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企混改在进入攻坚阶段以后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如何有效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建立差异化的股权激励机制,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创新力,保持企业稳定发展.深圳对于国有企业的激励制度改革一直都是勇于先行先试的,围绕企业资本功能属性,持续探索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目标的股票期权长效激励和员工持股报酬制度的建立,创新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一些突出的效应.本文对深圳国企建立股权激励案例进行剖析,提出了优化路径和对策建议,为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出现了以股权方式作为经营激励机制的薪酬制度,股权实质上是企业所有对经营的一项长期激励制度,企业所有的目的就是利用一种长期潜在收益激励经营,促使企业经营利用目标与所有目标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保证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而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通过行使这种权利获得丰厚报酬。股权激励机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了企业经营与所胡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股权在提升企业业绩、降低代理成本、激发经营的聪明才智和敬业精神、积聚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并有效地减少了“晚节不保”的现象,因此在西方,股权激励机制被称之为“金手铐”。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构建国有企业激励体系与激励效用的概念及内涵,分析了实施有效激励的途径,提出了实施股权激励的配套措施。要规范法人治理,加强监督与约束;建立综合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健全和完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构建国有企业激励体系与激励效用的概念及内涵,分析了实施有效激励的途径,提出了实施股权激励的配套措施.要规范法人治理,加强监督与约束;建立综合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健全和完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得到了上市公司的普遍认可,文章主要分析我国近几年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现状,并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卢建春 《中国经贸》2014,(13):253-254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被提到了民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的重要保证,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激活民营企业的发展动力,推动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股权激励的含义,分析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情况,提出股权激励制度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冲突,进而提出民营企业内控制度与股权激励制度冲突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海燕  许敏 《特区经济》2007,216(1):93-94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由于其天然而成的特性,相对于国有企业,它有着更灵活更有效的激励方式,但是,民营企业要想在经济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就要在学习现代激励手段的基础上对激励机制进行更完善的创新。股权激励机制就是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制度。本文分析了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满婧 《魅力中国》2011,(14):166-167
怎样建立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纵观西方企业近30年的发展,尤其是经理股权激励,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下注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在我国推行经理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障碍,并就如何克服现存的一些障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企业基本制度的不断完善,为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很多国有企业相继建立了高管的激励机制。文章主要是从国企高管激励的现状出发,在国有企业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高管激励机制,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国有企业绩效,最后提出以加强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机制为主的提升企业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建立和完善,人们认识到,缺乏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是国有企业效率难以根本改善的重要原因。激励约束机制成了国有企业的“阿客斯脚后跟”。主要体现在:在激励机制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企业家利益阶层,其收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不大;强调精神激励,忽视国有经营者的物质利益;收入构成不合理,名义工资偏低,灰色收入多;尤其是缺少激励国有企业经营者追求企业长远利益的股权分配或股票期权的制度。在约束机制方面,没有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所有者约束机制空缺;由于企业家市场不存在,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不完善等原因,市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竞争约束也难以实现,导致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的形成;企业经营者的“职位消费”和“个人支出账户”无限制扩张,出现了“59岁现象”等。造成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约束不够等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渐进改革的实践,没有摸索出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