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宇 《大经贸》2003,(4):70-71
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次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一项联合宣言,决定建立东盟与日本的伙伴关系.韩国也表示要考虑东盟一韩国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东亚出现了可喜的3个"10+1"(东盟分别与中日韩三国)的局面.西方媒体评论说:"一些10年前很难想像的主动行动相继在东亚出现,亚洲区域合作滞后的状态正在改变."那么,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路到底还有多远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就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这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里程碑,未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将呈现新格局。本文结合东亚的现状,从新地区主义理论视角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原因、意义,并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颖 《中国物价》2015,(4):26-28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通过东亚贸易模式传导到东亚区域内部,东亚经济由此受到一定的拖累并暴露出诸多问题,东亚贸易模式面临转型。本文阐述了东亚贸易模式的发展演化及其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并选取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和东盟分别对中国、欧美出口最终产品份额作为代表变量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东盟向中国出口最终产品份额的增加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东亚贸易模式从"外部依赖"向"内需主导"转型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慧杰 《现代商业》2013,(34):113-115
东亚一体化进程一度陷入停滞,随着TPP的出现和快速推进,东盟启动RCEP谈判,东亚合作又获得了新的活力。TPP与RCEP形成竞争之势,相比较而言,现阶段中国应积极主动推动RCEP进程。在新时期,中国应推进东亚合作,拓展多元化市场,同时深化国内经济改革,为中国的开放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已由成长期走向成熟期。中国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在东盟对外建立的11个对话伙伴中,中国东盟合作可谓最强劲、最实在。本文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中国和东盟各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长久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东亚金融危机后的东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的相对经济状况为特殊背景,通过1998—2007年东盟10个国家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与东盟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首先对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给予分析,并建立三个计量模型予以检验。经验研究发现:(1)在上述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是东盟外资流入的重要推动因素;(2)在同样的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与其带动的东盟外资流入一起构成了推动东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始的2002年是东盟GDP增长率增加的转折点。因此本文得出结论:中国一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了东盟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还发现: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东盟中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获得投资机会和实现GDP增长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但东盟所有国家与中国经济合作的积极性都在增强。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这已成为当代世界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自1961年东盟成立以来,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进程一直比较缓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各国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强合作,逐步实现经济的一体化,才能共同抵御风险。本文通过对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进展的描述,预测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前景,展望了东亚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如关税同盟、货币政策、会计政策等)的协调与合作息息相关。中国-东盟会计协调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经济政策保障之一,也是推进会计国际趋同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现状及其在理论、市场、制度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协调基础,并论述了实现中国-东盟对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及东亚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该自贸区的建设及最终建成将产生多重效应,如实现双边经贸关系机制化、推动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增进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与安全互信等。此外,它也有一些潜在负效应,妥善应对将有利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运作及整个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会计区域协调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区域内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如关税同盟、货币政策、会计政策等)的协调与合作息息相关。中国—东盟会计协调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经济政策保障之一,也是推进会计国际趋同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现状及其在理论、市场、制度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存在的协调基础,并论述了实现中国—东盟对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国与日本都积极发展与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联系与交往进一步加深,中国加大了对东南亚的战略投入。这引起了日本的不安,日本将全面更新其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方面的联系,以便确保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和影响。中日之间想不竞争是不可能的,但竞争中如果有合作,在合作中与东盟国家实现共赢,使东亚走向政治、经济、安全的全面合作,早日促进东亚共同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其中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形式。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在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上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正式启动了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进程。在此之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双边贸易总额在不断增长,双方在贸易规模上的相互影响也与日俱增。2010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13.
东亚经济一体化及其福利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亚地区各种经贸安排的福利效应和贸易额分析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促进东亚地区合作的主要内容.东盟与中、日、韩(10 3)合作仍是东亚国家政府问合作的主要渠道.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领导人年度会议为核心,8个部长级会议机制并存的格局,就经济、金融、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等8个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在当前10 3还基本处于经济合作论坛性质的情况下,更具实质性的东盟与中国10 1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与东盟于2002年11月签署了2010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启动,也意味着东亚地区继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第二个FTA战略付诸实施.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第九次东盟峰会上共同签署和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这是三方领导人发表的第一份合作文件,确定了三国合作的框架、原则和前进方向,是三国关系和东北亚合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标志着三国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从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看,依次建立东盟贸易区、东盟与中日韩分别10 1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最终建立东亚自贸区,是东亚经济在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形势下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下分别对中国不加入任何区域贸易协定及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东盟"10 3"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与贸易额进行模拟分析.从而得出只有在东亚区域内建立全面、广泛的自由贸易区才能够保证所有的东亚国家享受到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福利收益.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成员国的自愿性大大超过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安排更多的经济合作内容;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贸易";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投资".中国一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体现在经济资源配置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贸易自由将推动投资自由,中国市场拓展有利于东盟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下的产业转移给中国与东盟都带来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5.
放眼东盟     
东盟经济一体化已向纵深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已进入蜜 月期。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日益密切,在贸易投资等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是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东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合作区域内的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同时一些国家间还存在着尚未解决的政治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本文对东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参考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对中国如何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提出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建立区域金融危机的预警、解救机制,解决CAFTA各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困境,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的贸易规模和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由于中国与东盟区域货币合作具备了一定程度的金融基础,经济基础和贸易基础,应当克服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的障碍,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区域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18.
区域贸易浪潮已波及到了整个世界,而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角度出发,通过对CAFTA发展历程及最新现状的分析,在详细分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因素额基础上,提出了加速推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越来越明显。本文在分析了东盟各国的特点以后,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和中国的实际,分析了中国和东盟之间经济一体化在资源互补、产业结构互补等有的利方面,同时也对一体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复杂的环境和进程的难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东亚区域货币联盟得到大多数理论研究的支持,各国政府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东盟10+3货币互换安排和亚洲债券基金是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在可预见的将来,东亚有可能出现某种松散的货币联盟,以流动性提供机制为核心、建立相对灵活的汇率稳定机制、以其他经济领域一体化为基础、保持“亚洲传统”的特色,是东亚货币联盟的四大特点。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灵活的政策,在全面经济金融合作的基础上支持区域货币联盟,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