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债务重组作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常常能使ST类上市公司扭亏为盈,从而避免退市的风险。本文基于新债务重组准则颁布的背景选取三家典型的ST类上市公司——ST春晖公司、ST-ZR公司、ST凤凰公司债务重组之后的相关数据做对比,来探究债务重组后的ST公司的经营情况,选取ST春晖公司为案例,阐述从中得出有借鉴意义的盈余管理策略以及对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几点思考,以期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债务重组准则的完善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使得债务人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受益,这为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提供了一条再次发展的途径。通过对*ST金化债务重组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探讨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不再计入当期利润,而只被确认为资本公积。这样上市公司想依靠债务重组快速“扭亏为盈”似乎不再可行。然而,近期一些面临ST或PT窘境的上市公司为度过难关,又提出了新的方案-拟用资本公积弥补亏损。  相似文献   

4.
邱晔  周歆 《湖北审计》2001,(10):40-41
为了防止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2001年2月财政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债务重组所产生的重组收益计人资本公积,而不再作为当期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想依靠债务重组快速“扭亏为盈”似乎已不在可行。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近期一些面临ST或PT窘境的上市公司却开始利用资本公积金来弥补亏损,以避免加入到WT或PT的行列。鉴于此,本文将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资本公积补亏合法不合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规定,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不再计入当期利润,而只被确认为资本公积.这样上市公司想依靠债务重组快速"扭亏为盈"似乎不再可行.然而,近期一些面临ST或PT窘境的上市公司为渡过难关,又提出了新的方案一拟用资本公积弥补亏损.  相似文献   

6.
一、债务重组准则 新准则对债务重组准则的适用范围作了明确的限制,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实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滥用准则调节利润的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公允性。新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存在高估的现象。再者,新准则允许债务人确认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这给一批ST、PT等上市公司提供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检验结果表明,债务重组公司利用了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盈余管理;债务重组收益与资产规模、扭亏、ST公司、持股、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发现债务重组收益与业绩的关联度在减弱。  相似文献   

8.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本文讨论了债务重组准则变迁和政府监管对债务重组方式选择的影响。以2005-2008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公司利用重组方式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特别是只亏损一年公司的扭亏、*ST公司的撤销星号、ST公司避免暂停上市和暂停上市公司的恢复股票交易,且上市公司还通过将控制关系豁免非控制化以规避对控制关系豁免的监管。建议将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监管细化到重组方式和非控制关系重组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规范债务重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同时又为防范少数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准则操纵利润的企图,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新准则在债务重组定义、计量模式、损益确认等方面较之旧准则有显著变化。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发布实施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纳税行为及上市公司利润等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将会给会计准则的完善、企业改革及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沪深两市对外公布的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债务重组准则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及每股收益的影响,揭示出债务重组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为某些上市公司留有了粉饰报表的潜在可能以及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债务重组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但准则变化只是增加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即使债务重组准则不计入利润,上市公司也会利用其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本动机是迎合证券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上市公司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诱因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债务重组收益与资产规模、扭亏、ST公司、持股、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高和扭亏是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邱晔  周歆 《天津财会》2001,(5):24-26
为了防止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2001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债务重组所产生的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再作为当期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想依靠债务重组快速“扭亏为盈”已不再可行。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按期一些面临ST或PT窘境的上市公司却开始利用资本公积来弥补亏损,以避免加入到ST或PT的行列,以郑百文为例,其董事会就决定拟用2.5亿元资本公积金和1822.17万元盈余公积金来弥补亏损,然后再将所豁免的14.47亿元债权形成资本公积,并用该资本公积冲抵累积亏损,从而使累积亏损减少到零,这样的做法似乎又为企业扭亏开辟了一条“新路”。那么,企业的这一做法究竟是否合法、合理呢?鉴于此,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该准则较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在债务重组定义、计量属性、重组损益的确认方面有了较大的调整.文章主要针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债务重组准则在上市公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完善准则实施的具体建议,诸如合理确定债务重组的对象和范围、健全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加强信息披露力度等.  相似文献   

15.
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几点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部于1998年底颁发了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手段人为地调节利润,以达到保配股资格,避免被ST或PT的目的。针对这一弊端,财政部对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改。笔者认为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有如下几点区别。  相似文献   

16.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将“债务重组”界定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的让步事项。这样的定义借鉴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做法,同旧准则相比,较大地限制了债务重组的范围。新准则规范的内涵更加明确,也在一定程度限制了ST上市公司对新准则的滥用.减少不恰当的重组利得的确认。  相似文献   

17.
邱晔  周歆 《河北财会》2001,(5):41-42
为了进一步规范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遏制利润操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八项准则,这些会计准则的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可以这样讲,其影响对近年来会计报表真实可靠及大部分绩优公司来说是下面的,而对于会计报表不够真实或与新准则会计处理方法不同,或大部分绩差公司,尤其是对T类公司来说是负面的,本文将以债务重组准则为例,讨论其对上市公司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止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2001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原准则进行了修订。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债务重组所产生的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再作为当期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想依靠债务重组快速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是我国会计实践迈出与国际趋同的实质性一步,其中新债务重组准则成为会计界学者讨论的热点。起初人们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利弊的讨论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或推测上,如今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已经实施一年多,本文将结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结果,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问题进行理论剖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规范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遏制利润操纵,提高信息质量,财政部门有关部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八项准则。这些会计准则的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可以这样讲,其影响对近年来会计报表真实可靠及大部份绩优公司来说是正面的,而对于会计报表不够真实或与新准则会计处理方法不同,或大部份绩差公司,尤其是T类公司来说是负面的。本文将以债务重组准则为例,讨论其对上市公司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