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宪容 《中国经贸》2012,(13):91-91
6月7日晚间,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并扩大存贷款利率的上下浮动区间,这表明政府以双管齐下的方式力阻经济增速下行的风险,体现了稳增长的决心. 对于央行减息,市场早有希望.但央行公布的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则表明,央行主张尽量不动用价格工具而是动用数量工具来保证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要求,希望货币政策保持预调与微调.当下,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恶化,国内经济下行的风险越来越高,央行终于启动了货币政策的价格工具.  相似文献   

2.
6月8日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许扩大存贷款利率的上下浮动区间,以双管齐下的方式力阻经济增速下行的风险。这向市场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政府对经济的稳增长,有决心、有手段、有方式。  相似文献   

3.
10月14日,央行将公开市场操作中的正回购利率从3.5%下调至3.4%,降幅达10个基点,这已是年内第三次下调正回购利率。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央行通过回购操作调节商业银行资金流量。回购利率下调将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金融以及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与降息的本质效果相似。由此观之,即使没有名义存贷款利率的下调,降息周期其实也早已开启。  相似文献   

4.
近日,美资最大证券公司美林证券亚太区首席经济师TJ.Bond表示,“中国为减缓经济过热,最有效的方法是调高利率,以及采用更弹性的货币政策”。但在央行采取的诸多货币政策操作中,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这一传统的政策工具,却一直没有使用。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收紧流动性是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这不仅表现为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的转向,而且在于这种转向正在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全面执行与落实。比如2010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有7次了,存贷款利率近期也上调三次了。还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十分频繁。其目的就是全面收紧目前市场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尤其是春节之后,央行在工作日之前又宣布加息。后者的影响更会很大。  相似文献   

6.
贺军 《中国报道》2010,(11):92-93
此次加息之后,中国开始进入一个加息周期,央行在将近3年未动利率之后,开始动用这一实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使得中国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增加了一个影响力极大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2008年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开始出现重大逆转,即由紧缩的货币政策转变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随之,从2008年9月份开始,央行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从而使得2008年11月之后,商业银行信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前,丹麦、欧元区、瑞士、瑞典和日本等多国央行都已实施负利率政策。本文在分析负利率政策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以色列、捷克、加拿大和挪威等国也可能实施负利率。虽然囤积现金形成了对负利率政策的制约,但央行通过实施分级利率等方式仍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负利率政策推动了存贷款利率和收益率曲线的下行,但对通胀和汇率的影响不一。本文认为,负利率常态化面临利率传导有效性降低、债券市场流动性下降、银行利润空间收窄、金融市场分割和动荡加剧等风险。全球负利率环境也令中国货币政策面临挑战,但对海外投资而言可能是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9.
央行日前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浮动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0.8倍。这是2008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就长周期来看,属于货币政策常态调整。相比之下,央行首次双向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尤其是存款利率允许上浮),堪称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历史性跨越,其后续效应,大可以比拟为"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0.
年初以来,央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调节货币供应。上半年存贷款增长较多,至6月底货币信贷增幅有所回落。总体看,当前金融运行基本平稳。  相似文献   

11.
自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纷纷下调存贷款利率以刺激经济,久期缺口技术是度量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净值影响的重要工具之一,文章介绍了Macaulay久期模型及其基本性质并分析了其隐含的4个主要假设,这些假设条件限制了其作为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可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2.
【摩根士丹利5月1日】面对金融风暴,各大央行不仅大力运用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调短期政策利率,而且动用了各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类量化宽松和信贷放松举措,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意外、利率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了通货膨胀预期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外和中央银行沟通行为的反应,并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货币政策意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中短期通胀预期,对长期通胀预期的影响不大;公开市场操作、存贷款利率调整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三种货币政策操作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央行惯例沟通对通胀预期没有影响,央行行长讲话会加大通胀预期波动;货币政策操作和央行沟通行为对通胀预期的冲击在2008~2009年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通胀预期管理效果一直不佳,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胀预期形成及其传导机制并改善央行的政策操作与沟通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2月29日,央行祭出了猴年第一轮货币宽松工具,宣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尽管中央一再表示,应对此次经济下行危机将主要依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而不会搞"大水漫灌式"的货币刺激政策。但是,新年伊始,央行就立刻祭出了货币政策中最为激进的工具—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尽管出乎市场预期,却也表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式面临巨大压力。我们认为,在各类压力表现中,越来越明显的滞涨趋势最值得警惕。从统计数据来看,2016年1月的CPI和PPI指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李倩 《首都经济》2008,(1):77-77
2007年12月20日傍晚,央行宣布,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从次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2007年内第六次加息,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从紧的货币政策”之后,央行挥出的又一紧缩之拳,此时距央行年内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间隔12天。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随之而来的是信贷紧缩,尽管欧美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至今无法改变这种信贷紧缩的局面。中国则不然,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货币政策突然转向,即在央行连续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及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之后,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立即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或超高速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央行紧缩性调控打出“组合拳”,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浮动空间三率齐动。这是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频频进行各种形式的货币政策操作的继续,也是今年在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上调利率后,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也是首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越来越受中国及整个世界经济关注的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分析,引出了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人民币升值三者的因果关系,并分析了由此对国内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难点,得出了外汇占款因素正越来越成为央行货币政策中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它也成为制约国内的货币政策作用的重要因素。目前央行货币政策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宏观经济增长带动的贷款大幅增长、物价继续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而要平衡三者的关系是目前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耍难点.  相似文献   

19.
《天津经济》2008,(10):17-18
近日,央行宣布,将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专家表示,尽管这是贷款利率近年来的首次下调,但尚不能成为市场判断央行货币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向的信号。这次出台的货币政策不同于全面下调存贷款利率,下调贷款利率对通胀的影响基本为中性。在目前工商业企业信贷总量受到信贷额度控制的情况下,贷款利率的下调显然难以产生刺激信贷扩张的作用,也就不会因刺激总需求而导致通胀压力的增大。  相似文献   

20.
央行2020年以来已多次"喊话",银行体系适当让利给实体经济。3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应对国际疫情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布会上,就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方向,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说,要继续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以此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不断下行。要积极引导银行体系适当让利给实体经济,让"稳经济"和"稳金融"实现共赢。而在一个多月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