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大准线在我国煤炭运输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大准线开行万吨列车的系统环节进行分析,并对大准线开行单元万吨列车的综合运输技术方案进行探讨,提出有关技术组织措施.对牵引供电能力不足情况下的运输组织和万吨列车会让站的扩能改造进行具体分析,为提高大准线万吨列车开行数量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紧跟世界重载铁路先进技术水平,提高运输能力,我国有必要发展3万吨重载列车。以大秦线为例,借鉴2万吨重载列车开行经验,探讨开行3万吨重载列车的运输组织方案,采用组合站始发—直达终到站分解卸车—空车返回的循环运输模式,从列车始发作业站、编组方式、列车检查、司机换班、终到分解、回空运行等方面,阐述运输组织方案的合理性。考虑运输能力受始发作业站能力、牵引供电能力、区间通过能力的限制,检算始发组合站到发线能力及重车方向运输能力,结果表明,在现有列车开行方案基础上,开行6列3万吨重载列车,平均通过能力利用率达到93.1%,输送能力可提升0.49亿t,运输能力提高11.5%,扩能效果良好;也可以选择采用3万吨重载列车1∶1替换2万吨重载列车的组织方式,输送能力可提升0.17亿t。  相似文献   

3.
针对朔黄铁路开行2万t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从编组方案、到发线使用、机车交路、中间站2万t列车作业4个方面对朔黄铁路列车运输组织方案进行分析,在阐述开行条件、编组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列车编组方案;在计算到发线有效长、容车数及到发线数量的基础上提出到发线使用方案;最后提出相应的机车交路与中间站列车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秦线扩能站场改造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列车和年煤炭运量将达到2亿t的发展目标,分析大秦线煤炭来源及去向构成,确定大秦线运输组织方案和主要技术标准,对机车连挂方式、技术站作业、牵引质量、到发线有效长进行探讨,并提出技术作业站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神华铁路发展现状,分析朔黄铁路存在问题,从运营指标、技术、运输基础设施、运营管理4个方面阐述朔黄铁路开行2万t及以上列车在运输组织技术方面的差距,并且提出相应的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大力发展信息与智能技术、推进装备现代化、改革设施设备检修制度等提高朔黄铁路运输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京广、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上,已开行5000t级的重载列车。而与这些干线相连的矿区铁路支线上能否开行始发直达重载列车,是重载运输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对矿区铁路支线进行改造,或按原支线牵引定数编组始发直达列车至前方技术站加挂车组等方案,结合实际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可得到提高重载运输经济效益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朔黄铁路在神池南站开行2万t列车存在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分别对既有神池南站咽喉通过能力、到发线通过能力,以及缩编后神池南站咽喉通过能力、到发线通过能力进行计算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神池南站缩编列车车辆后年通过能力提高了5300万t,达到神池南站计划年通过能力3.5亿t的扩能改造目标,同时可以满足神池南站的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同蒲线客货列车共线、万吨重载列车和普通货物列车混跑的运输特点,对其集结技术作业站大新站的车流组织方案进行了分析,结合既有设备概况和车站到发场作业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大新站改建为万吨列车集结技术作业站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铁路局西部地区运量主要集中在满洲里口岸站和扎赉诺尔、伊敏、宝日希勒、大雁4个煤矿,随着经济的发展运量不断增长,而线路能力改造工期长,难以适应运量需求,为此提出开行万吨组合列车的方案和运输组织措施。通过组织开行万吨组合列车,实现了“畅通西部、扩充运能、实现增量”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我国推广采用27 t轴重货车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依据,在阐述27 t轴重货车技术参数的基础上,从线路条件适应性、驼峰条件适应性及技术设备的适应性等方面分析27 t轴重重载列车开行可行性,研究27 t轴重列车运输组织模式,即结合运输组织条件适应性分析提出运输组织方案。27 t轴重重载列车的应用需要具备相应的设备条件、组织条件和经济条件,才能达到其扩能提效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铁路装车地直达列车作为一种高效的车流组织形式,可以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于增强铁路运输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分析铁路车流的3种典型运输模式,以所有货车的总运输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的线性0-1规划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在装车量较小的装车站或装车量较大而无法满足整列出车条件的装车站组织开行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建设,从以全国铁路网为基础进行集装箱运输组织的角度,通过分析路网上动态箱流的变化特征,结合集装箱班列开行方案的制定,提出确定路网上集装箱运输流的方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使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建成后,能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运输组织,实现高效运输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际铁路列车运行组织,从列车开行的节时效果、线路通过能力利用和不同等级列车旅速变化等方面研究列车开行模式的影响。针对城际铁路有速差列车运行模式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最匹配列车能力占用情况,确定大站快车不是最匹配列车时的附加时间,以及列车组合的能力占用情况和规格化列车组合方案下大站快车对通过能力的影响等,给出各种模式对线路能力和服务效果的适应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调度集中条件下,繁忙干线车站的列车作业和调车作业的交叉对车站运输组织的影响愈加明显.通过分析车站调车作业与列车作业可能发生的交叉,提出在车站设置调车天窗来疏解列车作业与调车作业的交叉,并给出最大可用调车天窗时间的计算方法.针对广深线下元站作业情况,提出开设调车天窗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铁路运输组织的新形势,编组站在车场布局及调速系统的设计上应有新的突破。提出通过对编组站进行改造,以适应接发长大重载货物列车、增加解编能力及加强对路网车流的调节能力等。同时提出编组站调速系统配置的新设想,以满足铁路车流组织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青岛铁路枢纽是全国的重要铁路枢纽之一,车流组织优化有助于充分发挥青岛铁路枢纽运输能力,提高铁路枢纽作业效率。在阐述青岛铁路枢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青岛铁路枢纽车流、主要车站车流和车流径路。针对青岛铁路枢纽折角车流、疏港车流、蓝村西站车流、中欧班列车流组织,提出相应的折角车流组织优化方案、疏港车流组织优化方案、蓝村西站车流组织优化方案、中欧班列车流组织优化方案等,加快提升青岛铁路枢纽的运输能力,切实提高车流组织水平。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铁路局堡子湾站是我国第一个在既有客货混跑线路上开行两万吨重载列车的车站。研究堡子湾站两万吨列车组合能力,分析两万吨列车实际开行效果,以期达到组织好既有客货列车运行,提高区段输送能力和效率,确保完成大秦线运量任务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04 年列车运行图按照铁道部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要求,坚持内涵扩大再生产,以提速调图带动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能力。在分析新列车运行图主要创新点的基础上,提出对运输组织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在执行新运行图时引起重视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A train station catchment area delineates the spatial territory from which the users of a train station are drawn.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is catchment can be influenc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such as the transport network, the location of stations and the service quality they offer, as well as the land use density and diversity in the transport corridor.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size of catchment areas, limited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determining the spatial boundary (shape) of train station catchments. This paper develops a framework for deriving a spatial boundary of a Park and Ride (PnR) catchment area by incorporating the Huff model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echnologies. The approach is staged, firstly determining the PnR station choice as a function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a train station and the cost of access between the origin (such as a suburb) and the destination of a trip (such as the Perth CBD). Linear referencing method is then applied to re-define the origins to train stations based on the derived station choice probability. Finally, the spatial boundary of a catchment area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adjusted origins, using GIS technologies. The model output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licence plate survey of station users, where the Kappa coefficient (0.74) and overall accuracy (0.88) statistic suggested that the model's results are robust. The paper then shows how catchment area data can be used to better manage travel demand and plan design solutions aimed at increased accessibility to train stations.  相似文献   

20.
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图编制要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客列车运行图是铁路旅客运输组织的综合性计划和行车组织基础。结合铁路实施提速战略的实际,从基础理论出发,分析了旅客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原则和要素,客流基础和设备能力的保证,提出了当前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图的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