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部署中首次提出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既是对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肯定,又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统筹规划.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利益配置中所承担的领导者角色发挥了维护农民利益、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从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经验来看,乡村建设行动与农村基层党建的耦合共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逻辑.但在乡村建设核心要义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具备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等能力仍然受到组织、物质、文化、社会等现实困境的制约,也使得探索契合乡村建设行动的农村基层党建优化策略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然向度.  相似文献   

2.
乡村现代化一直是近代中国社会改造的重大内容。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现代化实践者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本土化道路,用传统文化的改良推动乡村建设。因此,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实验。当下如何促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梁漱溟的关于农村进步和国家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在国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政策的同时,美丽乡村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河北省为例,首先简述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环境、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如何才能使农村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以经济带动着环境且环境带动着经济为总体目标,改进其路径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如发展经济、引进企业、环保投资等,来探讨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其乡村建设理论是在当时中国农村经济严重衰退的社会背景和他对乡村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核心是以文化寻求政治上的出路,以民众教育的途径完成乡村建设,循此,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实施了其乡村建设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依附于国民党政权,缺少广大乡村居民的普遍支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以失败而告终。由此启示我们:以梁漱溟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能积极实践,倡导知识分子回乡,进行民族自救,值得赞扬,但否认阶级、反对革命、反对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必然导致其乡村建设运动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5.
数智乡村以乡村产业数智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生活智慧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整体框架,将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各领域与全过程,数字化和信息技术手段等要素内嵌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各个阶段。基于此,以陕西省为例,通过对陕南、陕北、关中等地的实地调研发现,地区间乡村数字基建水平差异、乡村数据信息体系不完善、乡村数智服务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数智农业应用水平滞后、数智乡村人才队伍薄弱、乡村居民信息化意识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数智乡村的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由此从建立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全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数智乡村发展数据信息体系、搭建数智化乡村发展新平台、加强数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居民数字化意识等六个层面助力提升我国数智乡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西自古就是农业大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条件优越。加之江西乡村旅游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了以婺源为代表的全国品牌性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虽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偏差。本文以文化古村性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为例,试图从特点分析、开发要点、案例剖析、模式总结四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以期为江西各地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我国乡村发展的八大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放的乡村发展环境 ,重新认识乡村与乡村资源 ,并提出了新世纪我国乡村资源开发和乡村发展的对策 :(1)世界一体化过程中乡村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2)以农业技术为突破 ,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生态和无害化开发利用 ;(3)农业产业化与乡村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 ;(4)乡村景观资源开发与乡村休闲业发展 ;(5)乡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建设 ;(6)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小城镇风貌塑造与乡村城镇化发展 ;(7)乡村环境资源的开发与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建设 ;(8)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整合发展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以乡村生活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现在具有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意义。我国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展。笔者在研究前辈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管理的探讨,总结、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但乡村振兴的实践早已开启,并不断推动我国乡村跨越式发展。从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动态中认识乡村发展,就会发现了其理论内涵在不断丰富;与理论内涵的演进过程相对应,乡村发展历经五个阶段,即:乡村经济的初步振兴、改进乡村治理的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由此形成了四条基本经验:正确把握农村改革的基本规律、与时俱进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树立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和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等意义巨大。乡村旅游消费行为在不同职业群体中的分异状况,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以抽样调查方法获取基础数据,调查时间为2006年3月至7月,代表了春夏两季,获得了工作日、周末、五一黄金周等代表性时段内的样本。采用EXCEL软件,用职业与乡村旅游消费行为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得出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的职业分异特征。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在信息渠道、交通方式、花费水平、出游频次、住宿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分异色彩;在出游方式、停留时间、出游距离上表现出一定的职业同一性。  相似文献   

11.
乡村曾经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结构单位多传统文化的土壤,但是在世界现代浪潮冲击下,传统乡村及其文化精神逐渐流失。"乐和家园"项目是社会组织"北京地球村"为重塑儒家传统伦理价值观、修复乡村传统文化所做的尝试。本文以乐和家园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手段,描述乡村文化的现状,探讨当代中国乡村文化修复途径,并对该项目的功能及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构成社会质量理论的四维度来看,当前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村环境污染影响了社会质量的经济保障机能;"熟人社会"衰落影响社会凝聚力;乡村社会排斥现象制约了乡村社会的包容性发展;乡村主体参与的局限性阻碍权能的实现。应以提高社会经济保障机能为基础,以加强社会凝聚力建设诚信社会为重点,以减少社会排斥为桥梁,以实现村民增能和赋权为最终目标,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使命,乡村振兴的基础是经济的振兴,关键是新时代理念下的集体经济发展。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适应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为乡村基层组织提高引领力、组织力和战斗力奠定基础;为乡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支撑,为乡村居民实现美好生活建立基本保障。而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于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晋江经验";在于坚持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在城乡统筹中走抱团发展之路;在于坚持辩证统一观念下的"口袋"与"脑袋"、经济与社会、内涵发展与外在协作的协调与推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数字乡村建设的影响逐渐增强。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是必然的,因而有必要对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应用的困境进行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是一项动态化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强化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照乡村旅游经营类型和规模,首先评述了中原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剖析了乡村旅游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性问题及原因,然后以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为切入点,提出乡村性保持和乡村性元素的构建是实现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最终选择和长效方法。最后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性的构建问题:一是乡村空间内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乡村性;二是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及休闲娱乐方式的乡村性;三是乡村旅游自身发展的本地化。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全国商情》2013,(13):77-7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在中国,建设美丽中国,起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实现也在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当注意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做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形成强有力的内外推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处理好科学规划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形成规范有序、各具魅力的村庄院落;处理好现代文明与乡风民俗的关系,共筑美丽乡村的精神家园;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维护的关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相似文献   

17.
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兴生态旅游产品,是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的发展状况看好,但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应认真分析其中原因,确定以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多种格局等基本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我国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文以四川省115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TOE理论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三个维度分析数字治理平台、信息化水平、组织财政能力、组织注意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需求对四川省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数字治理平台外,信息化水平、组织财政能力、组织注意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需求均对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有正向支持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促进四川省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基础在乡村,把农民组织起来,依托乡村优势农产品原材料建立起来的乡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和研发的配套产业链条,是新农村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结合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重视和完善乡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稳定.本文分析目前乡村集体经济比较突出的财务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希望以此引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乡村集体经济财务问题的重视,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子更快、更稳.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乡村文化面临着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乡村文化蕴含着乡村特有的文化特质,是乡村教育的生命源泉。如今,乡村学校作为一个机构不仅在组织上与所处的村落相分离,而且在教育的内容上也同乡村生活相隔离。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乡村文化应该如何发展,乡村教育又应该确立怎样的发展目标,这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