,1912年,川康公路成雅段  相似文献   

14.
在今甘孜州康定县鱼通区境内的大渡河沿岸,生活着一支约有7000人的、自称为“鱼通”的藏族特殊族群。 这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藏族族群,长期以来他们一直生活在长不足20公里,宽不足1公里的地域内,其四周都为其它民族所包围,但他们却较完整地保存了与周边民族具有巨大差异的本民族独特的文化。 我们在50期《最爱·看见湮没在时光灰烬中的村庄》中曾比较感性地介绍过生活在麦崩的鱼通藏族。本期,学者林俊华先生把他多年来对鱼通藏族的研究和思考形成了这篇文章,把这个神秘的族群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藏高公司”)吸收借鉴企业品牌建设经验,把经济领域品牌运作的模式运用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分析藏高公司党建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在藏高公司开展党建品牌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两路魂”党建品牌建设的初步设想。为传承弘扬“两路”精神,通过强化党建品牌建设,藏高公司整体提升党的建设水平,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利  惠丽 《西藏旅游》2013,(10):112-113
唐卡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西藏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唐卡具有丰富的题材内容、久远的传承历史及独特的风格,堪称“西藏的百科全书”,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展览共展出勉唐派、噶赤派、久岗派的103幅唐卡作品。  相似文献   

17.
飞舞的喇嘛     
《西藏旅游》2009,(7):74-79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康巴艺术节”是川、青、滇、藏康巴藏旗地区的一大民族文化盛事。对于能歌善舞的藏族民众来说,康巴艺术节是一次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盛会。  相似文献   

18.
《西藏旅游》2012,(10):22-27
敦煌学、藏学和徽学,被称为中国三六姐蚓技耳匕。而作为三大文化之—的藏学,其集大成的体现就是雅砻文化。雅砻古称“若水”,由其秉性,泽被万物。传说若水可以接日通天,是神仙来往天上人间的梯道。也有传说雅砻是“地之肚脐”的通道,通过这里,你可以与整个世界沟通。那么这片素有西藏古代文明的摇篮、藏民族的发祥地之称的原始地带,无疑是浑然天成。逐渐靠近这片土地,你会越来越明白那首流传久远的“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地方莫早于雅砻”歌谣的真正含义:进入雅砻河谷,神猴与罗刹女繁衍高原族群的美丽神话也变得真实起来,一座贡布日神山的玛尼堆就成为整个藏民族的祖陵变得宏伟起来,盘踞在扎西次日神山之巅的雍布拉康也宛然一座灯塔指向这个民族出生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圣城拉萨     
远明 《西藏旅游》2006,(4):32-39
拉萨,以其在藏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雪山环抱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笼罩在其身上的神秘宗教氛围而享有“圣城”的美誉。多少年来,藏传佛教虔诚教徒的顶礼膜拜和终身追求,因其地理上的难以进入和世界“西藏热”的长盛不衰,使得进入拉萨成为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目标,也为她博得了巨大的名声。在藏期间,我曾两次出差到拉萨,闲时穿行在入廓街的人流和大街小巷,倾听那规模巨大而金碧辉煌寺庙的晨钟暮鼓,得以近距离地领略她的姿颜,补缀她那辉煌而迷离的历史背影,并力图解开心中的诸多迷团……  相似文献   

20.
时下,收集或佩带来自青藏高原粗矿豪放而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藏饰品,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种流行趋势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着“时尚”。古老的藏族文化,演绎出另类的饰品光泽。每一件制作精良的藏饰品里都包涵着一个神秘而动人的传说。 丹增曲培,就是这样一位深谙时尚的年轻人。他有着长期在西藏生活的经历,这些经历使他对藏文化有了更为直观、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丹增曲培开了一家藏饰店,并赋予它“唐古拉”的美名。在店内,他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多年来精心收藏的精美的藏饰品。现在,“唐古拉”民族饰品已成为人们了解藏文化的一个窗口! 一起来看看关于藏饰的小知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