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落后地区信贷增长乏力,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呈弱化趋势,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人民银行应协调政府、金融机构等制订县域金融服务工作的发展规划等,搭建银、政、企沟通交流平台,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督导金融机构找准突破口,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县域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最终实现地方经济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依兰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由原来国有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的单一构架发展为国有控股、政策性、地方类法人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多元化金融格局。虽然信贷产品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传统痕迹依旧很深,信贷产品种类、金融服务手段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仍有差距,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3.
一、2012年辖区央行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2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系统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大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针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分行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不断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科学执行信贷规划,积极督促地方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通过加强窗口指导、按旬监测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实施差额准备金率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总量适度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整体推进,绿色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减碳”催化剂作用不可或缺。本文从兴安盟绿色金融实践来看,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尚存短板和制约因素。需要各级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等部门合同发力,从完善绿色低碳金融服务体系,加大货币政策定向支持,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加快推进转型金融发展等方面提升金融支持“减碳”的能力和作用,推动金融服务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从科学发展着眼,增强做好金融服务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强化金融机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以打造绿色GDP为目标,以绿色信贷为导向,推动金融更好地支持少数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可持续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县域金融体系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分工协作的格局。在支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县域金融机构根据农业产业化的资金需求特点,积极推行内部机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措施。因地制宜调整信贷结构.对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县域金融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综合改革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整现行的信贷政策和管理方式,以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毅华 《时代金融》2012,(8):108-109
<正>中国利率市场化始终都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伴随着整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县域人民银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进行监测工作中,继续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努力发挥信贷政策导向功能,提高信贷政策实施效果,关注银行流动性、把握信贷进度和节奏,为地方经济发展给予积极金融支持。在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监测工作中,笔者认为存在科学、规  相似文献   

8.
刘毅华 《云南金融》2012,(3Z):108-109
<正>中国利率市场化始终都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是伴随着整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县域人民银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进行监测工作中,继续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努力发挥信贷政策导向功能,提高信贷政策实施效果,关注银行流动性、把握信贷进度和节奏,为地方经济发展给予积极金融支持。在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监测工作中,笔者认为存在科学、规  相似文献   

9.
贯彻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关键是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通过信贷结构优化促进信贷合理增长,通过信贷合理增长促进地方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海东地区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推进高原现代农业发展。支持辖区特色工业、特色旅游业发展,推动辖区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信贷支持,不断扩大普惠金融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生源地助学贷款覆盖面,做好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加大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信用村镇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晓红 《金融纵横》2010,(12):13-15,19
与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需要相比,江苏沿海地区现有财力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保障性设施建设的需要;而另一方面,金融基础薄弱,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要素不够活跃,难以为沿海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因而需要通过制定金融扶持政策、推进金融创新、实施“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发挥金融在沿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沿海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信贷工作开展情况如何,能否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本文以黑龙江省塔河县为例,通过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信贷工作开展情况的专题调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提出加快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信贷工作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山东省金融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力支撑和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机构总体实力和稳健性不断提高,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金融资源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度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增强。地方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区域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进程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金融监管成效显著,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区域金融稳定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但是,在“三期叠加”形势下,全省经济增长环境复杂严峻,各种风险因素不断暴露,对山东省金融稳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侯若男  李硕 《河北金融》2020,(10):18-20
构建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展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对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绿色信贷能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为政策决策提供可靠信息支撑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吉林省现代金融体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吉林省金融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平稳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更趋完善,金融改革开放稳步推进,有效发挥了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但仍存在金融机构偏少、创新能力不足、资本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有待优化.为此,需通过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完善资本市场等措施提升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充分发挥实体经济的资金蓄水池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为基础,从金融机构信贷支持、金融生态环境、融资渠道等三方面分析了当前保定市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完善信贷支持功能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金融服务环境、强化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等措施,配合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受金融生态环境滞后、农村金融体系竞争弱化以及自身创新动力不足三个层次的因素制约,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处于较低层次,与农村金融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以阜阳市农村信用社为例,总结分析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特点,探讨建立适应农村经济金融和农信社自身发展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7.
建设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应针对当前绿色金融服务资源缺乏、金融机构服务绿色发展的动力不足、金融系统促进绿色发展效率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型"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尽快培育壮大绿色金融服务资源,加快制定促进金融机构服务绿色融资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将试验区打造成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平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推动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8.
完善基于港口区位优势和完整产业链的港口物流金融模式不仅是加快港口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而且是今后金融机构商业信贷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港口物流对金融经济的发展作用涉及到港口物流金融支持港口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港口物流金融服务结构方面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为基础,从金融机构信贷支持、金融生态环境、融资渠道等三方面分析了当前保定市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完善信贷支持功能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金融服务环境、强化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等措施,配合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摘要:绿色信贷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我国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引导下,我国绿色信贷余额持续攀升,为中小银行加快绿色金融业务转型和增强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绿色项目披露机制欠缺以及自身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是中小银行绿色信贷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着眼于发挥中小银行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天然优势,本文针对中小银行的配套机制与业务发展模式,提出了强化政策引领、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强化考核激励力度以及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