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critical)和解构(deconstruct)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在分别对形式主义及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和功能学派新兴的批评话语分析的回顾和综述的基础上,发掘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语言学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鲍德里亚指出,消费社会已经完全由生产本位转向消费本位。在消费社会中,人们进行消费,不过是追求物的符号价值,而不是物的功能性价值。因此,揭示并批判现代生活的符号化抽象统治就成为鲍德里亚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核心。鲍德里亚试图通过象征交换原则以克服符号化的抽象统治,虽然实质上流于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不过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制相对照,仍有存在论意义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徐小伍 《消费导刊》2009,(5):236-236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其观点新颖独特,视角开放多元,瞬时成为当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运动。90年代初,它自然也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法国的解构主义波及到美国,在美国逐渐兴起了否定和超越解构主义的运动,重构主义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映入了我们的眼帘。本文试图通过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对解构主义的超越来开启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4.
唐亚蕾 《消费导刊》2014,(7):163-165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让人们重新审视媒介尤其是媒介技术的社会功能和深远影响,这为我们审视媒介与艺术的关系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也蕴藏着大量的艺术哲思,可以概括为艺术是一种预知时代心理和文化的感知力;媒介/技术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艺术是预知媒介文化乃至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麦克卢汉的艺术哲思显示了超前的预见性,对我们理解艺术的前卫性,把握艺术的时代性也不无巨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沈艳萍 《商》2013,(17):111-1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的文化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习惯,它们就像无形的手,日复一日的侵蚀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等人提出的“培养理论”。此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例如,接触大量电视暴力节目的受众,对遭受暴力攻击可能性的估计,远高于实际,也高于少接触或不接触同类节目者。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新的论题是以文化批判为前提的。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包含着两个向度——工具理性的批判和传统文化的批判。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是对启蒙理性精神的传承,是在文化批判的两个向度中诉说着现代性的价值取向的。在我国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全面推进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认识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所彰显的现代性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符号的价值"符号"一词是后现代理论大家让?鲍德里亚的学术符号。透过鲍德里亚这个符号,我们看到所在的时代"就是一个符号的时代"。作为后现代文化场景的中心人物,其影响是极其深刻广泛的,尤其是"符号价值"的提出,更是被视为对马克思主义、政  相似文献   

8.
巴晶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149-150
鲍德里亚被誉为后现代理论大师,其学术思想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仅针对其《消费社会》,对鲍德里亚早期的学术观点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和这种娱乐选秀节目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大众文化明星,也进而造就了大批的粉丝和粉丝团。但是,这个时候的粉丝已经有了质的变化,从"追星"到"造星"的转变使得粉丝已经不再被单纯的解释为狂热且不可自拔的追星族,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强的本位意识。而大众媒介对这一转变的发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媒介的作用过程中,粉丝与媒介的关系也由先前单一的传授关系转变为双向互动关系。无处不在的粉丝文化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媒介与粉丝文化的传播方面入手,对粉丝文化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郑纯  庄奕 《消费导刊》2009,(21):204-205
后现代主义科学证伪主义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库恩范式理论对知识体系与创造知识体系的动态合取的提倡,多元主义方法论对非理性、开放性、自由性、变化性的主张,解构主义的多维度、多视角的理论视野,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赋予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赵诗雯 《中国市场》2013,(45):102-10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注意力逐渐成为稀缺资源,本文从媒介经济本质属性之一注意力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我是歌手节目成功的背后原因,并通过这一具体案例阐述注意力经济作为媒介经济的本质属性的传播原理,以及其在文化创意现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郝钦海 《中国报业》2012,(14):184-185
随着经济全球化,媒介管理人才将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文化多元化、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冲突。媒介管理人才的跨文化素养的培养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培训项目面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课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培养媒介管理人才跨文化素养为目的,借鉴国外学者的文化适应模式等理论,提出了培养媒介管理人才的跨文化素养的"融合性"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艳 《中国报业》2023,(13):58-59
演说类真人秀节目是当下流行的节目类型,它把“演说”艺术呈现于电视荧屏,发挥了电视媒体寓教于乐的文化功能,赢得了受众的广泛认可。本文以河南电视台推出的微演说短视频《吾辈·我们这十年》为例,深入剖析其创作背景、节目内容和技术手段,并指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主义运动的掀起,女性在社会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也逐渐影响电视媒体传播的内容.在电视传播中,节目内容越来越注重女性的主体地位,注重满足女性的需求,但是男权中心的文化现象真的有让位于女性吗?本文将以江苏卫视的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作为案例,通过对这档节目的文本内容和隐匿符号的分析,探讨其如何通过媒介符号来实现了一次另类相亲盛宴.而男权主义.如何在这场女性的狂欢中实现突围.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并在70~80年代开始向世界蔓延,成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思潮。后现代美学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部分,体现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等等各方面,在从事消费传播的广告领域,也不可免的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冲击,形成了新的广告思维方式。本文试图对后现代主义美学在当代广告创作中的运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把符号学引入其研究领域,提出了消费社会理论,对人类社会消费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理论对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六个方面探析了其理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月产生于西方国度的一种文化思潮,依附着对整个西方的现代性思想举行猛烈质疑与批判而震撼于西方思想主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的浪潮之下,后现代主义传入我国,对我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而且摸索后现代主义对我国95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及应对措施。准确的引导大学生们把握和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及其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消费理论为立足点,回顾中国传统的消费理念及其影响,解析当前中国消费状况和消费理念,结合后现代消费理论家鲍德里亚对现代消费的剖析,认为只有探求符合人性和谐发展的消费理念才是中国消费哲学研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4,(4)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大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媒介本身对社会、对文化造成的影响,于是有了两大不同的立场:媒介悲观主义和媒介乐观主义。本文以媒介环境学派里持媒介悲观主义的传播学者为代表,分析他们的思想观点,得以窥见媒介悲观主义在传播思想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冯静  周健 《商》2014,(23):78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大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媒介本身对社会、对文化造成的影响,于是有了两大不同的立场:媒介悲观主义和媒介乐观主义。本文以媒介环境学派里持媒介悲观主义的传播学者为代表,分析他们的思想观点,得以窥见媒介悲观主义在传播思想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