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英葵 《中国经贸》2008,(24):45-46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破坏且很难修复,必须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对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从宏观上探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建设贵州生态文明之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不仅是农村经济要得到新的发展,农民生活要实现真正的富裕,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体制得到完善,生态意识得到提高。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生态意识薄弱、生态制度缺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生态问题。为此,必须从转变生产方式、合理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增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以及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3.
刘水芬  朱丽雪 《特区经济》2008,(11):174-176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村的建设要求农民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意识。本文以赣中农村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揭示农民生态环境意识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促进农民生态环境意识提高的建议,力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云南即将颁布《加快水运建设的决定》,并确定在今后5年内,从今年起,云南省财政每年将增加2亿元投入建设水运重大工程项目,推进该省水路交通现代化建设和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破坏且很难修复,必须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对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从宏观上探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建设贵州生态文明之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李俊彦 《发展》2009,(10):124-125
生态环境问题实质是人在向自然界获取利益过程中,生产和生活方式欠缺生态化的问题。因此,不断提高人的生态环境意识,使之形成生态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确立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地位,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明确的规划和法律制度、有效的管理和执行制度、严格的监管和责任制度、良好的意识和道德制度等,四者互相支撑、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和路径。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确立以绿色GDP作为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健全社会主义环境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和路径。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确立以绿色GDP作为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健全社会主义环境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用现代林业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宝 《发展》2008,(2):38-38
党的十七大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良好社会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用现代林业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特别是1997年被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以后,莘县县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思想,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动员全县力量,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初步走出了一条平原农业地区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子。2002年3月,莘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建设的进程已经越来越快,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建设不应该割裂开来分析,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建设。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13.
徐文涛 《魅力中国》2014,(26):26-26
近年来,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价值日益凸显。当前,我国许多地方自然资源领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存在无偿占有生态效益、破坏生态环境却没有承担相应补偿责任的问题。本文从法律制度保障、资金保障、生态补偿的评估体系、社会民众的生态补偿意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农业大市蚌埠也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笔者结合自己在蚌埠市农村三年的工作实践,发现当前该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农村整体规划和房屋设计滞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少增收难、农民素质偏低、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基层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故从规划先行、争取建设资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培训新农民、抓好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改善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素有“华厦翡翠、人类绿舟”之称的资溪县地处江西省东部山区,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87.29%,是国家生态示范县。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揉合,充分发挥其独有的生态优势,推进循环经济,追求和谐发展,打造绿色家园,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优美、居住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壮大、人际关系和谐、群众生活富裕”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代,国家日益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随着《民法总则》"绿色原则"、"五位一体"理念的提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始受到法学界的重视,相应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但是,我国广大乡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人口数量多、生态问题严峻、资源消耗大、法律制度不健全、公民守法意识不强等情况,并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完善的。因此,推进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法治建设进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要从健全乡村生态立法、建立乡村生态法律责任制度、完善执法机制、设立奖惩制度、加强乡村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多层次地构建乡村生态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及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仍很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遏制,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认真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建立生态文明保障机制,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低碳社会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丹 《理论观察》2014,(7):70-72
"中原兴则中华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是从根本上体现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标志,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原经济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粗放增长、科技相对落后、区域法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同时促进生态科技发展、加强生态制度建设,为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价值导向、良好经济基础、有力科技支撑及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9.
蓝晓 《广西经济》2007,(12):52-53
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求的“乡风文明”呼唤农民提高环境意识,只有提高了环境意识,乡风才有可能真正文明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求的“村容整洁”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造新村”和“盖新房”,而应该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环境意识和生态环境建设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