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农村信用社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更是“三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新农村必然要实现“量”和“质”的提高。没有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没有基础。在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有效地助推新农村建设,构架新的信贷支农平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将中国的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顺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是符合国情、利国强农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增加农业投入,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新理念,它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促进生产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兴安 《活力》2006,(11):29-29
乡风是农民长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具体反映,是在农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而不断完善。文明乡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成就和发展成果的反映,更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精神层面的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文明乡风的塑造者。建设农村文明乡风,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本质、最核心内容,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繁荣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5.
刘志国 《活力》2006,(4):14-15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延寿县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要求,以“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务实创新、富民强县”为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要求。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图书馆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公共文化机构,是农村学习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理想场所,是传播文明的重要截体,在发展农村新文化、新风俗、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我们乡镇图书馆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徐新文 《活力》2006,(5):11-11,23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尚属贫困县份的明水县而言,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统筹,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全面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乡风文明建设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软实力”的当代社会,进一步探索作为乡村文化一种状态的乡风文明的建设路径,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乡风文明不仅需要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而且必须加强农村的官风建设、民风建设和家风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滕玉龙  张春霞 《活力》2010,(23):41-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曾多次提到我国的三农问题,特别在(2006年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文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突出特点应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特别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党和国家一再重申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经济发展薄弱地区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落实好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涵盖了政治、经济、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由于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涵盖了以上诸多领域的内容,因此,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龙岩市工商局积极探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思路.坚持“工商所能、法律所依、政府所想、村域所需、企业所求、群众所愿”的原则.推行“以所带村、服务三农”,把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努力打造服务“三农”新平台.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近几年,各级政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应该看到,农村经济还很脆弱、农业生产还不稳定、农民收入还不高,新农村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鉴于此,笔者利用大量统计数据,结合实际调研,就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目的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指导和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部署。“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呼唤、是亿万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心声。在新农村建设中,为方便农民群众生活、保健、休闲,各村委会建造一个老年活动室,一个合作医疗卫生室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吐鲁番地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加大新农村建设工作力度,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生态和党建等多角度、全方位描绘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中“发展生产”是第一要务,是重中之重,各地也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新农村财政资金审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据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为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资金支出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已主导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个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首要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针对此。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从辽宁的实际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要求,从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出发,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中心任务,符合当前辽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抓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但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阶段,如何选择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产业、经济结构、就业、社会进步、环境、企业治理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工业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个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认为农村工业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走农村新型工业化之路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据估计,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大概需要国家和全社会投入2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庞大的资金,既需要比较“刚性”的财政支持,更需要弹性较大的农村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