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振华 《董事会》2005,(9):38-40
北京房地产界大腕任志强日前抛出了一份题为“莫名其妙、房地产到底怎么了”的“万言书”,对中国房地产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涉及面非常地广,有很多的真知灼见。这份报告强调,中国房地产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之路,对于这一点,相信不会有任何的疑义。房地产业应该市场化、任何行业都应该市场化,这个问题在当下几乎是无需过多强调的。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房地产至少在整体表现上,经历了下降又回升的轮回,它的变化牵动着各个方面的感情,于是关于房地产界的很多讨论,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是为富人说话还是为穷人说话",等等。有一些观点反映了学者  相似文献   

3.
2010年是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频次最密集的一年,但同时也是房地产业最高歌猛进的一年。虽然2010年国家下“猛药”泼了两盆冷药水,还是无法收敛,因而造成国民怨声四起。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  相似文献   

4.
张彤 《中国纺织》2006,(12):138-139
股改清欠“一勺烩”谈何容易 短短不足一个月,S圣雪绒重组转型房地产企业之梦告破。由于该公司与北京润丰房地产开发公司无法达成一致,相关股权转让重大资产置换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合作同时终止.转型房地产业的可能已被打消。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管制相对严格的市场格局中,正确地做事往往要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如果从词汇学的角度对中国企业的战略描述做一个简单的梳理,“转型”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面对频频“转型”的企业,有时我们不禁要问,是根本就没有找到足以支撑长远发展的市场空间还是市场本身的变化过于迅速? 最近一两年时间,“转型”似乎又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房地信息》2007,(3):22-23
3月,春天来临。节后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很快就进入了继续“向前冲”的状态。而随着3月里全国两会的召开,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话题自然也将成为一大热点。事实上,已经准备好迎接新一年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的确有很多需要关注和落实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早在2014年12月,潘石屹就曾剧透过将有一个意义非常重大的O2O产品推出,并表示这是SOHO中国继2012年提出由散售转为持有出租物业的商业模式之后的第二次重大战略转型。他甚至坚信,这一产品将像苹果公司产品一样改变整个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式。O2O平台上的资源革命经过一年的筹划,SOHO中国的首个互联网产品SOHO3Q面世,这将是SOHO中国互联网转型的关键。正如潘石屹所言,SOHO中国作为一家传统的房地产公司所擅长的是线下,盖  相似文献   

8.
行业说     
《中国房地信息》2014,(Z1):184-185
乔润令: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热点城镇化的机会在全国不是平均受力的,是非均衡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中西部的城市群是下一步国家支持的重点也是下一步城镇化的重点。朱中一:市场化是调控的改革方向我们既要认识到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健全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又要认识到制度的完善有一个过程,特别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成熟有效的制度体系需要若干年的时间聂梅生:内需和消费重塑行业价值房地产十年调控形成一个巨大的问题,绑定了一个"铁三角"。在中国特殊的土地金融中,有四万多亿的土地贷款在银行抵押,一旦土地不再涨了,马上银行就会出问题,这是房地产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导致房地产大而不倒的核心原因。  相似文献   

9.
伴随中国楼市黄金时代的结束,另一场地产金融盛宴悄然开启。这也是一个有充满战略远见和充斥阴谋的市场。销售冠军排名战的明争暗斗,保险机构为代表的“野蛮人”入侵山雨欲来,股权纠纷中欲说还休的杯葛以及政策调控从抑制到鼓励的鲜明转向,房地产金融创新一片乱局,但情绪已经在酝酿。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商业模式变化、金融行业“混业经营”以及产融结合的推进,房企金融战略的升级将成为趋势。中国房地产一直都缺少长期资金支持,像银行贷款一般1~2年到期,信托  相似文献   

10.
圈点     
《IT经理世界》2010,(9):17-17
“不能让房地产毁了中国经济。”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目前撰文指出,房地产泡沫,让日本经济“失去了二十年”,让泰国一天58家银行破产,让迪拜几乎两次国家破产,而美国次贷引发了全球危机。上述国家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基本上都是在房价大幅上涨的两到三年以后。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延续2009年的涨势,两年到三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11.
在房地产宏观调控趋于常态化和大力兴建保障性住房的背景下,传统的房地产市场正经受不断的打压,房地产业的“严冬”到来了。为此,战略转型对于一些开发商来说势在必行,而商业地产是房地产转型和突破的一个重要方向。2010年以来,除了传统的住宅开发商以外,零售商乃至供应商,  相似文献   

12.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消费,尤其是民间消费与房地产市场在共同的发展历程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稳定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和谐社会。所以,为什么在中国要加强对内需,特别是民间消费需求的依赖度?为什么实现起来那么难?应该如何推进中国经济的转型?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工业会计》2011,(5):11-11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3家单位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从新的研究方法体系确立、数据采集整理到指标计算分析,历时半年,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数百家开发企业和策划代理企业分别进行了科学严谨的研究,完成了“2011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与“2011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百强企业研究”,并于3月2513在钓鱼台国宾馆发布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与房地产策划代理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投融资领域的发展状况,是跟房地产行业本身对金融的需求有直接关系的,从根本上决定了行业未来的走向。从目前国内房地产的发展方向来看,逐步有转型需求,因为毕竟正在从过去单一住宅开发,向多业态包括商业写字楼以及园区地产方向过渡发展。这种转型趋势对于相应的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往简单的银行贷款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那么这对于投融资的多样化来说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15.
《董事会》2011,(5):110-110
“万科不行贿”的故事,媒体已多有报道。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敢公开说不行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最近几年,像麦肯锡、朗讯、摩根士丹利、沃尔玛、家乐福、西门子这样的跨国巨头也在中国纷纷堕落为“行贿者”的形势下。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过去十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事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房地信息》2011,(11):76-7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发表观点说:“站在当前的时点展望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逐步进入行业显著洗牌的阶段,即将面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调整。”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春季,中国经济直面非典,在各行各业都在清算其正常运营受到多少冲击的时候,作为传统产业的房地产界却主动出击,积极“触网”,使得正处于拐点时期的我国新经济又重新活跃起来。网上评估和交互式网上房展等各种房网新闻一波接着一波,给正处在网络冬天的国内网络界增添了不少生气。然而,这热闹的背后是众多的房地产网站寻求在越来越务实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不断尝试。  相似文献   

18.
近来,在房地产长期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如坐针毡.甚至抛出“银行比房地产企业先死”的高论.号召各房地产企业做“猪坚强”,媒体也不断爆出“断供潮”的出现:有学者开始提出需要对房地产市场采取“救市”措施.整个房地产市场噪声四起。  相似文献   

19.
延伸与反哺     
今年网络最红的词也许将是"中国大妈"。"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这则带有戏剧性的消息通过网络发酵,成为假期最吸引眼球的新闻,"黄金周"变成了"抢黄金周"。并不是中国人对黄金情有独钟,中国投资渠道狭窄、品种匮乏是主要原因,而存款长期负利率、通胀则助长了这种异化。黄金就会成为中国百姓心目中的一个更为重要的投资品。中国老百姓还有什么手段抵御通胀?很多人又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他们更加相信,任何时候在中国买房子都是正确的。国内限购让他们把购买力释放到了海外,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  相似文献   

20.
新希望现在“七八千人搞饲料,年利润两个亿:七八十人搞房地产,年利润两个亿;七八个人搞金融,年回报至少两个亿”。这豪言据说是刘永好说的。 搞金融门槛真的如此低?真的如此暴利?接连听到企业涉足金融业务的消息,最近的两家是三九集团和新大洲摩托。在这两者之前,新希望、东方集团等企业也将金融业视为着力打造的支柱产业,并已因为民生银行的上市而获利匪浅。 这些出身于一般产业的企业家,不约而同地将非一般产业金融业作为转型的选择,为什么?原有产业利润摊薄是一大原因,放弃的确没有前景的产业而重组是可以理解的。联想这样的企业如此做也可以理解为像惠普、英特尔一样为战略发展而做总体布局。 但是,这是不是预示着中国企业像当初炒房地产、炒互联网那样又开始新一轮追逐暴利的出征?某些特殊领域必定有非同一般的利润空间存在,中国企业最灵敏的就是这种嗅觉。但嗅觉之外,是不是应该多一些对这些领域的真正了解和风险防范意识?还是像以前那样哪儿赚钱容易就先捞一圈再撤?有人分析说,“在今后几年里我国将会有一批超大型企业与商业银行形成互渗联盟,并构造符合市场规则的新型垄断。这种局面的出现,应该说是我国经济的一次质的飞跃。”中国企业果真进入到这个层次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