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小企业贷款一直以“风险大、成本高、盈利难”等特点被银行认为是一块不能涉足的禁地,但随着央行放开贷款利率上限、银监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适时出台,国家正在积极调整,而触觉灵敏的国内外各大银行更是有针对性地展开了一系列的业务拓展,以求能分享这块大蛋糕.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6—2007年间的银行贷款及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深入探讨银行信贷市场集中度与银行信贷渠道作用的关系。通过构建一个银行市场结构与贷款及存款利率之间关系的模型,并在“更大的市场集中度导致较低的贷款和较高的贷款率”的假设前提下,发现随着银行集中度的增加,银行借贷对于利率(即货币政策指标)的敏感度下降。因此,货币当局对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应该保持随时关注。另外,应对不同类型贷款(农业贷款、工商业贷款、房地产贷款或建筑业贷款)给予关注,分析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类型的贷款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与银行经营的商业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银行“惜贷”。对此,应通过加强教育,使贷款学生愿意还贷;创新机制,使贷款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还贷;强化约束,健全个人信用系统和相关法律制度,使贷款学生不敢不还贷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来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来,我国已连续8次降息,这在我国金融史上实属罕见。但近年来,面对央行的降息政策,商业银行已不再是步步紧跟,却出现了央行频繁降息与银行“惜贷”并存格局,表明在我国非均衡的贷款市场上,利率机制是弱效率的;本通过对非均衡贷款市场下利率机制效率分析和商业银行对降息反应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增强降息政策效率的一些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反沉默螺旋"现象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理性的"反沉默螺旋"在舆论斗争中,一直试图实现网络舆论与社会价值观契合;而非理性的"反沉默螺旋"则试图颠覆优势意见,使网络舆论严重背离社会价值取向。必须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与应对机制,把握理性的"反沉默螺旋",抑制非理性的"反沉默螺旋",抢占舆情引导的主动权,积极引导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试行三年多来,使成千上万的高校大学生得以顺利毕业,但是随着贷款的继续实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个人征询系统所匮乏,大学生信用观念的淡漠等。成为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工程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这些问题在如何使银行、学校、个人的全方位合作,努力提高大学生还贷率,创造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银行、高校、个人的“三赢”局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会话交际中的"沉默"之跨文化差异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笔者日常生活工作中观察到的“沉默”实例,阐述了会话交际中“沉默”的一些不同含义,并分析了东西方对会话中的沉默产生不同理解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服务,是一项从当前我国国情及银行业实际情况出发,在银行传统业务基础上加以创新,完全可以实现双赢的业务.银行要开展好这项业务,必须树立战略决定成败、管理决定生存、产品和服务决定市场、客户决定未来等观念,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办法和业务规章,强化业务人员培训,坚持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模式及分类管理、分账核算原则,建立并完善适应小企业贷款特点的经营与风险管理模式,健全小企业贷款内部信息管理系统,重构小企业贷款发放与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进小企业贷款产品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Hotelling模型对我国银行体系改造中的有关贷款配置效率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释。研究表明,银行之间的过度竞争会导致坏账增多,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准入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市场中存在一定量的充满活力的银行,实现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双赢”格局。同时,本文还认为,现阶段银行体系的改造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改制行为,其实质就是银行竞争的外部效应性,这种效应最终会影响到企业决策者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10.
农户贷款难主要原因是农户和银行之间信息的非对称性,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双方融资不畅。贷款担保机制防范风险的屏障功能以及信息识别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发挥担保机制在市场化运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和农户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民间借贷的现存问题及其合法化研究;重点论述了其立法的主要内容:一是严格区分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二是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法律地位平等,三是与民间借贷发生借贷法律关系的对象界定,四是严禁民间借贷违规行为,五是规范民间借贷利率,六是实行民间借贷备案制度;说明了民间借贷立法的社会影响,回答了人们对民间借贷立法会导致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疑问。  相似文献   

12.
次贷危机的“金融公地悲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融本身固有的公共资源属性,极易出现“金融公地悲剧”。此次金融危机,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出于个体的理性,通过貌似合作的非合作博弈,过度放贷、过度金融创新,终致金融市场陷入危机。由于美国政府救机构不救市场,为救市融资频增国债,世界陷入“金融恐怖平衡”。美国所以如此,依仗的不仅是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更是美元的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要走出“金融公地悲剧”这场世界金融市场的宿命,必须改变竞争规则,这是赢取博弈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费用粘性界定了公司经营波动所伴随的不一致的费用波动,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管理者机会主义导致费用调整的动机缺失。通过构建度量内部代理成本的指标,对代理问题所导致的信贷供给摩擦进行量化,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9年的季度数据,可以考察货币政策变化时费用粘性对债务融资的影响。按照资本密集度、治理水平分组进行稳健性测试的经验证据表明,在货币政策宽松时,费用粘性越大,银行债务越少;由于机会主义对信贷的影响,资本密集度较小时费用粘性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一研究不仅从新的角度解释了债务市场摩擦,而且为财务分析等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我国P2P网贷平台迅猛发展,在解决资金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出现一系列负面问题,如跑路、提现困难,甚至诈骗等现象。因此,如何对P2P网贷平台进行风险防范和监管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引发的风险;投资人引发的风险;担保人引发的风险;平台引发的风险。对P2P网络借贷进行风险防范和监管的措施应包括: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法律地位;完善网络借贷行业规则和监管标准;建立完善透明的征信机制;加强网贷平台的行为监管;加强消费者保护和消费者风险教育。  相似文献   

15.
“套路贷”犯罪不仅侵犯被害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还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甚至成为其他暴力犯罪的诱因。同时,“套路贷”犯罪呈现多罪名叠加耦合,又兼具民间借贷的迷惑性、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组织分工的复杂性,给司法实践带来不少难题。文章以台州市为样本,系统分析“套路贷”刑事犯罪的特点、手段以及违法行为的四种表现形式,从主客观两方面查找难点、分析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分析抵押物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能够有效替代抵押物的贷款技术,并进一步分析某些贷款技术难以发挥替代作用的可能原因,以降低银行对小微企业抵押物要求,从而缓解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研究结论表明:抵押率与借款企业违约风险显著负相关,抵押物作用机制中客户选择效应占主导地位;关系型和担保型贷款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银行对抵押物要求,而财务报表型和信用评级型贷款技术对抵押物的替代效应十分微弱;随着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信用评级型贷款技术对抵押物的替代效应逐渐显现,但财务报表即使经过审计亦难以对抵押物形成有效替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贷款技术事前甄别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团体贷款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贷款是近几十年才产生的一种小额信贷,它的目标在于解决农村“信贷市场失灵”。利用博弈论分析团体贷款的效率,可以得出团体贷款比个人贷款效率更高的结论,并可以分析最优的团体贷款规模。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信贷支持的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利放贷是一种利弊兼有的经济活动,关于其是否入罪、如何入罪存在较大的理论纷争。目前司法机关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选择以非法经营罪惩治高利贷活动。然而,通过刑法直接高压管控利率并不利于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民间放贷活动的社会危害并非源于获取高利,而往往出自放贷行为导致的恶性衍生行为。高利放贷虽然可能滋生衍生性危害,但其产生具有合理性,也有必然性,不宜一刀切式入罪。为此,对于民间放贷行为,应采取分类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的思路。将不同类型的高利放贷活动区别对待,刑法重点规制社会危害性较强的暴力型、欺诈型放贷,而社会危害性较弱的高利贷类型无罪。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属于国家开发银行面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所搭建的创新型金融平台,发挥着为中小企业融资等各项服务和功能。为了大力有效地推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应当提升中小企业贷款平台的服务意识,并增加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本文从中小企业贷款平台模式介绍、发挥的功能和如何提升服务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引入关系型贷款,可以为解决农户获取小额信贷难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建议构建基于关系型贷款的农户小额信贷运行机制;以农户为中心设计信贷产品实现跨期平滑;推行小组联保降低农户小额信贷风险;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贷款利率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