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惠年 《中国广告》2008,(12):19-19
中国形象,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与关心中国的人都会关注的话题。遗憾的是,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至今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地说,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未能充分反映今日中国的真实与本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还存在着较大程度的误读。如果要找传播形象低于实际形象的国家品牌,中国是典型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我国正式启动国家形象系列宣传工程,并将于今年国庆期间面向世界观众,播放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打造“中国形象”。听到这一消息,我心中亦喜亦忧。喜的是,我国已经意识到在国家级层面上打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了,忧的是国家形象的打造方法可能是个问题,打造国家形象的目的目标也许不甚清晰或者有所偏差。  相似文献   

3.
将"中国制造"声誉、甚至是国家形象寄托于"中国制造"形象广告本身就是危险的,将其与广告捆绑进行评论更是有失客观和公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家10年成长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界》2004,(1):28-32
1993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国家近30个部属司的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历时10年的“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跟踪调查。10年的跟踪调查记录了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环境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与发展过程。2003年下半年,这个记录着无数人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报告——《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年调查总报告》终于出台。  相似文献   

5.
张学忠 《中国广告》2010,(7):98-100
不论是历史上还是信息时代的今天,视觉中的中国形象往往伴随着美化或误解、扭曲的现象,讨论"中国形象的设计与批评"不仅必要也很重要。这种美化或误解、扭曲可能来自国外,也可能来自国内,为了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而且是塑造健康、真实的中国形象,视觉设计师和设计批评家肩负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6.
某种程度上,国家的外交活动可视为是在维护自身对国家形象的认知行为。纵观中国外交史,国家形象认知的主体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精英阶层";因此,中国外交史可视为一部"政治精英"基于对国家形象的理解而有所作为的对外交往史。在朝贡体系中,中国千百年来树立起的辉煌国家形象深入人心,外交过程中封建王朝时刻在维护这个辉煌的国家形象,并且这一形象深深影响着近代、现当代国人的心理。基于中国外交史以及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的崛起一直有着一条重要的规律——曾经处于并意在重新回到东亚地区主导国地位,而且这条规律在外交史和当代国际政治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钟超兰 《商》2014,(11):87-87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形象日渐重要。根据皮尤国际民调报告显示,国内外对中国形象的评价和认识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商》2015,(13):57-58
对运动员形象和国家体育形象二者进行定义的构建。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李娜、孙杨的运动员形象塑造案例对国家体育形象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探究运动员形象与国家体育形象传播的过程以及相互影响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运动员塑造与国家体育形象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孔璞 《国际广告》2011,(12):9-10
调查显示,商务部的“中国制造”广告受众倾向购买中国商品;参与调研的学者认为此广告片效果好于“国家形象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与"十八大"社保理论研究入手,提出一个国家的社保制度改革、建设与实践,体现了这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协调发展,同时也展现了政府在人民当中和国际上的形象,是中国的国家品牌。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会影响它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会影响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它也会影响它国内的产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形象。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播出,将会对我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共关系的概念在商业传播中已经有比较深远的历史,事实上公共关系是一个国家对外宣传、形象推广、文化传播等的有力手段。国家公关对中国来说正在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比的视角,将中国国家公关战略实施划分为两个阶段——"1971-2008年"和"2008年后",本文从国家公关的内容和国家公关的策略两方面进行对比,探讨中国在不同时期分别如何通过国家公关进行形象推广和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3.
刘琛 《财经界(学术)》2014,(6):37-37,39
文章从《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与“十八大”社保理论研究入手,提出一个国家的社保制度改革、建设与实践,体现了这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协调发展,同时也展现了政府在人民当中和国际上的形象,是中国的国家品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形象广告终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中国制造"广告一小步,形塑中国和跨文化交流一大步!国家形象从在本质上来讲,是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制造”形象广告的这一步,意义可谓深远!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20,(3)
本文首先分析提升"中国制造"国际品牌形象的意义,其次阐述目前"中国制造"国际品牌形象树立的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提升"中国制造"国际品牌形象的国家战略措施,借助国家力量并结合企业自身努力共同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6.
《商业科技》2014,(29):8-8
《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2014亚太版》(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在“第二届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塑造论坛”上发布,该《报告》显示,大多数海外消费者都已经购买使用过中国企业的产品,且高达89%的受访者表示会继续考虑购买,使用中国产品已经成为海外消费者了解中国企业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冠林 《现代商业》2012,(13):67-68
国家形象在全球化时代显得特别重要,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健康与经济利益,而且这些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被归纳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了直接的损害。建构主义理论为国家形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从国际体系结构的层面来看待宏观结构的国家形象。实践证明,国家形象的形成是一种互动的动态建构。本文从三鹿奶粉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如何被西方国家炒作,中国又是如何应对食品贸易全球化情境下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爆发,运用具体案例与文本比较探析公共外交视域内、危机管理情势下中国国家形象的被动建构与主动修复。  相似文献   

18.
张宝贵 《商》2013,(12):89-89
原产地形象如今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国家产品的原产地形象直接影响到该国对外产品销售。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的原产地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来说明如何提高中国产品的原产地形象。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全面的探索,"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加快了中国资本走出国门的步伐。国家形象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否会受到越来越活跃的对外经济活动的影响,如何在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同时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本文使用Latinobarómetro所提供的涵盖18个拉美国家的微观调查数据,尝试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通过实证模型的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增加会降低东道国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但影响程度较小,而对外投资则对中国国家形象有正向影响。通过加入表征个体特征变量与核心变量的交互项,文章发现受教育水平越高、经济条件越好以及具备学生身份的群体随着中国在东道国经济活动的增强,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会越高。分行业来看,初级产品部门的出口活动所引致的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负面评价最为显著;从具体的职业划分来看,无论是中国的出口总额、出口种类还是对外投资,对东道国个体经营者造成的影响相对于工薪阶层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国家形象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逐渐成为国际贸易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依托美国皮尤民调中心有关中国国家形象的民调数据,深入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利用WIOD数据库中批发业与零售业国别层面的出口额,重点研究2B2C企业交易规模对国家形象出口贸易的调节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