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晓菡 《全国商情》2010,(2):55-56
在直销年会的历史上,2010年1月5号绝对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2010年富迪全球年会盛典”在广州体育馆圆满举行,也就是在同一天,“史上最长直销年会”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2006年刚刚过去,大多数直销公司的年会也落下了帷幕。在过去的一年里,笔者印象较为深刻的国内直销年会是天狮集团在天津召开的“5-18国际年会”。此次年会可以说是国内直销国际年会之最,各种肤色的4万天狮人汇聚一堂,真真是盛况空前、气势如虹,赢得了媒体的称赞和外界良好的口碑。  相似文献   

3.
现代各种直销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 《全国商情》2006,(1):80-83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目前营销市场上存在的几种直销方法:电子网络直销、关系直销、直复营销、多层次直销,然后重点针对多层次直销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截至今年1月9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公布的拿牌直销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4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内资企业4家。由于《直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必须拥有国外3年以上的直销经营背景,因此获牌的10家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业界人士耳熟能详并在国际直销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牌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如新、玫琳凯等。而相比之下,4家获牌的内资企业无论是在基础实力、品牌知名度,还是在直销经营管理经验上都无法与这几家拥有国际背景的企业或者说竞争对手同目而语。这一方面说明,只要达到《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很多中小型内资企业就有机会获得直销牌照;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小型直销企业在获牌后必须下大力气对自己的直销运营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最终被市场“摘掉”自己那张来之不易的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5.
李鹏 《全国商情》2009,(12):90-91
当飞机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时,如新美国年会的震撼与兴奋依然让我不能自已。时值初冬,北京略显寒冷,但心里却充满着暖洋洋的力量,恨不得马上见到身边的朋友,向他们告知此次美国之行的感受。一直以来,不愿将如新与一般直销公司联系上,并非反感直销,而是因为如新实在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与美好的愿景。这许许多多的期望也并非是一般公司所能够承受的。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基本国情需要直销模式 (一)晚来不等于不来或不能来 直销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销售的营销方式,应当说是非常适合于在中国发展的。世界上一些大的直销公司,争相把主要力量转移到中国,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的市场非常适宜于发展直销。  相似文献   

7.
王义 《全国商情》2007,(2):52-53
2006年是我国《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颁布并实施后的第一年,两部法规的出台对维护正当直销活动、打击非法传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直销模式提供了法律保障,使直销业在法律上享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时标志着政府对直销从此开始进入法制监管的时代。对于直销员来讲,他们也有了判断直销企业、选择直销企业的依据和标准,有了识别正当和不正当、合法与非法的武器。对消费者而言,两《条例》的出台更是切实地保护了他们的利益。此外,两部法规的颁布结束了中国直销业长期鱼龙混杂的局面,使行业良性发展成为一种可能,也标志着中国直销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全国商情》2011,(12):74-75
2005年,对于准备或者正在抢占中国市场的直销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直销管理条例》出台,这部条例更加规范了中国直销市场,也改写了很多直销企业在中国的命运。于是,无论本土亦或外资直销企业,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然而,纵使千方百计,最终也是黔驴技穷,转身对中国直销市场说再见。  相似文献   

9.
《全国商情》2010,(7):8-8
《直销管理条例》实施6周年之际,25家内外资直销公司获得了直销牌照,10多家企业向商务部提出了直销申请,上千家以直销模式经营的企业也徘徊在合法直销的大门外,这一进程表明直销行业在中国大陆的进一步发展已不可逆转。如果政府直销监管部门能够转变思维方式,消除目前直销监管环境存在的种种弊端,相信这个行业将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琦 《全国商情》2010,(12):33-33
经过一年多时间发展,中脉直销事业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规模盛大的2010年全球年会上,中脉国际全球副总裁、中脉科技中国区总裁张琦总结道,“中脉从最后一个启动直销业务的国内拿牌企业,成为行业内成长速度最快的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11.
叶军 《全国商情》2007,(2):30-31
直销产品的核心,在于产品的物超所值及其包含的附加价值,对于直销企业如何提升产品本质价值的问题,我在这里把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共享。 直销行业两个《条例》的颁布,使中国数以千计的直销企业走入了一个有法可依的时代,也为中国直销企业长达17年的不合法划上了一个句号。在直销企业的审核上,国家除了对企业资金实力有所要求外,对产品质量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由此可见产品在直销企业经营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金士力佳友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直销企业,在规范产品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我建议立法以后的直销,应该回归到产品上来,走真正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路子。在这一点上,直销企业要承担起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行业形象。  相似文献   

12.
排山倒海,气势如虹。2009年12月8日,太阳神的万人年会显得无比辉煌,这是太阳神5年直销的成果。回首当年与太阳神同时间涉足直销的大牌民族企业,太阳神直销如今的辉煌与他们的销声匿迹形成鲜明对比。当那些曾高调进军直销的企业纷纷埋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时,值得探讨与反思的是,太阳神。茂销的长寿基因是什么?太阳神这样一个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传统企业涉足直销的成功案例对直销行业的借鉴意义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直销在我国已有15年的发展史。在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直销进入中国及其初步发展阶段;1998年后的传统直销业成功转型阶段,一些企业完全转型,成为传统的直销经营模式,另一些企业则综合了直销和特许加盟两种营销方式;新时期发展阶段,包括将电子商务引入直销中,销售策略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等。经过不断进化完善,中国直销业必须逐渐规范。  相似文献   

14.
《全国商情》2007,(11):30-34
今天,“直销系统”对于团队建设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更大意义上,它更是一道“必经之途”。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直销商存在形式的理念和动作方式,带给广大“直销平民”的,除了精神上的满足和自信,更重要的是事业上实实在在的效益、效率与超越。中国直销行业在呼唤着企业成功品牌不断涌现的同时,也呼唤着属于直销人自己的“平民品牌”的出现和成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从事直销行业将近20年的历程,行业的沉浮,笔者游弋其中,对于选择直销公司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像笔者这样一批较早进入直销的从业者,对于选择公司更加慎重。笔者认为,理想中的直销公司应具备公司实力、产品、直销牌照等要求,但最根本的要素,还是企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前,直销行业几乎遍布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但直销在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很多人都处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中。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对世界四大直销市场(韩国、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进行全面的剖析,以帮助国内的直销人及企业通过侧面的数据来了解这些国家的直销概况,对今后海外分公司的设立以及从事海外直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国商情》2007,(12):14-16
“直销归根结底是一种产品的销售方式,直销出须以产品为导向……” 每一个直销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很清楚产品对于直销的重要。从健身器材,到保健食品,再到个人洗护用品,10多年来,中国主流直销企业的产品系列始终没有脱离这几个主要范畴。因此,当卫生巾、湿纸巾,小厨具、个人饰品这样的产品出现在中国直销的舞台上,并在市场上掀起了阵阵波澜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投来了错愕的目光。 小产品,却卖出了大市场,这是2007年中国直销市场的一个真实写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全国商情》2009,(8):73-74
马来西亚素来被称为“直销王国”,经过将近30年发展,马来西亚直销行业相比于中国更加成熟和完善,不少知名直销企业陆续在这片市场开拓业务。对于一些希望开拓这块市场的新直销公司来说,如何掌握“攻略”呢?  相似文献   

19.
《全国商情》2007,(12):93-94
尽管我们前边已经提到,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中所形成的文化一定会是一套相对固定的系统。然而,在2007年,面对中国直销行业已经发生改变的发展环境以及日益明朗和显著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直销企业在文化方面基于原有基础之上的创新,依然成为了一种必需,它也成为2007年的直销文化从整体上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全国商情》2007,(11):35-39
直销系统的概念进入中国以及此后被众多国内直销人所实践的过程,与直销这种模式本身一样,也是一个“外来事物本土化”的过程。可以肯定的是,在时下的中国直销行业中,系统的建设还绝对称不上达到了建设理念的完善和本土思维的成熟,然而,一代一代的中国直销人却在这种“系统化”的初探中,不断增长着自己的智慧和见识,逐步积攒着将自身推入世界直销洪流的实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