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苏北与苏南产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距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有差距才有区域间的互补与合作,而正是这种互补与合作为苏南与苏北之间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提供了可能.本文在分析借鉴国外区域产业联动政策启示的基础上,结合苏北与苏南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苏北与苏南产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作为推动江苏经济快速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力量,苏南中小民营企业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安排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苏南中小民营企业,是促进苏南经济持续增长,提升苏南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试对苏南中小民营企业培育思路进行思考,通过对苏南发展民营经济的SWOT分析探索苏南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最后提出了发展苏南中小民营企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苏南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了辉煌,但到了90年代中期,人们正在给"苏南模式"赋予更多政治色彩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苏南经济似乎已停滞不前。1998年后,在学习温州等地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自主创新,与时俱进,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苏南模式"。苏南经济发展中的与时俱进给予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苏南模式孕育萌生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于80年代与90年代初中期,90年代初,苏南地区抓住了开发开放浦东的机遇,走上了经济国际化的道路。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使苏南模式在扬弃中创新。尽管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为新苏南模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奇迹,但也应看到苏南地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丰富新苏南模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骆友情 《商》2013,(24):86-87
本文通过对苏南经济发展现状的深入解读,创新性地将SWOT分析方法应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深入剖析苏南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为新苏南经济模式下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战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苏南地区是江苏省经济发展先导区,是全省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托。民航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经过11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国内重要干线机场,2014年航站楼二期工程和国际快件中心正式投用,口岸实现扩大开放,为未来航空主业和配套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发挥立体交通体系对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需要加快建设以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为中心的区域集疏运体系,支撑先进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经验,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期,徐州市外经贸局组织中层以上干部20余人赴苏南、苏中开放型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外经贸部门如何解放思想,发挥部门职责,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推动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学习考察组先后到南通市外经贸局、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市外经贸局、苏州工业园、昆山市外经贸局、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无锡市外经贸局、无锡经济技术开发区8家单位,采取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学习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选取的指标作灰色关联分析,找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与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2007年江苏省10个主要城市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最后对缩小这一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浪潮中,苏南地区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由原来以乡镇企业发展为特征的苏南模式,走向了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苏南模式",并取得了经济发展上的不小成就.然而,苏南地区在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时,也面临了城市产业低端化的问题,这不利于苏南地区经济的长久发展.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苏南地区面临新一轮的产业选择问题,只有打破目前的产业低端性,苏南地区的经济才会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发展中大国,外资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对我国包括城镇化发展在内的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外资大省江苏省特有的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特征,以苏南苏中苏北的1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外资区域转移、集聚和城镇化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不同层次地区城镇化增长中水平贡献和迁移贡献的分解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FDI与城镇化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内部存在外资区域转移的现象,FDI与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苏南、苏中、苏北外商投资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外资促进了江苏省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婉芳 《商业时代》2012,(15):137-139
县域经济具有比较优势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苏南和浙北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都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走在了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当我国进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后危机时代",苏南和浙北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土地与能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小企业经营艰难等问题。探索如何利用区域经济优势与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实现苏南和浙北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距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江苏南北同样也存在着经济发展差距,有差距才有产业的互补与合作,才会为苏南与苏北之间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提供可能.文章在阐述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正反面因素,进而提出促进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彬 《商场现代化》2008,(6):247-248
本文采用聚集指数方法对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从江苏省和三大区域两个层次来进行考察,江苏省总体上的趋势是在空间上聚集程度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不均匀,而苏中、苏南、苏北三大区域的聚集指数也反映了这点,而经济发展好的区域苏南聚集的程度更是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苏北。用空间局部自相关进行分析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产业集群发展态势非常好,极少出现产业集群发展的"低洼地"情况。镇江、扬州、南通产业集群相对于上述地区发展缓慢,本身产业集群水平处于刚刚起步。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泰州产业集群发展在江苏省处于落后地区,很多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低洼地"的状况,这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为主要企业形式的经济形态,“温州模式”则是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要企业形式的经济形态。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代表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不同阶段的特征和发展方向。那么,下一步我国民营经济将怎样进一步发展,表现出怎样的特征?根据中国民营经济20多年来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中国民营经济的企业典型形式将朝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并逐步演变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甚至要走向海外,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作为跨地区、跨行业、跨…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0)
江苏省虽经济较发达但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很不均衡。本文以江苏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流动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证明人力资本流动对苏南和苏中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对苏北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上升趋势,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对缩小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距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一琅 《商》2013,(16):180-180
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江苏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于此同时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日益脱出,本文依据1985—2010年江苏省经济数据,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结合泰尔指数综合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一、武进区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当前武进区已逐步形成以冶金、化工、机械、装备、纺织、电子电气等传统产业为支柱,以智能装备、新材料、轨道交通、互联网、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健康等新兴产业为接续,"一企一品""一镇一业"特色鲜明的实体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了"苏南模式"向"新苏南模式"的蜕变。其实体经济的发展经验可以总结为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学习借鉴公用事业价格管理经验,由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组织的学习考察小组于2011年9月1日~10日对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以下简称澳、新)公用事业价格管理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在澳、新学习考察期间,考察小组除了学习参观外,还与有关方面人士进行了座谈、交流,荻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王晓红 《商业时代》2015,(1):137-138
"苏南模式"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苏南地区也是推动长三角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核心区,也是我国首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规划区域。本文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发展模式的空间需求,结合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态势和空间经济特征,探讨苏南地区城市群建设的空间格局和城镇功能定位,提出空间转型和优化的发展策略与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九五”计划第一年武汉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从当前实际出发,武汉市今后第三产业发展在总体上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阶段性,真正把发展和推进第三产业的着力点放到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和实施科教兴市及可持续发展两个战略上来.积极开拓和培育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供新服务,创造新需求,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