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了信息化建设的种种波折,越来越多的中国的中小企业企业拿起了“IT规划”这个武器。因为,他们认识到,信息化具体项目的实施,是在深刻理解关键的企业目标、企业如何达到目标、信息系统如何支撑、IT及其管理如何支撑信息系统之后的事情。而回顾过去,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恰恰是从信息化具体项目建设,如怎么选硬件、如何选软件等具体实施任务开始的,从而对IT规划工作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
《信息产业报道》2005,(12):24-25
导读:IT企业动物化生存 曾几何时,用一种动物的特征形象地表达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通行的做法,我们不妨将其称为“企业文化的仿生学情结”。除了“狼”之外.经常被用来比喻企业文化的动物还有牛,虎、狮、大象等。既然能成为一种时尚而盛极一时,必有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从2001年起,含义并不十分明确的“客户体验”,在国内外各大IT厂商中迅速流行起来,并被一些追求新概念的学者上升为“体验经济”。如果我们稍加留心,便会发现,国外IT厂商所津津乐道的“客户体验”,只不过是传统消费行为和心理理论中的“需要”;只不过客户体验更强调“亨乐的需要”,而非“实用的需要”:强调用户未能表述的“潜在需要”,而非能表达出的“显性需要”。  相似文献   

4.
4月的IT产品市场.是一个随便那个犄角旮旯都蠢蠢欲动的阶段.因为从准备,巡展、促销.直至热销高潮的暑假,是需要有这个时间跨度来酝酿的。这不.周末休息了两天.周一早上就又看到了一个蠢蠢欲动的家伙露出了头.说它是“非典”PC.因为它是没有硬盘,软驱。光驱这些“内脏”的PC.外国人叫它NC.现在它自称“网络计算机”。  相似文献   

5.
明远 《中关村》2004,(7):124-124
在今天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中,技术能力已经构成IT企业全球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技术创新能力弱恰恰是我国IT企业与国际IT大公司相比最大的差距,也是最致命的差距。技术创新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我国IT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信息技术创新上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6.
《信息产业报道》2004,(12):32-33
首先,对一个企业来说,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获得行业高增长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例子很多,象NOKIA、亚信、华为、科利华,联想本身的发展也得利于中国IT市场的大发展,而一些失败的企业或者也是因为企业发展道路的选择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7.
备受人们关注的个人电脑“三包”规定于9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时品牌电脑厂商来说是好事情,可以通过“三包”加强自己的服务和管理,从而细化服务,显示企业的能力与品牌;对DIY市场来说是重新洗牌的机会,信誉好的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信誉差的逐步被淘汰出局: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大好消息,出现问题有了说法。首先是国内大的品牌电脑厂商,例如联想、方正、TCL等非常欢迎“三包”规定的出台。他们都宣称,对自己目前所提供的维修服务都很有信心。实际上他们由于具备完善的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要做到“三包”就显得非常的容易。TCL电脑从6月15日起,正式对TCL电脑全线产品推出“TCL电脑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开电脑行业三包服务之先河,迎合了消费者对于提高电脑服务标准的强烈要求,切实解决了消费者对于IT产品的后顾之忧,更为关键的是,国内PC市场的服务标准也将由此而得到大大的提高。目前联想的IT产品服务品牌联想阳光服务正式亮相,联想表示,阳光服务的推出是以客户体验,满足客户需求为基础的,最近联想阳光服务推出的一大亮点“阳光直通车”服务模式就是最好的例证。“阳光直通车”能给客户带来方便的“一站式”解决,同时又能让联想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化监控”。这意味着全国任何地方的联想用户购买联想产品后,只需通过登录联想的阳光网站或拨打阳光热线进行用户注册,就可享受到专业的咨询服务。在售  相似文献   

8.
2002年.财务丑闻袭击了欧美大陆,以致当时全球最流行的管理话题就是“诚信“:2003年.《执行力》一书风靡全球。走过寒冬迈向复苏的IT界.讨论最多的话题则变成了“执行力”。漫长的复苏期考验着企业的方方面面.而执行力不强却是全世界企业界,乃至政府职能部门都共同存在的问题。因此.寻找执行力就成为许多企业孜孜以求、通向成功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6,(5):89-89
2006年4月11日,国内第一的分销商和IT服务商神州数码在京宣布,“神州数码企业创新中心”成立并启用。这是自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创建“创新型国家”以来,中国本土IT企业首次对外发布启动基于IT服务和现代管理为基础的“创新中心”。近百家媒体到场参加了会议,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大的场面。  相似文献   

10.
在危机爆发和演变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人,往往以媒体作为博弈的场所.在此互相角力.捍卫各自的利益“消费者集体诉讼”、“产品召回”、“服务纠纷”……频发的危机,使得企业的正常运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诸多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新课题。美国危机管理学会的调查报告曾经显示:因产品或服务引发的纠纷.进而对企业提起“消费者集体诉讼”的案件.已经位列美国企业危机的榜首,约占30%(2000年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11.
“我的广告浪费了一半,但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被很多网站当作话把,时常拿来说一说。比如,窄告网引用过,百度推“精准广告”时也引用过。引用者无一例外地号称自己的产品能够通过“精准广告”,消灭那“一半”。当你正在看一篇有关笔记本价格战的文章时,戴尔的促销广告便出现在文章的旁边,给人留下印象或被点击的概率显然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产业报道》2003,(5):59-59
导读,今年的CRM软件热潮.已经“势不可挡”!微软公司趁机推出自己的CRM产品.对于整个软件业来说.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内IT企业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大家都会听到这样一个声音,要把竞争的焦点转向技术,转向创新。但是,由于国内许多企业生产的产品,其核心技术都是掌握在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手中,而且在技术投入方面,国内也存在着极大差距,所以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不进行技术投入,竞争力就不能提高,这是在等死;而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投入,虽然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却难以在产品和市场上超越竞争对手,技术投入往往得不偿失,这是俗称的“找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IT企业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呢?  相似文献   

14.
园区信息     
《中关村》2006,(12):78-79
第四届中关村软件外包蜂会在京召开 11月23日,由北京中关村国际孵化软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关村软件外包峰会(2006冬)在京举行。在近几届中关村软件外包峰会中.国际发包商和国内软件企业的一对一洽谈.已成常规。不断调整的其他内容正昭示着协会对“零包平台”服务功能的努力完善:在本次峰会上.不仅提出零包平台全新的“瞎子背瘸子”发展策略,协会还帮助企业“内修其身,外塑其形”——研究软件外包企业的经验与并购发展的策略,推广中关村订单实训就业流程标准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IT、家电、通信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发现自己的周围不知不觉多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设备,电脑、手机、电视、投影仪、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等不胜枚举。不过人们在享受着这些设备带来的娱乐和便利的同时,也有着一些烦恼。这些产品各自的功能不断更新换代,可是相互之间信息资源和功能的共享却依然很差。即使能用有线或者无线的技术将他们联接起来,要么让它们合作实现一个功能麻烦得人望而却步,要么相互之间还是独立的。7月17日,联想、TCL、康佳、海信、长城等五家巨头企业发布了“闪联”标准组,联想的关联应用技术都开放到标准组当中,据介绍,今年年底各家厂商就将陆续推出相关产品,这些掌握着同一种“语言”的产品之间的沟通和协同畅通无阻,以往人们只能想象的丰富应用通过这些厂商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16.
长期长久以来,信息化成本“黑洞”如一个幽灵般盘绕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上空挥之不去。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迫使很多中小企业被迫放弃了自己原来的信息化计划。于是乎,围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瘦身”,围绕如何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IT供应商开出了各种“药方”。  相似文献   

17.
每年通过IT厂商认证的管理工程师越来越多,但是,中关村中IT企业的IT建设和发展情况究竟如何,是否真正都能达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高级证书含金量大不如前据一些企业的技术总管反映,有相当多拿着高级网络认证培训证书的技术人员,面试时讲起理论知识来滔滔不绝,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能解决关于网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不知道该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厂商加大了对“解决方案”的投入,使用户的购买欲得到迅速提升。同一样东西,只要冠以“解决方案”,似乎马上就提升了一个档次。一个“解决方案”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究其根本,其实还是有户和市场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IT的应用面越来越广,原来仅限于IT圈内,但现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大量的普通应用者IT水平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厂商提供一个能够全方位解决问题的方案,而绝非单一的产品。从另一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登珠峰的人群中我们看到了张朝阳,据说是为了宣传他所主持的网站。作为商业行为我们对此无可厚非,但联想到国内一些IT企业的作为让我们感到深深的忧虑。遥想当年开始推广应用PC时,国内的UCDOS。中文之星何等风流;在其后的互联网浪潮中,杨致远、王志东、丁磊等青年才俊何等意气风发,而今似乎“灰飞烟灭”。现在只有通过偶尔的新闻事件,我们才能注意某些IT人物。而且大多与IT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倒是美国的比尔·盖茨和其对手拉里·埃里森时常伴随各自公司产品创新吸引人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20.
10年,对于IT行业意味着多少起伏跌宕,兴衰变化。多少曾经身处在浪尖的人物和企业,弹指之间已成过眼烟云。而一些对“存力而后发,蓄势以待时”存身处世之道有透彻理解的企业,稳步跨进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整个中国IT业的蓬勃发展,这些企业往往隐身于媒体,而出没于市场各个角落,没有空洞的口号,却有傲视同齐的业绩。托普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2001年总资产达到100亿元,完成产值55亿元,创利税6亿元;2002年名例电子信息百强第31位。从5000元创业到100亿资产,什么是支撑托普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托普的动作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 “托普狼”的独特企业文化魅力何在? 托普又将如何演绎下一个神话?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