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红霞  李平 《经济纵横》2004,(9):29-31,8
本文在总结当前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特点的基础上 ,阐述了服务业外资流入对我国的经济效应及外资服务业的主要特征 ,提出我国外资服务业引资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外资也将成为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关于服务业FDI经济效应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宏观经济效应上,而对微观效应关注较少。本文梳理了服务业FDI的微观溢出效应、相对价格效应、创新和效率增进效应方面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文献,为今后对我国引进服务业FDI的微观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严敏 《经济师》2010,(6):50-51
文章运用1997年-2007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外商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方面探讨我国外资的引进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外资的引进加剧了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对外资的引进进行合理引导,进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外资经济与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利用外资已达到相当规模,外资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部分外资并没有进入服务领域。而目前我国服务业比重明显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服务业有着极高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就业压力严重的情况下,应鼓励和引导外资进入服务领域。文章分析了外国资本进入服务业的必要性、现状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何骏 《现代财经》2013,(2):82-93
近年来我国三大城市群引进服务业FDI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大量的服务业FDI流入势必给我国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带来重大影响。于此背景下,对我国三大城市群引进服务业FDI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服务业利用FDI出现了重心北移的现象,环渤海城市群已经赶超长三角城市群位居三大城市群之首;其技术进步效应亦如此。三大城市群的就业效应均较显著:环渤海城市群服务业FDI的经济效应最为持久,长三角城市群次之,珠三角城市群服务业FDI经济效应的即时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同时验证了这一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所在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不存在门槛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样对所在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存在门槛效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城市经济效率依旧具有促进作用.考虑到城市间吸收能力差距的影响,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外溢效应减弱.进一步将全国样本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所在城市和相邻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分析了我国城市经济效率提升的可能性,为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工业企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在省域之间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正空间溢出效应,说明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引进应该在跨区域的范围内统筹兼顾,欠发达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地区引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外资,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发达地区则可以借机扩大其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经济,加快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8.
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工业企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在省域之间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正空间溢出效应,说明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引进应该在跨区域的范围内统筹兼顾,欠发达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地区引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外资,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发达地区则可以借机扩大其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经济,加快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9.
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效应的角度来阐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并从供求的角度研究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挥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在中国现在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发挥集聚区的经济效应,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外资通过直接为东道国制造业提供服务,促进东道国服务业和服务外包发展,吸引制造业外资进入等多种途径促进东道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外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促进了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提高了我国服务外包的竞争力,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无明显促进作用,甚至可能造成制造业发展的两极分化。我国应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力度,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外资与制造业的空间和产业关联度,大力利用服务外包,促进制造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