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萧红是一个有着自觉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生活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抒写着生命悲剧和女性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
浅析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哈代的小说人物画廊中,苔丝是一个极富光彩的女性形象,她的美在她的悲剧中熠熠生辉。本文试将苔丝的悲剧放入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苔丝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女主角。她的悲剧源于其出众的容貌和高尚的品格。从苔丝之美的角度来解读苔丝的悲剧,更能深刻体会在男权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的抗争。  相似文献   

4.
铁凝小说把笔触直接指向深层的人生探索,揭示出现实生活的各种残缺,演出一幕幕现实人生的悲剧,作者借此呼唤真情,呼唤完美的人性。她的小说显现出物质残缺、身体残缺、文化残缺等种种残缺的境象。通过大团圆结局、几乎无事的悲剧、凡人的悲剧透露出她的作品的悲剧意蕴。挖掘出社会的落后与贫困、社会变革和社会动乱、封建意识和传统观念、个性泯灭与道德沦丧等造成残缺的原因。通过残缺的揭示体现出个体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复苏、对美好爱情的期盼、对完美人生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擅长写男女间故事,其重点关注的是女性.历史的、物质的及不可把握的命运等因素是造成女性情感悲剧的重要原因.张爱玲小说能帮助我们了解现代女性在历史、现实及命运的夹缝中其情感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6.
铁凝小说把笔触直接指向深层的人生探索,揭示出现实生活的各种残缺,演出一幕幕现实人生的悲剧,作者借此呼唤真情,呼唤完美的人性。她的小说显现出物质残缺、身体残缺、文化残缺等种种残缺的境象。通过大团圆结局、几乎无事的悲剧、凡人的悲剧透露出她的作品的悲剧意蕴。挖掘出社会的落后与贫困、社会变革和社会动乱、封建意识和传统观念、个性泯灭与道德沦丧等造成残缺的原因。通过残缺的揭示体现出个体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复苏、对美好爱情的期盼、对完美人生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从《传奇》到《半生缘》,再到近几年才出版的《小团圆》,一部部小说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背后总有着形形色色的男性,他们共同演绎着一幕幕悲剧.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传统的英雄式的男性形象已经瓦解,取而代之的却是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已经麻木了的甚至是扭曲了的男性群体,但他们是那个时代悲剧的主宰者.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文坛上,萧红是一位极具特色的天才作家。她短暂而苦难的一生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正是凭借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作家认真地观照自己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生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整个人类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如今中国的女性以全新的姿态独立于社会各个舞台,这些独立的女性对待爱情、对待婚姻、对待幸福注入了新的含义.小说<因为女人>中的柳依依为了获得所谓的幸福生活,不惜一切代价,这终将是一场悲剧,同时这些独立的女性始终都无法摆脱对婚姻的依恋.  相似文献   

10.
新生态伦理的重建是叶广芩动物小说创作的主题。她以小说为载体,展示动物生存的悲剧,以及造成悲剧的深层因素,引起我们对人与动物和谐世界遭到破坏这一后果的深刻反思,进而通过动物故事在质疑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提醒人类要重建新的生态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1.
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塑造了一个仁义善良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内涵却是这个女孩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她是的不是她想是的。文章通过对小说的解读,探析了铁凝对女性生存困惑的深层关注。  相似文献   

12.
探春在<红楼梦>中并不是主要人物,她为贾政庶出.但她的精明和才智却使她在管理方面显示了睿智的光辉.特别是她提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承包制,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生于末世,无可奈何,探春无法在那个时代展示自己的才华,正是这个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白先勇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女性、悲剧、感伤成为其小说的代名词。本文试以其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作为探讨对象,分析白先勇小说所蕴涵的佛家思想。其小说的佛教思想深刻地透视了人的本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通过主人公玉米不幸的恋爱和婚姻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精彩的悲剧性故事。审视玉米的悲剧,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上天注定的,虽然玉米的性格是促使她作出选择的主要因素,但玉米性格就是她生活环境的产物,因此畸形的社会正是这幕悲剧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陈芸这位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很罕见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探究其悲剧的外在和内在根源.陈芸的悲剧不仅在于她生不逢时,还在于其极具个性,同时暗示了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妇女实现真正解放所面临的困难,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沈复女性主义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小说总是离不开人物,没有人物的小说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即使再光美靓丽也只是一副没有灵性的冰冷的躯壳。《梅晴回家》是以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两辈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本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封建思想束缚下的女性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产生的个人悲剧和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17.
张学燕 《全国商情》2009,(16):140-141
芭芭拉·金索沃是美国70年代以后的畅销书作家,她的作品深入普通女性的生活,揭示了她们在男权社会诸多不平等中艰难的自我成长的历程.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解读她的代表作小说<柴藤>中的泰勒·格雷亚等主要女性人物,揭示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反抗传统束缚的心声和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情节功能模式、角色功能模式两方面论述了张恨水小说叙事的模式表现;并研究这种模式和作家性别之间的关系,即这种小说模式的男性叙事意义——道德楷模与进步意识:男性社会责任感的自我张扬;才子佳人梦:男性理想角色的自我扮演;爱情与拯救:神圣拯救使命掩盖下的男性情欲追求;道德缺陷与爱情悲剧:男权主义思维模式下的女性背叛;堕落与惩罚:男权文化审视下的女性悲剧。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的束缚、欲望的枷锁、宿命的虚无等三个方面解读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识,有助于理解张爱玲小说。  相似文献   

20.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悲剧是由南方盛行的父权社会和传统妇道观所致,父亲把爱米丽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惜葬送了女儿的青春、爱情和幸福,爱米丽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失败而告终,她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牺牲品.小说不仅描写了爱米丽的悲剧,同时也反映了福克纳的内心矛盾.一朵玫瑰代表了作者对爱米丽悲惨一生的同情和对她勇敢、大胆和自由精神的钦佩,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社会的眷恋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