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严歌苓的短篇小说《也是亚当,也是夏娃》以全新的视角描写独特的群体,无论是人物的选择、题材的选取、心理的描写,还是隐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都体现出浓厚的现代性。严歌苓对同性恋、离婚妇女、残疾儿童的描写关注,源自她一贯的人文关怀。她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关注边缘人物的命运,在思考同性恋问题的同时,又对女性与儿童的生存状态予以极大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2.
《红字》译本对心理描写的移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红字》的最重要的特色,也是它所以能蜚声文坛、经久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从人物神情刻画和人物对话两个方面比较三个译本时《红字》心理描写的移植,探讨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作品中的服饰抒写,繁复而独特,是其作品风格的一种显现。服饰意象冷峭鲜活;服饰描写精致入微。服饰抒写既是一种文学创作手段,有着烘托人物心理,展示人物命运,结构情节,渲染气氛等作用。与此同时,服饰抒写于张爱玲来说,更是一种灵性、有意味的所指,成为了张爱玲捕捉人物灵魂的独特角度,它显现出来的独特效果又成为张爱玲作品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青梅竹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了少年少女之间一段朦朦胧胧却注定没有结果的美丽爱情故事。一叶在小说中对季节、天气、环境、事物等细处的描写,看似只是对景、物的描写,却与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现拟从《青梅竹马》中对景、物的描写出发,对景物描写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以及对小说情节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发掘细微之处蕴含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作品是常读常新的,本文以瘦、硬、冷概括了鲁迅作品的艺术特征,分析了鲁迅在人物塑造、景物描写、语言运用、气氛营造等方面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6.
丁玲小说创作的情爱描写有其独特的色彩,体现了她的女性观。她以女性主义的观点来写女性“性意识”的觉醒,以“虚写”或通过人物的潜意识的心潮起伏,反映人的性心态;同时,直抒胸怀,将心底炽热的爱如潮水般地奔涌出来。她的描写为中国现代学增加了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把握贾平凹的描写技巧,一是描写中姿韵兼备的抒情格调;二是充满生活情趣的慎密的细节描写;三是景物描写;一幅幅淡雅隽永的水墨画。  相似文献   

8.
《纯真时代》是伊迪丝·华顿的杰出代表作品。华顿把爱伦一全书的灵魂人物的性格的各个侧面都描写的栩栩如生。她的温柔、善良、勇敢、真实,尤其是她展现出来的牺牲精神更是伴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升华。  相似文献   

9.
善于深刻刻划社会的鲁迅,同样善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他笔下再现的多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他的现实主义笔触表达了自然美对人性的陶冶和对灵魂的净化。他既强调自然美客观的一面,同时更强调其社会性的一面。他的描写总是带有内心深处的沉重和滞着,使之包涵着广泛的社会意蕴。他笔下自然景物描写的象征意味十分浓厚,体现了无限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10.
杰出的作品之所以取胜,与描写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描写是作品的血肉与细胞,它会使作品“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孔雀东南飞》中描写的运用,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丁是英国十九世纪初期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其小说的魅力在于她善于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表现,通过人物不自觉的自我暴露和对自己微妙的矫饰来刻画人物.其小说最主要的特色是细腻和激情.本文通过分析<劝导>,探讨、展现简·奥斯丁小说的这一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进入康雍乾盛世以后,秀水朱氏家族中的诗人表现出由进取转为退缩的迹象。反映在诗歌上,便是从积极探索外部世界转变为深入观照和审视自我心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朱彝尊的从弟朱彝爵,其《鹤洲残稿》中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悲生意识。他笔下的山水已被诗人主体化了,传达的是诗人的内心境界;还有不少描写贫穷生活的诗歌,但悲苦之吟中不乏悠闲之韵,表现出的精神境界是超脱的。就思想和艺术的同一性而言,描写真挚、抒发真情是朱彝爵诗的一大特点。但过于注重个人命运和内心体验,儿女情浓,风云气少,则是朱彝爵诗词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关注的是作品中对女性意识、女性生存状态、女性发展等方面的描写、提炼。《马商的女儿》是英国作家劳伦斯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论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玛贝尔进行分析,展现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4.
村上春树的中篇小说《天黑以后》,通过描写作品人物在沉睡不醒与拒绝睡眠中挣扎的存在状态,呈现了作为个体的人无处逃遁的人生困境.人们之所以无法“逃避”,是因为人的“记忆”无所不在.记忆与现实的冲突,是人类深刻的内心冲突.村上春树描写的不是人的病态心理,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当代问题:你可以逃避现实,你却无法逃脱内心的困窘和纠结.因而,黑夜来临,你无处逃遁,唯有面对.  相似文献   

15.
山水游记具有纪实性、地域性、审美性和哲思性等基本特征,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与地理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山水游记中强化地理描写不仅符合文体的基本要求,还能使文章的结构与脉络更加清晰,使文章形成一种科学关和知识美,并为作者的情感抒发提供有力的支撑。自觉关注和描写地理既是对我国旅游文学创作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山水游记创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三个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描写翻译学代表人物图里提出的"初步原则"为视角,探讨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动机和翻译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对于译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最后一片藤叶>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其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令人赞叹的欧*亨利式结尾.本文从细节的角度出发,力求分析出细节在该作品中的作用或为作品背景做铺垫的;或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的;或是渲染作品氛围的,这些细节描写相互关联,是构成作品艺术表现力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美狄亚》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生动,展现了灵魂的冲突,形成巨大的悲剧艺术效果。《氓》以含蓄的手法处理人物心理活动,而更为关注社会伦理问题。中西两种文学的不同特质,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西方文学侧重文学的审美艺术效果,而中国文学则侧重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山水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中国诗歌史上的山水诗代表人物主要有唐朝诗人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和柳宗元等.英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山水诗人是浪漫主义湖畔诗人之一的华兹华斯.以华兹华斯自然诗的代表作<水仙>为例,对中英山水诗在表达方式、景物描写和语言修辞等方面进行对比,可以总结出中英山水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找出中国山水诗歌英译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电影与电视剧是当今各类艺术形式中最全面、最具体、最感性、最直接表现人类思想的有效手段。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风格特征、应用手段、心理描写、音乐体裁及音乐与剧情的关系等知识,有助于提高对影视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