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近代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和国内历史原因,注定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发展艰难曲折,最终逃脱不了短命的命运.作为曾经沦为日本殖民地统治中心的长春,其辖区内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环境更是可想而知.老朱家的“玉”字号商铺在长春城市发展进程中如昙花一现,留给后世的多是无限的苍凉慨叹.本文以玉茗斋、玉茗魁和玉茗顺——河北省昌黎县老朱家在长春和农安创设的三家商号为例,全面剖析并阐释了近代长春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的载体,是对一座城市的历史以及文化的继承和展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的保存价值。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的现代化建设与传统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矛盾。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如何正确处理城市化建设与传统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广大的城市建设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我国传统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及传统建筑存在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分析在城市化建设中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2001,(5):98-99
长沙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座英雄城市,也是我国中部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4.
天津雄心     
张韶天 《商周刊》2011,(14):48-53
策划前言一座600年历史的城市,距离首都120公里,乘坐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列车30分钟即可实现互通。因天子渡河得名,因南货北运成镇,因京畿门户的军事价值设卫,因中国近代独特的历史际遇被迫成为最早接受西方近代文明洗礼的中国城市之一。历史上的天津曾经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前沿和"洋务"的基地。  相似文献   

5.
《商周刊》2011,(17):68-69
每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表情与气质,建筑是它们的表达方式,它关乎着这座城市历史和文化。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青岛要用怎样的建筑才能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也日益提升,一座座以城市规划为主题,重点展示城市历史变迁和未来发展的规划展览馆在我国的各个城市诞生.规划展览馆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在对外展示和宣传城市形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未来发展的探索为题,有针对性地分析贵阳规划馆未来的发展对策,为规划展览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柏豪 《商周刊》2012,(7):88-88
城市旅游文化是一座城市最能吸引游客的方面,是城市旅游文化品牌的塑造核心,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座海滨城市与有着近代厚重历史记忆的城市,青岛兼顾吸收各种优秀文化,形成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及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8.
一、建筑节水形势分析 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当前中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水利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不断加剧,全国670座建制城市中有400座不同程度的缺水,110座严重缺水。节约用水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节水更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星 《经济地理》2000,20(1):108-114
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所在城市的传统建筑风貌和鲜明个性;其旅游开发有利于增强所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并具有很强的专业实用性.当前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的旅游开发问题较多,主要有三一是认识滞后,二是建设性破坏严重,三是被挪作他用者居多.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旅游开发利用的基本方略在于切实重视其旅游开发问题;彻底摸清资源家底;真正做到合理保护与充分利用并重;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提高资源知名度.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流域.,早在唐宋就取得了基本经济区的地位,明清以后更有发展。但在古代,由于其内部各分区之间联系松驰,影响了其政治上的重要性。进入近代以后,由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取得相应发展,轮运业、电讯和铁路交通的发展也为长江流域经济的紧密联系提供了有效手段,特别是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使长江流域经济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并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代长江流域紧密的经济联系主要是通过长江沿线的大中城市进行的,而这种经济联系本身也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下面,我们将分别对长江流域城市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地位以及这种经济联系的手段、内容和作用作一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1.
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步伐张和唐山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经过10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工业经济已具有相当规模,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造纸、食品10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能...  相似文献   

12.
张颖  李坦 《环境经济》2011,(12):39-40
文态保护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主要用于城市建筑规划和保护。它是指保护以建筑规划布局为主导,以某种建筑风格为基调,进而综合体现“美的秩序”的城市文明环境。一座城市,如果仅有美的秩序,良好的生态环境,而缺乏对历史、文明、艺术、科学等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会缺乏内在的价值,就是一座不健全的城市。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尔滨是我国北方一座别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日益扩大,在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中要注意保护城市特色:第一要尽量保留传统街区特征和结构,使哈尔滨的旧日风貌得以充分体现;第二对解放后建设的居住区要进行更新,使这些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第三要在更大的空间内分布城市的各项设施,保障中心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通对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近代体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探索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以及逻辑推理法对这段历史资料的梳理,从而初步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及其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生态化建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的生态化建设与建筑的生态化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也是城市建设与建筑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发展的一条新途径。生态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能够引导建筑业的科学发展,丰富现代建筑理论和建筑艺术,推进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本文分析了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重点阐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与原则。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城市建筑中重要的组成因素,可以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历史及文化传统.在当今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对古城安阳建筑色彩的分析来阐述其论点  相似文献   

17.
曹童心 《时代经贸》2008,6(9):140-141
毛泽东曾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殖民地有两重作用,即破坏性作用和某种程度的建设性作用,而主要的、根本的是破坏性作用.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入侵是中国经济不能发展,政治不能进步的总根源。资本帝国主义不能把中国带入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2013,(16)
南腔北调的边城 春夏之交的满洲里,给人一种很有朝气、充满生机的感觉:广袤的草原深处,绿瓦红墙之间,一座美丽的城市赫然矗立,到处是拔地而起的崭新楼宇,到处是充满异国风情的别样建筑,令人目不暇接.行走在街道上,举目是景,移步皆画.谢拉菲姆教堂、满洲里博物馆等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彩色立体雕塑"美誉的"木刻楞"等一大批俄式建筑,还有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一幢幢闪耀着历史和艺术的光辉.城区内"五纵七横"12条街道,两侧楼房仿佛一幅幅风格迥异的图画作品,与整座城市一同演绎着独特的文化风情.建筑是凝固的乐章.此时,倘若用"城市建筑艺术博物馆"的字样形容她,再恰当不过.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7,(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千村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比比皆是,城市的历史记忆正逐渐变得模糊,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文章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通过分析建筑文化发展现状,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关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现代建筑文化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达到新型城镇化同步和谐健康发展,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决定了城市空间变迁的历史必然性,文物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也必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纵观北京旧城的变迁,对于历史建筑而言,保护与新要素的介入是密不可分,保护的目标同时也是介入新要素的目标.对于文物建筑的保护不应只是固定的形式化的文物保护的策略.城市及其内部空间形式的产生是由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城市中的历史建筑是社会、经济、技术等各种因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的产物.既然如此,就应该从这些现实力量中吸收动力,努力塑造新时代的城市建筑意象,同时保持历史意象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