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平  许丹丹 《商业科技》2010,(36):89-90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市场调研、理论分析等方法,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家电下乡"政策,研究了家电下乡的市场现状,发现了家电下乡政策自2007年底实施以来,受到了农村居民的欢迎,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家电下乡政府予以补贴13%的费用,刺激了消费,带动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扩大农村市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补贴周期长、程序复杂等,这些问题也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完善。基于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有关研究可作为国家制定调控农村家电市场的公共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家电下乡现状及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淑祥 《商场现代化》2009,(19):102-103
目前我国家电下乡工程正轰轰烈烈进行中,在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可将其模式经验推广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中。当然目前的政策及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并且政府花巨资促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方式也不可能是长久之计,其未必能充分调动多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可选择将财政补贴资金转为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降低物流成本,搭建城乡一体化的交易平台,让所有企业都机会均等展开竞争。本文针对我国家电下乡现状,提出了政府应逐步取消补贴政策、不断完善现有的补贴政策、中标企业积极推动政策实施、将家电下乡模式推广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一般商品的购销运作中、将家电下乡政策经验扩大到城市的低收入群体包括进城务工人员等观点。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福建省开始全面实行"家电下乡"政策,政策实行一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家电下乡"政策对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改善企业外部环境提高国内需求水平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但在针对福建省东西南北四个地区"家电下乡"政策实行状况的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制约"家电下乡"政策进一步取得良好绩效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广大农村消费者的需要,促进内需与外需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家电下乡"工程,运用财政和贸易政策,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引导和组织工商企业开发、生产和推销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家电下乡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对于促进家电生产、激活农村市场、拉动内需稳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要把家电下乡这件好事办得更  相似文献   

5.
对永州市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电下乡"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对永州经济起着促进农村消费、拓展农村市场等重要作用。实施两年多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永州市"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效果的调研,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林 《商业科技》2013,(10):67-68
家电下乡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农村用户购买电器进行补贴的一项惠农政策,旨在激活农民购买力,促进农村消费,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家电下乡政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该政策是国家财政直接对参与家电下乡的企业进行补贴,农民能直接享受实惠,所以对提高农村贫困救助的效率、实现农村贫困救助主体的多元化、缓解和消灭农村贫困无疑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实行的"家电下乡"政策在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和支农惠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农村家电市场的售后服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会影响到"家电下乡"有关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家电下乡"产品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国家、企业、农村消费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对政府实施购买补贴政策是否有效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家电下乡"政策首次利用微观层面的农户数据研究补贴政策的刺激效果。研究发现,"家电下乡"会对三种受补贴家电产生不尽相同的政策效应。对于彩电,补贴政策明显促进了试点地区农户对彩电的购买,对于冰箱的购买则没有明显的作用,对于手机的购买可能存在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补贴政策并不会对非补贴产品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表明刺激政策在扩大农村内需上产生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由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发起的"家电下乡"试点活动即将在5月结束,这项政策从发布到实施的过程,争议颇多, "家电下乡"能否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全国的农村百姓都能享受到政府补贴买家电的实惠?  相似文献   

10.
家电下乡补贴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是惠农强农目标的需要,也是我国政府为应对国际经济危机、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拉动消费带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在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骗取补贴资金、侵害农民利益的案件.为此,需要进一步做好家电下乡补贴的审计工作,保证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商界》2009,(5):15-15
随着下乡工程的推进,有关家电下乡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也将出台,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家电下乡简化补贴程序办法最快将在两个月内实施,目前正在全国各省征求意见。家电下乡简化补贴程序办法已基本成型,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上半年将颁布实施。财政部部长助理张通表示,近期财政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快速兑付、保证资金安全等原则制定了简化补贴程序办法,  相似文献   

12.
"家电下乡"政策是国家扩大投资、拉动消费、带动生产、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项政策实施近3年以来,在扩大农村家电需求、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由于对农村家电消费市场缺乏研究、补贴领取手续繁琐、市场监管不到位、售后服务意识差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该项政策的惠民效果受到了影响.因此,要求政府、企业和销售商多方通力合作,多渠道、多方位解决问题,确保农民受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农村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激活了广大农村市场需求.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的逐步实施,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以及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村消费者对农业机械、家电、汽车的消费需求和购买欲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家电下乡"中,只有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使这项政策更好更有效地执行下去。"家电下乡"的强国惠民政策实施以来,进一步增强了党和政府同农民的血肉联系。然而,由于监管的不严,市场上出现了对家电下乡补贴进行骗补的现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的利益。财政部门应如何采取措施,严防家电下乡补贴兑付骗补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的出台,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是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之后又一项惠民工程,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惠农举措。为确保朝阳镇"下乡"补贴工作切实而圆满"收官"。近4年来对办理补贴工作中,就如何完善"下乡"补贴制度,经检查、走访得知的一些困难问题、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家电下乡"政策是一项惠农政策,自开展以来深受百姓欢迎。然而有部分不法商家、销售网点却将其视为"唐僧肉",进行骗补。作为一名基层政策的执行者,工作在家电下乡的第一线,根据自身的体会,就如何规避家电下乡骗补行为,深入开展走访座谈、调研督查等活动,为推进补贴政策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为有效扩大农村消费、拉动国内需求,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据商务部和财政部测算,在全国家电下乡实施的四年时间内,中央财政要拿近1000亿元,省级财政要拿240亿元左右进行补贴,预计可以扩大家电销售额9200亿元.从我省实施的情况看,家电下乡政策有效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经济得增长的目的,成为进一步拉动农村消费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观点     
《市场周刊》2009,(7):7-7
“手机家电下乡市场仍然广阔。” ——针对目前吵的火热的加电下乡事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总裁王建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手机产业来说,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下一步应该考虑研究更丰富的惠农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家电下乡政策推出之前,一些家电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农村市场,但由于农村市场不像城市市场回馈效果好,导致一些家电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项目夭折,比如TCL的幸福树计划。如今,家电下乡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家电企业启动三四级市场、夯实整个企业发展基础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0.
家电下乡 旨在共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杰 《现代商业》2008,(10):31-34
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农村的消费需求在日渐扩大.实行"家电下乡"政策,对于现阶段的农村建设和农民需求,以及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