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媒体     
《中国经济信息》2010,(16):10-10
谁需要GDP GDP是判断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但GDP并不是万能的,一味追求GDP,只会使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GDP数字陷阱,最终遭殃的就是百姓。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从热议到冷漠,GDP的增长数据已越来越提不起人们的兴趣,普通民众更关心的是,GDP增长何时能惠及百姓?经济增长是为了增进民众福利,还是为了GDP和税收的数字攀升?经济增长是使人与自然、人与人更和谐,还是加剧贫富差距以及人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对立?  相似文献   

4.
从唐代看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经济的再评价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李新市 《现代乡镇》2006,(10):31-3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以经济为核心的国际间合作和竞争的频繁与加剧,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指标——“GDP”(GrossDomestic Product)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GDP是某个国家宏观经济中的一种统计数字,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区)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成果,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指标。由此转到中国文化产业对GDP贡献的中观语境,毫无疑问,文化产业是映照当代人发展观念演变的一面镜子。尽管观念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人们尚存在一些基本概念的模糊,造成了对中国…  相似文献   

7.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换言之 ,我们应如何评价中国的传统经济 ?为此 ,本编辑部组织了两次“传统经济的再评价”研讨会 (详见本刊刊登的会议纪要 )。现将第二次研讨会上部分学者的发言辑录如下 ,以期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 ,将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郝义国 《特区经济》2005,(8):326-328
现阶段,中国是一个高额度投资的国家。中国2004年投资占整个GDP的比重达到45%左右,增长速度达到28.6%。同时,中国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原材料消耗的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虽然近年来中国的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主要是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相对低GDP产出来支撑增长的,不论是国家宏观经济效率,还是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率都不高。比如:2003年,中国的GDP仅占世界GDP的3.8%,但是我们消耗钢材、煤炭、  相似文献   

9.
赵晓 《宁波经济》2006,(6):38-39
GDP 并非坏东西,但为什么现在大家对它的批评没有休止,反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提高不同步,两者甚至有日益背离的趋势。有许多文章已经揭示出当前中国社会 GDP 和百姓福利之间的种种矛盾与差距,揭示出高增长表象下民生的艰难。但光揭示 GDP 增长与"幸福增长"的背离还不够,还有必要深入探讨的是,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背离,以及如何改变背离的情形?众所周知,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简称,是一个国家一年之内由企业和政府生产并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近三十年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其他国家很少见到的持续高速增长势头。不少人认为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甚至将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过程视为一个“奇迹”。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决策体制的优越以及经济政策的高明。本文则旨在探讨这种快速增长背后的隐忧。经济增长代表的是一国潜在GDP的增加,或者说当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向外移动时,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占GDP的20%左右,所以80%的GDP当由“内需”解决,即必须通过消费来推动经济的发展。遗憾的是,中国现行的低工资制度极大地制约着人们的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前行的“减速器”  相似文献   

12.
上海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德培在社科院日前举办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3年秋季报告会”上发言指出,只看GDP数字高低,而不看内在结构性布局,已经越来越难把握中国经济的真实动向,单单GDP指标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状况,而这将对形势判断产生根本性影响。王德培表示,不能仅以GDP论经济形势,多个方面显示,GDP无法真实全面反映中国经济。首先,GDP增长不能与国民财富增长同步。中国长期忽视的与GDP可谓孪生兄弟的另一指标GNP也十分重要。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即GNP=GDP+国外净要…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的金融资本所占的国际份额也在显著地提高。尤其是证券市场,仅仅是20多年的时间,已经是亚洲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本文主要对中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波动性很大,而实体经济的发展每年是稳步上升的,股票交易额和GDP之间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美国股票市值和债券市值与GDP和实体资产存量高度相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4.
刘伟  蔡志洲 《新财经》2007,(12):47-47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即使不考虑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变动,中国的人均GDP也将达到5000美元左右,中国将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中等收入国家。那时的中国人口将会超过14亿,中国的经济总  相似文献   

15.
董彦 《中国报道》2013,(1):24-25
中国经济可能经历又一个"黄金十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发展仅仅为了追求较高的GDP增长率。如果成功转型,中国将踏入名副其实的经济超级大国之列。"我们的经济发展应当实现一种’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提高"。"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  相似文献   

16.
《环球财经》2013,(11):13-13
整整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关于中国经济的讨论始终围绕一个数字展开:8%。自从1982年开始,中国的年GDP增长率几乎从未低于这个数字。即便在全球经济遭遇大萧条之后最大危机的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依然在8%以上。“8”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也使这种现象增添了一种神秘感,有人开始揣测一旦中国的GDP增长低于8%,这个国家将发生何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已落下帷幕,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奥运不仅是全中国的焦点,也是全世界的焦点。与此同时,围绕奥运经济、奥运效应引发的种种讨论也在持续,中国下一步经济走向如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奥运会之前,不少观点都乐观地估计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少GDP增长,多少产业机会,渴盼奥运成为中国经济拐点;但当奥运真的来了之后,又开始担忧“奥运低谷效应”可能拖累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客观、理性地分析和评价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决策     
2004中国经济进入十年最好时期;2005:地方GDP数据中央统一公布;中国税收增势强劲;中国GDP是全球经济增速重要因素;《200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中国经济仍将稳中求进;国资委签定首批30家央企责任书;2005年宏观调控将有五大重点;  相似文献   

19.
如今,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一半,但按照两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几年之后,中国就有可能超过美国。据《经济学人》预测,中国经济未来的平均增长率为7.75%,而美国只有2.5%;中国的平均通胀率为4%,美国的则是1.5%;而人民币每年将升值3%。在这个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测算,中国的GDP将在2019  相似文献   

20.
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普查结果,使2004年GDP骤然间多出了2.3万亿元,GDP数据修正增加量甚至超过一个欧洲国家(如丹麦),或一个亚洲国家(如印尼)的全年产值。此次GDP修正对中国及全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我们又将以何种心态来迎接中国的这次跳跃?[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