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读者     
《中国企业家》2007,(7):12-12
形象的距离 《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6期;网友评论 《留在异国》2007年第5期;《“穷人银行”一岁半》《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6期  相似文献   

2.
2005年的种子     
洪波 《中国企业家》2010,(16):14-14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14期《互联网告别"2005派"》之所以想起2005年,是因为《中国企业家》的一组报道:《互联网告别"2005派"》以及《2011年注定是中国互联网第三春》。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6期《直击丰田危机暴风眼》、《伟大的衰落》丰田的召回门无疑为我们企业家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一个公司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公司究竟为什么而存在?且不谈丰田的善后和公关危机如何处理,让我们在看看美国强生公司走过的  相似文献   

4.
舒予 《中国企业家》2010,(13):14-15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12期《营销"世界波"》面对北京奥运会上90%的赞助商在品牌营销上铩羽而归的事实,各方对体育营销手段能否收到理想效果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7期《浙报木马计》非常高兴看到《中国企业家》对浙报集团的报道性文章《浙报木马计》,事实上,对于浙报集团这一年来的变化,作为联纵智达咨询集团浙报集团品牌战略咨询项目的负责人与浙报集团部分变革行动的参与者,我是有很深的感触的。在这里不妨表达几点个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6期《段永平:平心投善》有钱人为何不捐钱?这是一个被媒体炒烂了的话题。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有钱人并没有比并不是那么有钱的人有更多的义务捐钱。也就是说,是否有钱并非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义务捐钱的标准,只是,有钱人  相似文献   

7.
谨慎乐观     
《中国企业家》2008年第6期《辩识08大势》两会期间,《中国企业家》组识了一个沙龙,说2008经济大势,评议应对战略。2008年是如此特殊,开年之初,我们已经领略了许多。面对如此经济大势,沙龙上的企业家们表现得很乐观,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有信心把握未来,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充满着担忧,认为很多小企业会挺不过2008年。  相似文献   

8.
读者     
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杨小凯2004年第8期《中国企业家应该知道的杨小凯》 我自己有一个习惯,就是每个月都要专门找出一个固定时间读书看杂志。在本月的读书时间,我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贵刊第八期张居衍写的《中国企业家应该知道的杨小凯》一文。看完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给《中国  相似文献   

9.
更正     
《中国企业家》2008,(1):14-14
《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25期《2007年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中国企业家》杂志今年做了一个活动,让企业家写企业家,记者金错刀给我的任务是写马云,他们总编牛文文又安排我写王石。  相似文献   

10.
读者     
请给企业家一个8《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3-4期《李书福真相》、《哀兵仰融的最后一战》、《又见他》拿着这本杂志,反复摩挲,恍惚中一个吉祥数字8在脑海里冒出,让我悲从中来。8年前,许多人是那么肯定,李书福是个异想天开的疯子,居然想在中国办民营企业造汽车;8年前,许多人也那么肯定,仰融虽然确实一举超越了那么多国有或合  相似文献   

11.
读者     
中国最好的商业杂志《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1期《劫后郑俊怀》、《2009引爆点人物》我已经形成这种印象很久了:《中国企业家》杂志是中国最好的商业杂志。只是可惜它的价值还没有被更大范围内的人注意到。有一次跟李海鹏在一起,海鹏大师说,他觉得中国文本最好的就是南方系的这些出版物。当时我表示了强烈的不认同。我以为,如果是田忌赛马的方法,包括《南方周末》在内的南方系还真不一定占便宜。  相似文献   

12.
信仰的力量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7期《李连杰和他的企业家朋友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做慈善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实力和智力,尤其对一个名演员而言。而面对这个陌生的行业,能够支撑李连杰和壹基金一直走到今天的,还是信仰。唯有信仰,才能让他从一种玩命的状态中抽空为此奔走呼号,才  相似文献   

13.
网友评论     
光记得胡雪岩是怎么成功的了《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6期《绝地潮商》黄光裕为代表的一批潮汕商人的落马,充分说明了官商勾结是一柄十分鲜明的双刃剑,它既可能助你成功,也可能让你毁于一旦。不可否认,黄光裕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可能受了红顶商人胡雪岩成功的启示,但他们肯定没有牢记或者忽视了胡雪岩最终失败的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14.
读者     
合理地借力资本,就是打败时间《中国企业家》2008年第11期《未来之星——2008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资本,而是缺少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7年来我一直在关注《中国企业家》对这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家》第18期特写《手游烫手》2013年,是国内手游的爆发年。资料显示,中国拥有接近8万家移动游戏工作室。很多其它企业也蠢蠢欲动。网易最近宣布将发布手游平台和多款手机游戏,仙剑之父姚壮宪也宣布《仙剑奇侠传6》除单机版,还有手游版。  相似文献   

16.
读者     
谁能照亮企业家的"黑暗面"?《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14期《危险基因》对《危险基因》一文中企业家的"黑暗面"印象深刻,把中国企业家的四大"黑暗面"进行了仔细研读以及自我对照。虽然,本期的调查是针对500强的企业家而言.而我现在只是在做一家初创  相似文献   

17.
周岳 《中国企业家》2010,(13):15-15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12期《公司里的"百家讲坛"》盛大和方太在企业培训上引入的新思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明星学者思想领袖在讲坛上大讲特讲人生智慧、价值观念,这些多为理念层面的东西,看似与岗位技能提升没有直接联系,不能够产生直接生产  相似文献   

18.
混搭培训班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20期特别策划《大师择日再死?》相对MBA的门槛,企业家培训班显得亲民多了,只要交了钱就能上。其实不管是MBA还是企业家培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最终目的恐怕是结交更多的朋友。经商人脉很重要,特别在中国。因此,拓展生意圈子应该是企业家培训班遍地开  相似文献   

19.
周岳 《中国企业家》2010,(11):22-22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10期《十年巧女》最近读完《十年巧女》,一盆小小的盆景终于做成了一番事业。读完文章,笔者想到两点。首先,资本市场能否迅速造就伟大公司。东方园林2002、2003年的经历已经给出了答案。一个伟大公司一方面要有资本、有雄厚的积累,另一面还要有成熟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和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看到贵刊2006年第5期《生于80’年代》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眼花了。一个不知道为何方神圣的小男孩,竟然登上了一贯报道成功大企业家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