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始终占据着新闻媒体的版面,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其中一个值得我们大力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然而,要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首先弄清楚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文章就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普遍原因及特殊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就业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扩招与就业的平衡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政策性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民工潮”引起恐慌的景象离我们不过几年,“大潮”退去却变成了“民工荒”,戏剧性变化让我们不得不将注意力转移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而出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学生家长、高等学校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大学生自身因素、高校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等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对解决就业难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不断增加,但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上放缓了对大学生劳动力的实际需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女性作为特殊群体,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就业过程异常艰难.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女性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造成女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多方面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相应的对策,对政府、高校以及女性大学生自身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道》2014,(3):22-25
春节过后,多地“用工荒”问题凸显,而另一方面,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也遭遇“就业难”问题。“用工荒”和“就业难”两种现象在今年春节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陈展 《中国经贸》2009,(14):189-190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本文从市场就业环境、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包括高校扩招、大学生自身、就业单位、产业结构及经济危机影响等五个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等四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政策和就业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已取代“统一计划,统一分配”的制度。随着就业机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目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日前,从各地不断传来消息称,大学生村官报名很踊跃,竞争甚激烈。 火爆场面背后,固然有经济困难时期新一轮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但它绝非缓解就业难的权宜之计。大学生到村任职,不无“铁饭碗”般的诱惑,但更是一项要吃苦、须实干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产物,独立学院学生的具有学习自主性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特殊性,本文详细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提出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自律管理"、"自主学习"、"自觉实践"的"三自"能力,以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愈加复杂,因此大学生"特殊群体"人数逐年递增。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层面上,构建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林莉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2):160-161,156
当前扩招及扩限给高等教育所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挑战之一就是学生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变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适应大众化要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重视加强对大学生中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同时要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离不开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大学生是建设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在高校中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尤为重要。随着"90后"大学生的出现,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也显得更为重要。在新时期,应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结合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新特点使高校政治理论课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论点摘编     
●大连理工大学 2 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的姜春林认为 :研究生科研越轨的表现形式有 :(1)课程考试中的作弊行为。我国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设置主要分两部分 :公共课、专业课。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往往对公共课提不起学习兴趣 ,逃课缺课现象时有发生。高校研究生落实到考试上 ,不是临时突击 ,就是铤而走险。抄袭也就难以避免了。抄袭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 ,危害极大。(2 )论文发表中的失德行为 :———失德行为表现之一就是抱着“天下文章一大抄 ,就看会抄不会抄”的错误观念 ,利用各种已发表文献 ,通过剪辑拼凑的手段来杜撰论文。这种现象在人文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水平,鼓励大学生创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及相关文献设计问卷,针对北京市20所大学的5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研,提取了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认知的重要因素并进行分析,从大学生自身、社会环境和政策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重大,而要更好的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所寄予的殷切希望和迫切要求。用中国梦的宏伟愿景引导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应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杰 《改革与开放》2011,(14):146+148
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珠求学群体,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从物质与精神上两方面给予人文关怀与帮助.本文从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出发,探讨了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贾婧  柯睿  鲁万波  黄麓熹 《南方经济》2018,37(8):128-148
文章基于2010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政策作为新颖的压力代理变量,并以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历史事件作为激发特殊认知能力的契机,采用模糊断点-差分法(FRD-DD)实证研究青少年时期的压力对其特殊认知能力形成的影响以此评估青少年时期的压力价值。研究发现,在青少年期间遭受"上山下乡"的经历对1977年恢复高考后其是否能够获得大学入读资格具有较为稳健的正向影响,且影响效应在5%左右。这对改善高压下的青少年后期在健康、教育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指导意义。此外,文章进一步探究了该高压环境下青少年的其他优势及可能的潜在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20.
徐争艳 《科技和产业》2021,21(10):156-160
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生创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占比越来越高.在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财政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国家对财政支持政策的宣传不足、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足、财政支持资金有限以及缺乏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创业,需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提高创业教育水平、改善创业服务体系等.同时,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得创业成功率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