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都昌县汪墩乡,自2002年以来,不断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坚持把发展扶贫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整村推进,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突破口;把强化资金项目监督、加强服务管理,作为确保扶贫项目实施,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根本措施;把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技推广,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使农村的落后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学种养水平不断提高,以"一村一品"为特征的扶贫产业正在形成,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村级“四一工程”帮助贫困村民委员会“兴办一个扶贫项目、成立一个服务组织、培育一支科技队伍、建设一所科技夜校”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四一工程”建设,其宗旨是强化村民委员会的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提高科技水平和农民文化素质,把村建设成群众脱贫致富的依托。此项工作从1991年开始试点到现在,全省共扶持近2000个村民委员会建成了“四一工程”。这些村民委员会以崭新的姿态,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扶贫企业带村帮户即动员和组织经过国家扶持已有了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扶贫企业,通过提供资…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8月开始,江西万安县在夏造镇夏造村等5个贫困村建立了“贫困村村级扶贫互助社”。5个“扶贫互助社”紧紧围绕“促产业发展、促群众增收”的目标,广泛发动群众、规范工作程序、加强资金管理,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截止到目前,5个“村级扶贫互助社”共吸收社员259户,其中:绝对贫困户64户,  相似文献   

4.
江北区慈善总会自2006年底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关注民生、扶贫帮困、构建和谐社会这条主线,扎实开展覆盖城乡的慈善工作。2008年,区慈善总会在总结22个村率先建立“村级慈善帮扶基金”的基础上,结合全区106个行政村的现状,协同有关部门和镇(街道),精心谋划,实施“百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以帮困扶贫和建设农村公益事业为重点,发展农村慈善事业,改善困难农户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建设和谐新农村。经过全区上下的努力,到2008年底,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09,(10):20-21
谢家路村地处余姚市西北,现有在册人口4513人,党员217人。2001四村合并成立新村后,村党委探索开展了以“建立四项制度、保障四项权利”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党内民主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转变了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村级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近年来,谢家路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优秀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村、省党建工作示范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老区建设》2006,(11):36-37
1、政策推动。该县以《中国2001——2010农村扶贫纲要》为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开发优惠政策。2、产业连动。充分利用有限的扶贫开发资金,大力抓好产业扶贫。大力发展烤烟、毛竹、食用菌、瘦肉型生猪等主导产业,全县11个重点村初步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相似文献   

7.
樊蔚源 《老区建设》2008,(13):33-35
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2006年以来,江西省扶贫办和财政厅选择乐安、于都、万安、修水等县开展试点工作。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遂川县在没有安排试点的前提下,以组建“产业发展互助会”(以下简称“互助会”)为载体,主动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模式,2007年抓了2个试点,2008年固点扩面,上半年组建了6个试点,下半年正在组建14个试点。通过试点,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移民扶贫、贷款贴息等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新了一条缓解贫困农户发展资金短缺和融资渠道缺乏等问题的新路子,增强了扶贫重点村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胡静 《中国西部》2013,(10):52-59
2012年达州全力实施革命老区连片扶贫、秦巴山区连片扶贫、整村连片扶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中央彩票公益金试点项目、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信贷扶贫、灾后重建等10大类116个扶贫开发项目,项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紫庄镇在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科技的头导作用,大力加强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刺破简单、粗陋的农业经营模式,全钻出现了学科技、厅科技的喜人景象。我们的做法是:一、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为使农民真正掌握科学技术这把致富的“金钥匙”镇党委、政府先后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技推广措施,成立了镇、村、组三级科技推广组织,即镇有农技推广站,村有农技服务组,组有农技员,初步形成了以镇农技站为龙头,以村农技服务组为依托,以农技员、专业户为样板的农技推广网络。由…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为解决城乡二元差距、为农村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打通农村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全国各地相继实施措施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并与当地金融机构协同促进电商扶贫,成立村级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但目前村级电商金融服务平台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推广范围小、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受到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广泛关注。文章以精准扶贫为背景,阐述四川遂宁、山东聊城以及湖北潜江村级电商金融平台发展情况,并剖析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相似文献   

11.
王章军 《老区建设》2013,(15):47-48
江西省武宁县扶贫移民新村以“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为总体目标,以发展新产业、增加扶贫移民收入为根本,以建设扶贫移民新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以“五美四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秀美扶贫移民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移民地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部分进入扶贫移民新村的老百姓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生态村”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产业发展是扶贫开发“一体两翼”(即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基体,以产业扶贫、农村劳动力培训为两翼)中的一翼,是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翅膀。九江始终围绕这一主题,立足长远,通过因地制宜培植壮大扶贫特色产业、因势利导发挥扶贫资金“撬动”作用、因人而异扶贫培训注重实效等措施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使贫困村产业发展逐年呈现规模和效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后劲不断增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产业兴,百姓富”。九江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绕产业上”的要求,积极培植九江水梨、茶叶、蚕桑、水产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有市场需求,贫困群众有能力参与的扶贫产业项目,以产业开发来促进扶贫开发,增强“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王化欣 《当代陕西》2006,(11):24-25,28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村级“两委”如何进行角色定位,怎样民主处理村务,是农村社会建设的一道“大题”。白河县推行村级“两委三中心”的方法,不仅扩充了村“两委”的功能,而且体现出民主治村的种种好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黎川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手段,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先后创新实施了扶贫资金“折股量化”、资产收益扶贫和产业奖补“增收激励法”等,培育和扶持全县扶贫产业的壮大和发展,为产业扶贫注入了源头活水。其产业扶贫资金以资产物化形式购买扶贫经营主体资产,每年扶贫经营主体按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进行分红,分红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贫困户产业增收。扶贫经营主体获得了扶贫资金,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该县已经形成了胭脂柚、黎川黎米、船屋白茶、洋芋粉丝、盛丰水产等一系列扶贫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推进的一年,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树立扶贫开发新理念”的总体要求,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实施重点村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为中心);围绕二个目标(即围绕贫困群众增收和提高贫困群众素质为目标);强化三项管理(扶贫统计监测,资金项目管理,扶贫队伍管理);抓好五项工作(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科技扶贫,招商引资)的思路,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工作到村,扶贫到户。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供销合作社,走出了一条以村级党组织为引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基层社联动的发展新路,以实际行动服务“两强一增”行动、助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17.
友情传书     
友情传书德兴财政局挂点扶贫另辟蹊径江西省德兴市财政局在后进村占才乡浅港村挂点扶贫,放弃“短、平、快”等非农产业项目的投资,着力于基础设施和“绿色银行”的建设,带动一批个体户、专业户,走上以种植业、养殖业等农村特色产业兴村之路。1995年度,德兴市财政...  相似文献   

18.
詹清滚 《老区建设》2010,(17):34-3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成为了“十一五”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星子县“十一五”期间有12个重点扶贫村。农村贫困、劳动力富余、经济发展缓慢是扶贫村的一个共同特点。星子县扶贫办按照“十一五”扶贫发展纲要,紧扣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一民生工程不放松,  相似文献   

19.
李锋 《老区建设》2006,(5):18-19
按照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十五”期间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吉州区樟山镇樟山村开展挂点扶贫工作。几年来,该办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强化村级班子整体合力入手,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夯实群众生产生活基础,倾真情重实效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樟山村的各项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1年增加了1256元,同时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每年固定纯收入可达2万元,同时。在樟山镇综合目标考核中,2003、2004、2005年连续三年位居第一名。2004年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区先进农村基层党支部。  相似文献   

20.
一是注册成立“宁都县扶贫开发担保有限公司”,拉动银行投资。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县扶贫办筹集400万元,以国有独资的形式,于2009年3月到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扶贫开发担保有限公司”。公司在确保担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依照国家、省、市、县扶贫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围绕扶贫产业工作重点,以安全性、流动性、合法性为基本准则,坚持市场化运作、资本保值运营、防范风险、诚实信用、平等自愿的经营原则,为扶贫产业建设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担保。开展担保配套的咨询、项目论证、代理等一系列服务。公司可拉动银行资金约2000万元投资扶贫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