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加速发展,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扩大,服务业产业基础持续增强,正在从货物贸易大国走向服务贸易大国。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与逆差持续双扩大,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贸易地区相对集中,国际化合作程度不断深入。展望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基础将不断壮大稳固,服务业高水平开放力度持续加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融合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2.
服务贸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一直稳步发展,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作用也日益凸显.但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比较晚,服务领域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魏作磊 《开放导报》2024,(1):41-50+59
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内生是贸易发展的主线。服务业目前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力军,也是贸易增加值的重要来源。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是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服务业尤其是各类专业服务业同时也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不足、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开放相互带动能力不强、外资来源地单一,是制约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开放发展理念,以其互动共生、协同发展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依托制造业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产业生态内生力;鼓励制造业“走出去”带动服务业出口,持续增强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服务附加值;打造国际化高端复合人才培养和数字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为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开放提供良好的要素保障;扩大制度型开放,消减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开放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4.
服务业:天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重 《天津经济》2002,(2):21-23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将进一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产业转移。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调整经济和贸易结构,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郭璟坤 《发展》2007,(5):56-5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得到迅猛发展,流人服务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明显增加.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各项人世承诺的履行,服务业开放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焦点,也引致外资企业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大幅增加.因此,了解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现状、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服务贸易的发展:上海的经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服务贸易的发生方式以及中国入世关于服务贸易具体承诺的角度,分析了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与未来态势。文章认为:(1)在中国的具体承诺减让中,上海的许多服务部门(尤其是“商务服务”、“通信服务”、“分销服务”、“金融服务”、“旅游及与旅行相关的服务”等)都被放在全国开放的前列。(2)在服务贸易“商业存在”模式方面,外资投资从以前的一般加工业逐渐扩展至服务业领域。但在服务业中,房地产业的外资比重最高。这意味着,外资在上海服务业内部的投向仍需作进一步的引导和优化。(3)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上海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很多方面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上海在服务贸易的出口方面或服务业“走出去”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引进来的”远远多于“走出去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很不对称。(4)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建设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为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深刻认识到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发展上海城市经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大服务”观念;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契机,对服务业与服务贸易进行改革,使其直面竞争与开放,切实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大力推进服务贸易的结构调整;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国服务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概况在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快,服务进出口总额逐年提高,服务业贸易进口与出口间的差额也逐渐拉大,进口大于出口的情况也充分显示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两大问题,即资金不足与技术相对落后。随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及数字赋能,是我国进一步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开放已历经45年,但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特征依旧明显。从生产成本,贸易成本,贸易方式、贸易对象和贸易主体等层面,对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发展进行数字化赋能,现阶段仍存在政策性壁垒较高等问题。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看,继续逐步降低服务要素流动的政策性成本,能够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及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等方面,提升我国的国际循环质量。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同样能够以独立或者与服务业开放互动的形式促进我国国际循环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双周集锦     
政策与法规服务业将成为中国下一轮对外开放重点商务部长薄熙来表示,中国政府将更加重视并积极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并把服务业作为下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加快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能力,使中国成为全球服务业外包的重要基地,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世界服务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薄熙来强调,中国发展服务贸易,将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的核心是立足中国实际,建立健全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通过持续深化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开放,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当前,我国以梯度开放为特征的跨境服务贸易自主开放实践,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预期的制度供给。然而,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规制需求、市场准入模式的国际差异以及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对我国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构成诸多挑战。需强化风险意识,结合改革经验和地方需求,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趋势,聚焦新一代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关键议题,关注服务贸易数字化趋势,持续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压力测试,提高国内监管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不断优化服务贸易开放谈判模式,有序推进跨境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善用国际舆论与法律工具,营造跨境服务贸易发展的良性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