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美青  魏开 《价值工程》2020,39(1):76-78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发展空间紧束,存量开发已经成为解决土地供应短缺的主要手段。通过整理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大方向的趋同性和实施的差异性,更好的理解目前存量规划的两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安徽省歙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着力转变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合理用地需求,走出了一条以土地利用规划为统揽,立足存量抓挖潜、节约集约促发展的路子。一、节约集约新途径、新办法一是高效能提升工业园区用地效率和强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社会资金和各类开发企业多渠道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积极引导中小项目向标准厂房集中。为鼓励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和提高投入产出水平,歙县规定,对存量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  相似文献   

3.
随着土地房屋财产权利保护制度的完善,以及土地权利人利益诉求的提高,按照增量用地"征收土地—转变用途—供应土地"的方式实施规划难度越来越大。以深圳为例,通过对土地整备政策中用地分配、规划编制、资金安排、地价规则等政策要点的分析,对存量用地规划实施的政策路径进行讨论。结合深圳下围社区土地整备项目,从项目范围划定、土地分配方案、规划控制指标、资金安排等方面论述了土地整备实施过程中的利益分配规则。  相似文献   

4.
陈鑫龙 《楼市》2012,(Z5):26-27
2012年10月11日,主城区"银十"首场土地拍卖会现场热闹非凡,"大牌房企夺食优质地块"的戏码上演,拍卖会现场坐无虚席。经历了前期集中出货后,不少房企手中存量锐减,亟须寻找新的开发目标。当天,万科、天阳等手头富足的大佬纷纷出手,5宗地块顺利成交,揽金37.69亿元,  相似文献   

5.
进入“十四五”时期后,上海持续了30余年的以“旧改”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活动即将进入收尾阶段,而国有企业存量工业用地的转型盘活将成为下一阶段城市更新的重心。《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更新操作规程》出台后,从顶层为存量土地的更新提供了方向指引,然而在实际的更新项目推进过程中,多主体间的利益平衡机制仍显缺失。为应对城市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本文在资源排摸、机制建设,以及涵盖了规划、土地、财税等方向的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探索国企存量土地更新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及轨道的建设使人们对已开发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利用热情高涨,但当前高度城市化地区地下空间规划及其实施存在诸多问题。研究在存量开发地区应结合存量规划将地下空间规划做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以指导地下空间的有序利用。总结编制此类规划的方法与经验,提出结合城市更新规划及地上法定规划确定地下开发的总量及布局;科学规划与引导地下空间复合开发;重视和保障公共利益的落实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欣玮 《楼市》2012,(Z1):50
Q1.2001年,杭州市明确提出了城市发展规划,"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形成"东动、西静、南兴、北秀"的发展格局。您认为这对之江的发展有哪些利好?2.之江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的重心在哪些方面?未来几年又有哪些新的规划及安排?3.我们知道,之江新城内有大量留用地存量,这些留用地的开发对区域的配套、经济的建设会有哪些贡献?4.大美之江现在有哪些大的项目正在规划和引进?未来三年将实现怎样的生活圈?  相似文献   

8.
《上海土地》2010,(1):5-5
为贯彻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上海土地市场,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会同相关区政府收回一批闲置土地,督促一批开工。近期拟收回和督促开工的闲置土地为:东方海外上海外高桥俱乐部有限公司天平地块,上海广众股份有限公司华亭地块,上海金澄置业有限公司华亭地块,上海中远上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凉城地块,上海金山土地整理发展有限公司亭林地块,上海明华房地产有限公司周浦地块。上海深长城地产有限公司惠南地块,上海阳光欧洲城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浦江地块。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市住宅集约化发展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我国城市住宅建设和经营现状,就其如何在有限的城市建设用地中加强集约化发展,从城市住宅开发的档次结构、政府的一部分职责、集约化规划、存量盘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更新逐步常态化,存量改造地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问题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均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通过对广州市"三旧"改造至今城市更新政策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存量规划阶段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在政策上存在规划宏观调控引导不足、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单一、公共参与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结合激励与责任的公平规则、统筹区域与地块的发展规则、多方参与公共理性导向下的理性规则等策略思考,以期为建立均等化、多元化、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体系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