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黄岩 《魅力中国》2011,(21):103-104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在我国表演艺术历史的长河里渊源流长,它是表演艺术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在历代无数的戏曲作者和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下,至今已形成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程式化表演体系,在戏曲舞台上,无论是唱、念、做、打、都有它很规范的表演形式,而这些规范的表演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但是它经过艺术的加工提炼,又高于生活,至今已经形成我国传统戏曲所独有的一种舞台表演模式。传统的程式化身段表演套路“起霸”就是戏曲程式化身段表演的典范,同时它也是传统戏曲最具代表性的程式化表演身段套路之一,它是传统戏曲身段表演艺术魅力的最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江凤香 《魅力中国》2013,(19):131-131
河南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主要发源地,而戏曲是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艺术形象把生活中的人物和事及人物和事之间的互相关系夸张集中地表现在舞台上,奉献给观众,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对生活加以提炼,舞台形象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和造型美;在似程式而非程式;似生活而非生活的表演状态中,将人物的感想,外形艺术等展现在舞台上。  相似文献   

3.
王春霞 《魅力中国》2012,(29):22-22
作为戏曲舞台表演的基本单位——演员,当一对或一组的表演程式独立存在尚不能构成独立的舞台形象时,只有借助演员根据人物性格和规定情境的要求,把若干程式按照生活逻辑和舞台逻辑组合起来,塑造出独立的、具有某种具体思想感情的舞台形象,最终完成对戏曲审美客体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张英妹 《魅力中国》2014,(18):103-103
在戏曲历经数百年并取得无数优异成果的今天,如何塑造出更好、更高的舞台人物形象。怎样处理好传统戏人物与现代观众的时空感。成了新时期戏曲演员的难点和热点,更是我近年来一直在努力追求、探索的一大课题。通过不断学习和体验,使我对传统戏曲艺术有了更深的解读,我认为传统戏曲艺术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以现代观众审美要求为出发点,并运用戏曲表演程式,在人物身上融入演员的创新艺术风格,才能塑造出真实感人,充满时代气息的舞台形象。  相似文献   

5.
王淑芳 《魅力中国》2010,(17):225-225
戏曲表演是一种独特的歌舞表演,它把多种艺术手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程式体现出来。“唱、念、做、打”就是戏曲表演的概括统称。在戏曲表演中。“唱”。嗓音宏亮,唱腔委婉动听。未见其人,先问其声,夺人耳目。“念”即念白,指用艺术手法处理过的舞台语言,富于节奏感,抑扬顿挫,掷地有声。而最富于表现力的是它的“做”。即做功,指各种节奏化、舞蹈化的表演动作,包括各种神情、意态、身段、工架以及成套的独舞、群舞乃至运用翎子、帽翅、水袖、马鞭等物质材料创造的身段等,而且“做功”表演最能配合“唱腔”表演来达到戏曲艺术的最高境界的。  相似文献   

6.
段俊林 《魅力中国》2010,(31):253-253
戏曲舞台动作是歌舞动作,具有程式性特征。戏曲程式性动作的含义不仅包括形体动作,还包括语言、念白、唱腔、音乐及戏剧冲突展开的方式。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在相对稳定中不断变化发展的系统。一代又一代的前辈艺人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根据审美的原则,时代的需求,对戏曲素材一自然形态生活的概括、提炼、夸张、变型并规范成了今天戏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等基本表现手段和一整套节奏鲜明、规范严谨的技术格式,这就是“戏曲程式”。  相似文献   

7.
米小爱 《魅力中国》2014,(15):88-88
“流派是戏曲表演艺术成熟的标志,也是戏曲行当程式发展的必然规律”。流派的产生与行当程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行当是戏瞳演员的专业分工,演员能自成一派,就是因为有了行当程式。演员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历经不断的实践、学习、借鉴和创新,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在得到同行的赞许、观众拥护基础上,成为后来者的学习典范,逐步成为独立于本行当的表演派系。  相似文献   

8.
李秀花 《魅力中国》2013,(16):84-84
一说起戏曲表演,人们总是讲到四功五法,讲到程式动作,讲到功夫多深,技巧多高,坐科多少年.师承足哪门哪派。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当然是不亩而喻的,但以我从小学戏到今天这二十几年的戏曲表演艺术实践来看.我以为除了上述的这些内容,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些东西,那就是要体验人物。因为戏曲表演的最终目的还是塑造人物,程式技巧的运用目的也是如此,没有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即使是技巧再难再高,也很难让观众印象深刻。因此,我们除了练习掌握好基本功外.还要学会刻画人物,一定要在程式化的动作中,尽可能地融人一些体验的因素,赋予这些程式化动作以内涵和情感,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  相似文献   

9.
张玲平 《魅力中国》2010,(22):58-58
化妆造型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劳动,而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形象设计的科学,它涉及心理学、美学、人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涵盖着服饰学、色彩学、化妆造型设计、身势学等领域的内容。戏曲舞台化妆是舞台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戏曲舞台上.程式无所不在,唱念做打、人物造型、服装和道具以及布景,乃至角色行当都是程式化的,没有程式就没有中国的戏曲。戏曲的形式美的总体要求为“比例对称”、  相似文献   

10.
王凤琴 《魅力中国》2011,(1):103-103
中国戏曲中的行当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概念:从内容上讲,它是戏曲表演中艺术化、规范化了的人物类型;从形式上说,又是带有一定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分类系统。行当既是形象系统,又是程式系统,  相似文献   

11.
王静 《魅力中国》2013,(19):122-122
亮相是戏曲演员熟知的。平平常常的表演程式。由于行当、角色的年龄、性别、身份、性格以及剧情、环境的千差万别,亮相的形体动作也就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2.
李宝霞 《魅力中国》2010,(22):57-57
中国戏曲属于通俗化的范畴,它主要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表演艺术体系。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对“表演”这个词汇是最熟悉不过的。而我则是在越调表演艺术的一个青年后辈,主攻旦行,在戏曲舞台上度过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时光流逝、年龄的增长,在戏曲艺术天地中,自己也曰益成熟。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好演员,  相似文献   

13.
陈婷婷 《魅力中国》2013,(19):126-126
豫剧《抬花轿》是河南省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清芬老师的主要剧目之一。经过王清芬老师的传承和创新,该剧在人物形象、表演、唱腔和音乐等方面独树一帜。体现出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以及戏曲程式与舞蹈相结合的现代元素。其中“梳妆”一折是豫剧《抬花轿》中最能体现出周风莲^物性格和舞台技术技巧的一场戏,也是最能表现出她在出嫁之日内心喜悦的一场戏。同时也是技巧性较强的一场戏。  相似文献   

14.
李晓艳 《魅力中国》2011,(10):338-338
中国著名戏剧导演金山评价我国戏曲时说:“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提炼,高度的提炼夸张.强调的是夸张节奏,鲜明的节奏。”戏曲之所以具有三个这样鲜明的特征,正是因为程式首先具有三个如此鲜明的特征。作为戏曲艺术的一种单位形式.程式是戏曲赖以实现自身审美价值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它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是具有严谨的规范性,强烈的节奏性、鲜明的夸张性、高度的技巧性、审美的装饰性的意象化、格律化的戏曲语汇。  相似文献   

15.
胡素静 《魅力中国》2011,(20):310-310
戏曲表演里的重复手法是戏曲舞台上经常运用的、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它的作用如何?它的美学原理是什么呢?本文想就此抛砖引玉,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斌  孙炳乾 《魅力中国》2014,(25):85-85
“生、旦、净、末、丑”是戏曲舞台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净行是戏剧舞台上不可缺少的的一个表演行当。传统戏曲的净行俗称“花脸”,又分为铜锤花脸、架子花脸和武花脸,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武花脸”又称武净。和架子花脸有些相像,是在架子花脸的基础上,着重表现打、翻、摔,重视腰腿功、把子功和身段功,代表人物比如鲁智深、李逵、张飞等。铜锤花脸代表人物徐延昭、包公、曹操、尉迟恭等。我主要以铜锤花脸为主,下面就浅谈一下戏曲中的铜锤花脸行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戏曲是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表演艺术,集中地表现在一整套完美的艺术程式上。形体动作作为戏曲表演艺术的主要手段,有它自身的独特性。戏曲舞台上反映的人的生活。人们在生活中的形体动作,是指人的行动举止时所产生的形态变化。它是行动中的个体有其独立性,每个具体的行动,又都是个体动作,没有动作也就没有行动。动作时组织行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外部工具。黑格尔在《美学》中特别强调了动作的重要性能。  相似文献   

18.
陈新杰 《魅力中国》2013,(32):86-86
戏曲舞台上的万千气象,主要是靠演员的歌舞化的虚拟表演来表现,但是也需要一定的实具的配合,马可虚,马鞭要保留,船可虚,船桨还要用,门窗可虚,桌椅还要有;夜色可虚,烛台往往不可缺…不是一切皆虚,不是排斥一切实具。那么这两者是怎样联系到一起呢?在戏曲虚拟表演和实具的结合上有三点经验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9.
宋金勇 《魅力中国》2010,(19):66-66,57
戏曲艺术是集戏曲、歌舞、话剧、武术、杂技等综合性艺术表演体系。舞台灯光则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导演和舞美设计一道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为演员进行照亮舞台,提供表演的二度立体空间,描绘舞台上剧情的环境和过渡时间,对剧情的发展进行渲染、烘托、递进和转变,塑造和刻画剧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以及内心世界的变化。因此而谓之“戏曲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梁红 《魅力中国》2009,(18):197-198
我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是以唱、做、念、打综合表演的戏剧形式。它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特殊的艺术魅力。"身段"功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是唱、做、念、打表演形式的载体,是戏曲教学中的一门"主课"。身段是戏曲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