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凯 《西部论丛》2008,(8):59-6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一个重大变化在于资产负债观取代了收入费用观。与此相适应,新准则中的18号所得税会计准则,也在计税基础、会计差异、会计处理方法等方面作了较大的修订。  相似文献   

2.
柴伟 《中国经贸》2010,(6):139-14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可谓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点。这也体现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会计理念一次质的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引入公允价值的原因,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入手,具体分析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废止了应付税款法等我国现行会计实务所采用的方法,要求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较完全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贯彻了资产、负债的概念界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而且将会计与税法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与实务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下递延所得税如何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在国际趋同理念的影响下,财务报告的观点由原来的收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交易事项基本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而税法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由此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这种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会计上要通过递延所得税来进行确认。新会计准则之所以要确认递延所得税是由于从资产负债观的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总体上贯彻了资产负债观的思想,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过渡。同时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两种不同的收益确定观。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计算收益。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新准则与旧规范比较,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都有了很大变化,真正体现了会计的真实、公允原则。在资产负债观下,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确定资产和负债以及与这些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体现了我国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新所得税准则的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利润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体现了新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使企业的利润与所得税费用相匹配,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新准则与旧规范比较,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都有了很大变化,真正体现了会计的真实、公允原则.在资产负债观下,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确定资产和负债以及与这些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体现了我国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方大秀 《魅力中国》2011,(17):333-333
本文通过对资产负债中心观与收入费用中心观的比较,分析资产负债中心观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以及资产负债中心观在新准则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0.
侯勤 《中国经贸》2010,(18):169-169
2006年,我国颁布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调整了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和如何进一步完善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关婉丽 《中国经贸》2011,(24):278-279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会计准则都是以收入费用观为主,随着经济的变革和一些会计丑闻的出现,收入费用观转向了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确保了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欣春 《中国经贸》2008,(22):115-115
新所得税准则的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利润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体现了新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使企业的利润与所得税费用相匹配,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确认与计量的变化1、内容解析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2006)文件的规定,企业在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上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Balance sheet approach),而非旧准则中的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该方法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是对国际会计准则及惯例的尊崇,它通过比较以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所确定的资产、负债科目余额,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加以确认,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所产生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4.
现行所得税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我国传统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方法(即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及利润表债务法),在所得税费用确认计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根本在于会计理念的变化.只有准确把握会计理念,才能正确核算所得税费用.文章正是基于会计准则制定观念已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所得税费用的分摊观念已由无跨期分摊观转向跨期分摊观展开论述,以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理念,准确把握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通过美国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取向变迁的过程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对于资产负债观的趋同,进而提出在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逐渐向资产负债观靠拢。  相似文献   

16.
邓丽娜 《魅力中国》2010,(27):12-13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中国会计改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例,对比分析了我国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在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中国会计改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例,对比分析了我国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在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18.
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观的转换过程。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则是关键所在。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19.
资产负债观与所得税核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2月发布的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旧准则所规定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转变为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从财务会计的目标出发,分析了在财务会计的两种目标,即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指导下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差别,详细剖析了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念,进而阐述了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目标的表述更加清晰.更接近美国会计准则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所倡导的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由此引起了报表观念由“利润表观”转向“资产负债表现”,从而导致在具体的准则层面对盈余管理的操作具有了更强的抑制作用。文章将会计目标、报表观念和具体准则联系起来,系统分析新准则对盈余管理抑制作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