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一种经济体制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以往传统经济体制保持了收入分配的平均化,却不能保证效率的提高。如何设计既能保持公平又能促进效率的粮食体制呢?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市场,运用价格机制的作用在生产和交换上促进粮食生产的效率;通过国家的财政政策、分配政策,在分配和消费环节保证社会公平。 1.建立统一的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取消粮食价格的双轨制。双轨制只能使粮食问题转化为慢性病,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粮食生产的分散性很强,产品差别也不大,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完全竞争性产品。建立以国营粮食企业、供销合作社、集  相似文献   

2.
效率与公平历来都是经济学界争论最多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开发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和关系入手,从理论、实践和社会主义本质等方面论述了西部开发应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效率与公平历来都是经济学界争论最多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开发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和关系入手,从理论、实践和社会主义本质等方面论述了西部开发应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了探讨。案例分析表明,农村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不必然带来供给效率的提高,也有可能会对供给的公平性造成损害。效率与公平的兼顾,既取决于具体公共服务的经济学属性,也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个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共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5.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的改革多年来奉行的原则。2004年以来,这个原则开始遭到质疑。质疑的背景大家都知道,问题是这个原则还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我的看法,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这里的“公平”二字必须拆开来读。  相似文献   

6.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在收入分配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此后,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包括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一再重申这个原则。但是近年来不少人对这个原则提出批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文件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没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字眼,有人更据此认为这个原则是错误的。围绕收入分配制度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的争论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在这种背景下,本刊记者采访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最早提出者、现任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总编辑周为民教授。  相似文献   

7.
效率优先?公平优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国川 《中国改革》2006,(10):52-54
1993年中央文件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003年提法变为“更加重视公平”。这在思想界、理论界引起了讨论,尤其是在随后发生的第三次改革大争论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成为一个焦点问题。本刊上期发表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回顾与思考》一文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期特辑录各方的代表性观点,希望能够为读者更好地思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提供一个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将分配领域的方针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成“效率与公平并重”,提高了“公平”的地位。为了践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收入分配方针,为了解决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权益保障问题.本文从法理学角度分阶段探讨了农民在失地前、失地中和失地后的权益受损状况。  相似文献   

9.
合作社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合作社原则历史变迁的纵向比较,以及合作社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横向的比较,阐明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包括自愿和自治、成员民主控制、按惠顾额分配盈余、资本报酬有限等特征,同时合作社必须具备兼顾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略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下农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文 《农业经济》1996,(9):24-26,17
略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下农地制度改革孔凡文一、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农村改革的重心是农地制度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农地使用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家庭承包制又出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测度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多目标兼顾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近年来,尽管我国粮食数量安全系数不断提高,但粮食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系数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而且超过粮食数量安全提高的程度,因此,兼顾多目标的粮食安全系数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以确保粮食数量安全、正本清源以确保粮食质量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确保粮食生态安全、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以确保粮食资源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改革将出现以下几个转变:第一,从结构性改革到体制性改革。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复杂度都在增加,应该系统设计改革方案。第二,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始由改革初期的构建创造财富的机制,更多地转向建立和完善分配财富的机制。改革从利益倾斜转向利益兼顾,从利益增进转向利益调整和利益增进并重,从效率优先转向效率与公平均衡,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马骅 《齐鲁粮食》2003,(2):24-24
一、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是在经济建设时期,粮食的特殊身份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何时粮食都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有着世界公认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公平与效率的消长及平衡一直是制度变革所要解决的核心命题。作为林业大省和经济大省的广东,在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中,没有推行以耕者有其山为目标的均山制改革模式,而是设计了均股均利的创新制度安排。本文研究认为,无论是从目标选择还是改革实践来看,这一制度安排均呈现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公平与效率选择的基础上,探讨了目标的定量化问题,并对区域经济政策效应做了探析,进而分析了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本效益,最后提出了评估区域经济下策的一般方法论,以期为我国在市场经济下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提供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规划指出: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当前,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窗口期,也是粮食企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攻坚期,面对新要求、新课题和...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在效率和公平这两大政策目标序列的选择上,我们经历了公平优先到效率优先再到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路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内涵和要求,其政策绩效不可否认,但也存在理论缺陷和负面效应,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8.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粮食流通是联系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在税制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效率与公平这两大原则.本文提出税制改革当中公平与效率并行的主要问题,对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以个人所得税为切入点,研究税制改革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同时,对如何优化中国税制结构以及中国税制改革发展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实行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实现耕者有其山这一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是明晰林业产权的一条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适合林业生产经营特点、农民自治和自主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形成规模经营,寻求一条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制度路径,是集体林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