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商》2015,(40)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互联网+"的发展,企业"走出去"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有关税收政策的不完善,非常不利于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国外一些国家政府为了推动本国企业"走出去"纷纷采取了各类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极大地激励了这些国家企业海外投资的积极性.本文作者通过与国外的税收政策的对比,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分析了我国对外投资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战略是"走出去"战略的延续和升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国内企业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根据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实际情况,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企业的发展现状,探析了企业税收风险,提出制定符合"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的国际税收规则、实施开放友好型税收政策等企业税收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陶忠元  刘芳 《商业研究》2011,(9):103-106
伴随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完善我国境外税收政策显得格外迫切。美、日、韩分别作为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的代表,在境外税收政策目标设置、政策体系构建以及具体措施的运作方面,都拥有导向明确的多种税收鼓励措施、较为完备的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和有效防范国际避税行为的规范。相比之下,我国现行境外税收政策尚未形成专项法律体系,导向功能也不够充分,税收优惠范围狭窄、方式单一,税收抵免规定尚存不合理之处。借鉴美、日、韩经验,围绕鼓励境外投资、减轻企业税负、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以及防范企业偷漏税等目标,有利于构建适合我国特点和"走出去"战略要求的境外企业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生产率、技术水平、资本与技术生产密集度、规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企业是否"走出去"以及如何"走出去"。本文基于企业生产率的差异,即从企业的营业收入或平均营业收入和平均利润等角度出发,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路径进行分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而"走出去"的配套金融服务却明显滞后。运用金融手段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效支持,是国际上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许多国家把促进出口与实施海外投资战略结合起来,为本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支持。借鉴其他国家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做法,对构建我国企业"走出去"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政府及政策性机构应在服务企业"走出去"中发挥积极作用,尤其要抓紧构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有机结合的"走出去"支持体系,建设开放型、多层次金融体系,使其成为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有效力量。  相似文献   

7.
赵斐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141-142
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及对"走出去"企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型国有电力集团加大了"走出去"步伐,在境外开发电力项目,实施国际化战略。随着海外投资业务的不断增多,资金短缺将成为制约"走出去"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进行融资,保障项目建设资金供应,成为"走出去"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试从融资面临的环境、原则、渠道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提升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哈尔滨市文化产业存在演艺院团缺少精品节目、高端艺术人才匮乏、缺乏重点出口企业和品牌产品等问题,制约了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应从创新方式方法、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完善政府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出口,全面推动哈尔滨市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带一路”不断实施,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筑企业“走出去”传统的承包境外地下工程项目往往需要专业的价值高昂的大型施工设备进行机械化施工。这些设备在国外的税收政策下如何进行摊销,设备出去后复运入境如何纳税,设备损失如何抵扣。文章针对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大型设备面临的税务问题进行探讨,为建筑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开放门户,青岛如何推进企业沿着"一带一路"更好的"走出去"将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培育开放新优势的关键。本文在综合研判国家对外投资发展趋势及青岛企业"走出去"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标先进城市做法,提出应该从创新融资方式、完善服务体系、突破体制机制和凝聚各方力量等方面推动青岛企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在高职院校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带一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不断探索和发展"走出去"的内功,创新和拓展"走出去"的渠道,同时也不断降低"走出去"的风险。目前,高职院校服务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校企协同的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善、缺乏助力企业"走出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走出去”的意义、问题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很多人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投资不现实.但"走出去"企业的成功实践说明现在不是"走"和"不走"的问题,而是如何"走"好的问题.本文拟就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郝立辉 《现代商业》2011,(33):50-51
近年来,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在海外并购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本文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并购海外资源面临的相关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后,全球分工格局、贸易格局、经济力量对比及全球治理结构等都可能发生重大调整和深刻变化,我国企业"走出去"外部经营环境面临多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着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支持体系不健全,有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发展和完善我国"走出去"业务要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几个层面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5.
论企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及其支持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常娥  卜海 《财贸经济》2006,(12):88-90
"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企业选择怎样的路径才能不仅"走出去",而且走得好,已经成为进一步推广和深化"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径主要有国际市场拓展、境外加工贸易、跨国并购、境外研究开发、海外资源开发、工业小区建设等模式.企业选择和确定"走出去"的路径,必须在平稳渐进的扩张基础上,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环境调查和准确的商情分析,同时准确定位企业"走出去"的目标.政府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和引导企业正确地选择和确定"走出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风险与政策支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易纲 《中国市场》2012,(37):31-37
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引进来"阶段、加入"世贸"走出去加速期与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海外投资阶段。通过对美、德、日等发达国家"走出去"的研究与分析,认为企业超前、长期的战略及不求控股策略是其"走出去"的成功经验,教训是对收益前景过于乐观而风险估计不足。美国企业"走出去"重视企业的发展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时不计短期利益,严格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德国的对外投资以发达国家和制造业为主要对象,多以自有资本为主,企业杠杆率比较低,投资项目控股程度高,大企业和大项目占绝对优势。美、德、日均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国家层面的支持。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是ODI汇兑管理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取消ODI汇兑限制,实行登记管理,可兑换程度与FDI相当;国企、民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并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开阔的市场和广泛的投资机遇。近几年,安徽省企业"走出去"的潜力逐步显现,"走出去"的能力不断提高,成绩显著。为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安徽企业应紧抓"一带一路"这一发展契机,利用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战略,打出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顺利实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海外业务快速拓展的需要。为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高职院校必须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国际化方向的调整。本文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为切入点,探讨在"一带一路"视角下的高职课程国际化建设的情况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建筑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但是资金却是建筑企业"走出去"的瓶颈,对此,应当发挥金融体系的作用,以其促进建筑企业"走出去"。本文分别阐述了建筑企业"走出去"所起的作用、存在的制约和具体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00年10月11日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中最早将"走出去"战略上升至正式的国家战略以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领域不断拓宽,规模稳步扩张,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220亿美元。2012年1-1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359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但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日益多元的各类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风险更引起了各国海外投资企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同时明确要求,"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本文作者从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现状出发,系统评估其在运行过程中的政治经济风险,探讨我国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存在的缺陷,进而结合发达国家经验,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探讨构建"走出去"战略中我国企业"三位一体"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并据此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视角提出风险分担的具体政策建议,相信对更好地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开展国际经营过程中提升防范和化解政治经济风险能力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