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序转移,揭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市场失灵问题。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质量、分布及时段的规律,找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并提出了以政府指导为主要线索的治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失灵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研究抽样调查了湖南省四个县市的农村劳动力结构及转移情况和耕地现状,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保护的影响的结论。研究发现,耕地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减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对耕地劳动力的投入也明显减少,且农村劳动力高龄化和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劳动力转移虽然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却对耕地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吴婷婷 《商》2014,(3):190-190
改革开放以来,数千万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积累了难以估量的财富。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也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农民大国,农村劳动力所需转移的规模和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受全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政策、体制的制约,所以其所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也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4.
赵首鹏  廉文慧 《商》2014,(6):163-163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我经济市发展也因此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欣欣向荣,第二、第三产业因为大量廉价农村劳动力的涌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也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土地规模种植经营,在机械化种植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农民生活也因非农转移就业获得了改善,这说明要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必然要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村人口。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了另一新的阶段,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使过去无限廉价劳动力供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经济生产成本增加,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持续高点不下,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受到劳动力供应的差异而发展不均衡,相对的却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面临严重问题,同时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相关资料的大量阅读,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序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方法。文章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整亨,促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虽然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总量中所占比例较低,但在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转移出的劳动力以年轻男性居多。通过对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以试图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小娟 《商》2014,(2):206-206
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货币收入进而提升农民的购买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可近些年沿海区域的“民工荒”现象暴露出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存在问题,这种趋势的延续可能会阻碍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介绍,提出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大量劳动力为我国的城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如劳动力自身素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劳动者自身权益难以得到维护等。据此,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伴随着农业改革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仅只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关系到我国能否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据此,通过分析咸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找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商》2013,(8):210-21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河南省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对于解决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农村劳动力的意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有许多关于劳动力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表述,如劳动力的数量与素质、剩余劳动力的界定、产生的原因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为我们研究探索劳动力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经济具有小城镇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业集群能够吸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民就业压力,并且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产业集群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及其所具有的经济特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湖北省A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广泛存在,对该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上述观点,同时也表明,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政府应该成立专门部门,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从而缩小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14.
陈玲 《商》2014,(34):97-97
民生与就业是息息相关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处于过剩状态。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高质量就业,城镇化则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在实现城镇化过程申仍然存在着失衡等问题,这样就会阻碍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整体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城镇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进行了讨论,重点探究了现实意义、制约因素两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文章阐述了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6.
转移西部农村劳动力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村经济繁荣,是西部2.85亿农业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西部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但文化素质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劳动力转移可实现就业,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劳动力的顺利就业与劳动力的素质密切相关。劳动力素质对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收入、工作稳定性以及社会稳定性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瞿余 《消费导刊》2014,(7):144-14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论述了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应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现阶段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农民增加收入的现实选择。本文阐述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并分析了统筹城乡就业对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几点效益。  相似文献   

19.
侯鹏琳 《现代商业》2014,(15):281-282
长春市合心镇新农家村作为国家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当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对促进农民就业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新农家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后,提出促进当地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利用问题,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进程。研究这一问题,有必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形势,确定转移的基本原则,总结和探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客观环境 1、大量自然资源闲置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现象并存,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还很大。湖北省还有2000多万亩宜林山场、3000多万亩宜牧草山草坡、2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