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浑是晚唐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其诗歌格律工稳、偶对精切;工于闲适;善于怀古。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林逋在诗歌意境、创作技巧等方面对许浑诗歌皆有接受与超越。林逋对许浑的接受表现于两点:首先在字词的选择上承袭许浑;其次是诗风同宗,平淡闲适,在艺术上相近却不相犯。  相似文献   

2.
试论唐彦谦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彦谦是晚唐颇有特色的诗人。他一方面学温、李,而显柔美华艳;一方面师工部,而显深沉凝重,故能自成一家。他十应进士未第,后避乱闲居江南,但他始终心系苍生,忧念民情,因此创作内容、风格都呈现出多样性。对宋初的西昆体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绝句艺术在初唐形成,盛唐繁荣,晚唐至五代定型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绝句呈现不同的特色。苏轼是继宋代欧阳修、王安石后大量创作绝句的诗人。他的绝句在宋代自成一体,自具特色。苏轼创作的绝句数量众多且绝句艺术风格多样,表现手法多异,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就其绝句创作的艺术手法和特征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崔橹是一位工于诗歌尤其是咏物绝句创作的进士诗人。然而,目前所存的有关其人其事的资料并未引起我们足够地重视。因此,提起崔橹,或许对我们有些陌生,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透过典籍的载录来解读这位卓越的诗人。通过浅谈其生平经历,简述其创作状况,继而再以其佳篇名作为切口,就其创作风格进行深度解析,相信会全方位地把脉这位擅长创制咏物绝句的晚唐圣手。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杜牧,好以数字和色彩入诗,并以其卓绝地驾驭语言的才能,使所作数目诗别具一格,风光无限。中国诗歌不缺乏数字,诗歌史上也不缺乏数字诗,但以一人之力而卓有所就的、卓然不群的诗人,却是少有。而以色彩入诗杜牧也并非是首创者,但是将色彩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淋漓尽致的也是少数,特别是将数字与色彩相结合展示出另一番境界.充分体现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绝句艺术在初唐形成,盛唐繁荣,晚唐至五代定型的过程申,不同时期的绝句呈现不同的特色.苏轼是继宋代欧阳修、王安石后大量创作绝句的诗人.他的绝句在宋代自成一体,自具特色.苏轼创作的绝句数量众多且绝句艺术风格多样,表现手法多异,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就其绝句创作的艺术手法和特征进行了棵析.  相似文献   

7.
李贺是一位极富独创精神的浪漫主义诗人。虽然他无幸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流诗人,但他的诗作,无论是就思想性还是就艺术性而言,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艺术上,瑰丽不俗,富于独创,给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们流下了很深的印象。透过戛戛独造、警迈瑰丽的外表,我们可以窥视到其诗歌语言的本质特色:如实地折射出了古文运动对诗人的深刻影响,恰切地传递出了诗人丰富独特的联想与想像,展示出了诗人高深的修辞造诣。  相似文献   

8.
王向峰作为学者诗人,旧体诗与新体诗同作,已出诗集多部。他的新体诗中多蕴古典情韵。从他的新诗集《雪花不愿飘落》中,能见他在大自然中感悟生命,在历史文化中吮吸营养,极显平常心与不了情.守望诗怀的本真情愫,以文雅的诗语,表现了特有诗风情韵,是诗坛上特有的一份可贵成果。  相似文献   

9.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田园乡村度过的。他的人生与作品都与大自然密不可分。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这位大诗人——诗人的人生及诗作,围绕诗人的人生及诗作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论述,从中看出自然对诗人的人生与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都本伟先生的诗集《和风细雨集》收入了他所创作的一百余首古体诗和今体诗,他以诗畅情达志,吟诵山水,表述情怀。在第一辑“感悟生活”中,都本伟书写亲情友情,情感至真至切,折射出他的一片赤子之心;第二辑“寄情山水”多是将自身投入自然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赞美自然,折射生命的意义;在第三辑“思古幽情”中,诗人用很大的篇幅去赞美中国古代才女和美女,对她们进行再创造,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性别意识,诗人关注性别,却超越性别。都本伟对于诗歌的守望表现出他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印度作家泰戈尔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是通过诗歌而奠定的,泰戈尔也是以散文诗《吉檀迦利》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在他散文诗的创作中,诗人一方面强烈要求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另一方面又想通过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等途径来实现社会的改造。思想意识的矛盾直接体现在诗歌创作中。随着思想意识的提高,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历史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关注全民族的命运和世界风云变化,同时他也不再热衷于追求人与神的和谐统一,对生命本性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大凡有作品传世之诗人词人,都各有自家之内在精神,笔下也当各有自家境界而不相混杂。王维诗中动静相衬造成的意境美,就是他在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其一生中创作了诸多优秀诗篇,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将归隐生活和诗歌创作相结合的诗人。诗人一生三仕三隐,至四十一岁彻底归隐田园。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可谓诗意人生的写照,其亲事农耕,寄情于诗酒,在诗歌的世界中构建诗性的精神城堡,为后代文人提供了一种生活范式和精神模式。陶渊明的归隐成就了他的诗章,而其诗又使这种归隐尽显情趣和耐人寻味之意境,在陶诗中,我们能看到诗人所悟的人生之真意,以及其淡泊致远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4.
弗罗斯特走了一条与同时代诗人决然不同的创作道路。他是一位公认的乡村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公认的民族诗人。他的诗歌是通俗的、大众化的,但决不媚俗;他的诗歌是简洁的、朴素的,但决不肤浅。他的诗歌中那些简单而淳朴的形象,那些真切而平静的情绪,全都构成了美的元素。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张九龄山水诗歌的清澹风格虽有定论,但对其成因一般都止于诗歌意境和词语构成的阐释上,本文从张出身寒门、仕途受挫、贬官孤处、不与权贵苟合的社会背景与心理背景出发,剖析了诗人内心抑随情结向山水分散、转移和消释是形成他山水诗清澹风格的重要原因,诗人主观意识与自然的结合是个性化的,其清澹风格也是个性化的,但却是那个时代共同审美意识要求的。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牧场》以自然富有乐感的口语和众多隐喻映射诗人创作的理念。作为诗集序言诗,《牧场》成为诗歌创作的象征。诗人将自己的才智与追求,通过诗歌审美技巧构建了乡村田园的精神栖息地,以探索人类最好的生存方式,而诗歌也成就了这位大诗人。  相似文献   

17.
东晋诗人陶渊明,自幼喜闲静,爱自然,其诗以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成为田园诗的鼻祖。《归园田居》平淡自然而又意味醇厚,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其代表作之一。在《归园田居》中,诗人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整组诗篇,既生动地勾画出淡雅素净的田园风光,又寓意了他厌弃仕途功名、保持人格完整、领悟人生真谛的处世态度。同时还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温馨平和的心境直率地抒写出来,整组诗达到了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把徐志摩放在整个新诗发展过程中进行分析,通过把他与同时代的其他新诗人进行比较,说明徐志摩与生俱来的诗人禀赋使他的诗成为中国新诗最初阶段的第一个高峰,进而深入分析其诗歌最明显的关学特征:轻柔感、音乐感、形式感。  相似文献   

19.
清官自愧诗     
唐代诗人韦应物,曾任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为官清廉,关心民疾。他在《寄李儋元锡》中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看到农民辛勤耕耘,生活困苦,他感慨地说:“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间里。”他与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20.
曹操不仅是一个有治国安邦之志、出将入相之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个“横架赋诗,皆成乐章”o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保存下来的虽只有ZO多首,但上继先秦两汉民歌的优良传统,下开建安时期“梗概多气”的现实主义诗风,对后世诗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人们论及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时,往往笼统地以“悲凉慷慨”、“梗概多气”加以概括。其实,曹操特殊的经历和地位,使他的诗歌与其他建安诗人相比,颇具独到之处。本文试图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化世伤时悲论沉郁曹操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写实,有“汉末实录,真诗史也”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