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新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的动因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最早运用是在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中。当时准则规定,当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为资本时,该非现金资产和转为的股权都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入账的。其后,公允价值又出现在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里。当时我国也比较积极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2.
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进行清偿债务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这里仅对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进行探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转让其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而大多数会计人员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即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债权人与债务人在账务处理过程中皆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而债权人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所确认的营业外支出一债务重组损失也不是根据税法规定所确定的损失,税法上所指的损失是指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后的损失,这两种损失从核算上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转让其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而大多数会计人员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即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债权人与债务人在账务处理过程中皆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而债权人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所确认的营业外支出一债务重组损失也不是根据税法规定所确定的损失,税法上所指的损失是指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后的损失,这两种损失从核算上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4.
一、新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的动因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最早运用是在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当时准则规定,当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为资本时,该非现金资产和转为的股权都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入账的。其后,公允价值又出现在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里。当时我国也比较积极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然而,在这几项准则出台后,公允价值的不易计量性使它成为一些企业粉饰会计利润利器,为避免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准则制定部门不得不来了一个急刹车。2001年1月,这几项准则都进行了修订,资产初始计量基本放弃了公允价值会计,只在资产的期末计量上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这次重新把公允价值运用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其动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一、新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的原因分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最早运用是在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当时准则规定,当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为资本时,该非现金资产和转为的股权都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入账的。其后.公允价值又出现在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里。当时我国也比较积极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然而,在这几项准则出台后,公允价值的不易计量性使它成为一些企业粉饰会计利润利器,为避免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准则制定部门不得不来了一个急刹车。2001年1月,这几项准则都进行了修订,资产初始计量基本放弃了公允价值会计,只在资产的期末计量上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新会汁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这次重新把公允价值运用在新的会汁准则中其动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在计量属性和重组收益处理上存在较大变化。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 以资产清偿债务时,可将债务重组过程视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购销用以清偿债务的资产的过程。对该债务重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时,可参照资产购销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再依据该业务自身的特点,债务人冲销重组债务作为该购销业务获取的利益,债权人冲销重组债权净额作为支付的对价。  相似文献   

7.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进行抵债,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计税成本;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税。该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对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比较,存在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和损益确认的差异,最终产生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该差异的性质为时间性差异。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该差异时,应区别重组债权是否已计提坏账准备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齐青桦 《经济师》2002,(3):188-189
从总体上来说 ,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比修订前的准则更为科学。但文章认为新准则在债务重组的定义、账面价值的概念使用、债权人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 ,以及在将来应付金额大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情况下 ,债务人的账务处理规定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文章对新准则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债务重组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时,以现金清偿债务的,支付的现金小于应付债务的,应按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结转。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与用于抵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也就是说债务重组所得应列入“资本公积”科目。  相似文献   

10.
1.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债务方式换入的无形资产,会计上按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办法,税收上应以其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无形资产的计税成本。理由是,债务人应以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资产转让所得。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牛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1)以资产清偿债务;(2)将债务转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1)和(2)两种方式;(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  相似文献   

12.
一、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1债务人的会计与税法处理。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由于债务重组是基于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重组后支付的现金低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再支付,这部分差额在实际上应属于“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按照现行所得税法的规定,应作为收入总额中的其他收入,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的最大的亮点是公允价值的应用,新准则中主要列出了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以上三种方式的混合等四和债务重组方式.本文对比新旧债务重组准则,主要探讨前两种债务重组方式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邓文霞 《时代经贸》2011,(10):194-195
新会计准则的最大的亮点是公允价值的应用,新准则中主要列出了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以上三种方式的混合等四种债务重组方式。本文对比新旧债务重组准则,主要探讨前两种债务重组方式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情况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由于内部管理原因或受外部种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资金周转缓慢,债务人以固定资产、库存商品、短期投资等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进行清偿债务越来越普遍,这样债权人既能尽快、有效的收回债权,同时也给债务人减少一些负担。但是这种偿还方式在会计处理上与税法规定的会计处理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已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是要进行纳税调整。本文论述了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及调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在债务重组的界定,债权人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非现金资产计量基础,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的损益的会计处理方法、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五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最后,分析了铁路企业对债务重组准则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①以资产清偿债务;②将债务转为资本;③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①和②两种方式;④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企业由于内部管理原因或受外部种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资金周转缓慢,债务人以固定资产、库存商品、短期投资等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进行清偿债务越来越普遍,这样债权人既能尽快、有效的收回债权,同时也给债务人减少一些负担。但是这种偿还方式在会计处理上与税法规定的会计处理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是要进行纳税调整的。  相似文献   

19.
逢岩 《时代经贸》2010,(6):205-205
一、债务重组概述及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 从广义上讲,债务重组应包括所有涉及在债务重组目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也就是说,既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情况下的债务重组,也包括债务人处于非财务困难情况下的债务重组。2006年新债务重组准则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我国企业间债务重组业务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和计量起到积极作用,并进一步向国际准则一债务重组靠拢,引进了国际惯用的“公允价值”概念。  相似文献   

20.
李钰  王书江 《经济论坛》1997,(13):39-40
一、债务重整在负债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为了保全其债权利益的实现,就要维持与债务人良好的经济关系,往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与债务入达成和解协议,对债务人做出某些让步以使债务人走出困境,渡过难关,这类交易称为“债务重整”。债权人所做的让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降低负债金额或修改负债条件。一般来说,同意债务人以低于原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清偿债务,对债务人来说,是一项利得(收益),而对债权人来讲,则意味着一项损失,二者的金额等于重整前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整后未来现金流量的差额。对于修改负债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