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公共工程资源配置的市场失效以及政府治理失灵问题,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治理理论以及公共工程理论,提出了社会公共工程会计主体概念.文章通过对其会计主体的动因分析,论证其会计主体产生的必然性,再基于其资金的性质以及实际运用范围,界定其会计主体的范围,探索社会公共工程会计领域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为社会公共工程实践及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留根 《财会通讯》2011,(12):19-21
本文在剖析会计主体的特征、政府的职能、政府会计主体界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借鉴西方国家政府会计主体的界定,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范围以及改进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设想,以期为政府会计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互联网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分析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又称会计个体,指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它为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提供了基础,从而也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以儿童友好为内核的集政策、权利、服务、空间、环境和产业于一体的系统化体系建设,本身兼具公共治理的意图和社会福利供给的目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具有多元、协同、合作和互动等特征,在公共治理以及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等领域被广泛运用,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儿童存在参与和共享不足、多中心治理主体存在缺位与错位、治理方式存在缺乏认同与协调、治理机制存在保障不力与支持不足等现实之困,需要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治理原则、确立多元主体参与共治的治理格局、优化治理主体合作与系统的治理方式以及完善儿童友好的治理机制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晓怡 《价值工程》2009,28(10):146-147
通过预算会计主体范围、预算会计制度、预算会计核算范围、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六个方面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现状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6.
会计社会责任是指导会计实践过程中对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应尽的义务。它是相对于会计主体而言的。从会计社会责任的概念来讲,会计社会责任包括三层内涵:一是“会计”是指会计实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工作,其范围既包括企业会计、行政事业会计等会计主体的会计工作,也包括社会审计等会计中介的会计鉴证式鉴定工作。二是会计行为的服务对象超出了会计主体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影响公共参与强度的主体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民主理念的现实体现,公共参与的强度、范围和真实性在宏观上受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和公民社会成熟程度的直接影响,在个体层面则与公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一结论对于宏大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显示出强大的理论解释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共参与是一个时间性和空间性很强的理论课题,尤其在微观层面,在相同的历史时段与相同的经济背景下,影响公共参与强度的因素呈现出多角度、多层面的复杂性特征。管理者和公众对公共参与本质的不同理解,对公共参与功能的多种期待,对其自身掌控政策能力的预期,以及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等,都会对治理过程中公共参与的强度和效果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政府职能转变,而政府职能转变则意味着某些原属政府的社会治理功能将转移给非政府主体,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即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政府职能转变后,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格局将取代传统的一元主体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呈现为社会治理的开放性、公共性、合作性及民主性。在期待和乐见公共治理格局形成的同时,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政府在社会治理的某些职能领域能够退出、应该退出,但其始终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对公共治理中非政府行为的规范与引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关联会计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关联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会计上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后果(即与社会相关联的各方面)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系统,它主要包括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增值会计、公司治理会计以及平衡计分卡等。文章对中国社会关联会计产生的理论基础,社会关联会计的基本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孔小敏 《企业导报》2014,(1):129-130
治理理论重点强调多元主体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它代表了一种与传统的统治不同的新的公共管理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也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公共冲突也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存在于各个领域的众多方面,当然其复杂性、多样性使得对它的治理更具困难。公共治理理论的思想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冲突的治理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当今加强国家治理的热门理论,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和政府会计理论框架建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不仅政府会计目标的设定、政府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政府会计要素的选择吸取了受托责任观的思想,而且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政府会计报告内容也充分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文章探讨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会计改革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政府会计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会计主体自身、社会公众和债权人,结论中建议政府会计报告审计制度、公开制度制定过程中进一步分析以上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的背景下,政社合作作为公共产品及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方式,是合作治理的重要途径。我国政社合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合作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政府在合作项目决策和运营管理中的非理性行为。借助政府会计改革的契机,将政社合作项目纳入公共管理范畴进行解构,分析政社合作项目决策和管理的流程以及信息需求,将政府会计信息嵌入这一管理过程中,提出政府会计应当助力政社合作管理。同时,基于政社合作管理的信息要求,政府会计应该在拓展会计核算范围、会计核算主体和会计信息模块等方面进行变革,旨在保障合作各方的信息需求,进而实现合作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刘金荣 《中外企业家》2014,(11):226-227
政府和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两大核心主体,两者协同治理是当代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为使两者协同治理增效,就要克服协同瓶颈,优化协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会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会计制度现存的”高层财政高聚钱.基层财政长官预算,人大批准流于形式,政府采购质次价高、工程招投标暗箱操作、责任追究不力”等弊端。减少政府弹性开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实现财务绩效的公开和透明。使会计制度建立在政府公共管理需求之上,构建高效、民主.公开的政府公共管理体制。会计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确定会计目标、界定会计主体及选择会计基础,预算管理体制及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相适应.真正体现公共财政绩效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结合;改变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体、权责发生制为补充的“弹性决策、  相似文献   

15.
会计主体假设作为开展会计工作的前提,对于会计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的活动范围,包括会计的对象内容,会计的空间范围等,同时,会计主体问题对于推动会计理论研究的开展也提供了内在的激励。  相似文献   

16.
康坤 《中外企业家》2009,(20):133-13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日益扩大的全球化趋势,以及人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和组织社会所面临的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化,新公共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从理论和实践中看,政府已无法成为唯一的治理者,它必须依靠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管理主体共同治理与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物。  相似文献   

17.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现代社会高关联性、强流动性等特性的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跨域性,以致其治理在常规应急体制下陷入碎片化困境。整体性治理理论主张从理念提升、主体整合、流程优化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推进公共问题的整体性治理,为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性治理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建立多元互动的治理主体体系、完善多层次资源协同机制、建立整体性的治理调适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和探究一直是企业界及会计界关注的重点,随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其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明确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并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分析和确认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框架,将企业承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会计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政府会计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基础会计为经济服务。政府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是公共财政管理的最基础的技术工具。首先,政府会计通过一套科学规范的程序收集、加工、生成会计信息,为良好的公共财政管理乃至良好的公共治理提供基础性的信息支持。此外,政府会计中某些特殊程序诸如预算会计、基金会计、存货会计、成本会计、政府财务报告等还可直接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手段。当前我国学界已经较多地从正面角度并借鉴国外理论阐述政府会计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作用。正如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所说“天下未乱计先乱,…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是我国政府面临的新挑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但是由于其地位和职能不同,在进行公共危机治理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多元参与主体更好地进行公共危机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