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综合考察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高管人员激励、债务治理公司治理中的主要因素对中小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水平的提高对中小上市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国有控股的中小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安排方面差于非国有控股的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管理层激励办法中,股票期权计划效果显著;债务治理效应在中小上市公司中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综合考察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高管人员激励、债务治理公司治理中的主要因素对中小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水平的提高对中小上市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国有控股的中小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安排方面差于非国有控股的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管理层激励办法中,股票期权计划效果显著;债务治理效应在中小上市公司中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尝试用社会绩效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绩效。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社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竞争行业,非国有终极控股公司社会绩效明显优于国有终极控股公司,研究还发现,相对其他类型公司,股权制衡对社会绩效有明显的负作用。就此提出现阶段上市公司保持股权集中是合理的选择,国有控股公司应该从竞争行业中退出。  相似文献   

4.
王皓  费青 《物流技术》2012,(15):321-323
选取了2010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69家物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股权结构选取股权集中度、控股股东性质、管理层持股比例以及股东活跃程度4个指标来衡量,企业风险用Z-Score模型进行计算。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运用Eviews6.0软件对物流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2010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69家物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股权结构选取股权集中度、控股股东性质、管理层持股比例以及股东活跃程度4个指标来衡量,企业风险用Z-Score模型进行计算.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运用Eviews6.0软件对物流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非公平关联交易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通过股权结构特征与关联交易量、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型国有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量要明显多于法人控股型公司和股权分散型公司,而其绩效却明显低于法人控股型公司和股权分散型公司。因此非公平关联交易严重影响了公司绩效和侵占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财务杠杆与公司投资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背景下讨论财务杠杆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股权高度集中并且国有控股的环境下,财务杠杆对公司投资行为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随着国有股权比例、控股股东掌握的股权比例的提高,财务杠杆的这种治理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许多企业往往过于追求经营绩效而忽略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适度关注.尤其是近年来,一系列知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轰然倒塌的案例更是频频发生.究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而作为公司治理基础的股权结构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股权集中程度、控股股东性质和股东活跃程度三个方面描述股权结构,采用Altman(1968)的Z指数作为财务困境度量指标,利用1999~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股权结构和企业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结构确实能影响企业财务风险.股权集中程度及股东活跃程度越高,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及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越低,而国有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及其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则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9.
郭倩  黎尧 《财会通讯》2014,(9):71-74
本文以2008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并根据终极控制股东的产权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考察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间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企业财务风险的关系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越大,企业财务风险越严重;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控股股东的存在会抑制财务风险与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2009—2014年五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应计盈余管理是U型关系,而股权制衡度与应计盈余管理的三次拟合方程是最显著的。同时,在加入控股股东属性这一变量后发现,国有控股创新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民营创新企业,说明国有创新企业的治理效果好于民营创新企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制度背景,利用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对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股权结构在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国有股控股股东对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治理效果不显著,国有法人股控股股东对非效率投资行为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在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时,国有控股股东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治理效果较弱,相对控股股权结构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具有最优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黄玮婷 《现代管理科学》2011,(2):106-107,119
文章通过2006年到2008年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大宗股权交易的数据,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的溢价问题进行对比,并对其中的控制权私人利益进行了度量。研究发现,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国有上市公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更高的控制权私人利益水平,国有控股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界定入手,结合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以及控股股东行为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受损进行分析,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公司制企业股权高度集中、中小股东股权分散、信息成本高昂、独立董事及监事会制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等,在此基础上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控制性股权结构对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紧密相关,而融资方式的选择又是重中之重。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可以将我国的上市公司划分为三种不同的股权结构类型,在不同的股权结构下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存在差异。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三种股权结构与公司债务融资的关系发现:与多个大股东和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相比较,控制性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具有更显著的债务融资行为;在控制性股东股权结构下,我国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长期负债水平和短期负债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有企业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发展,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选取中国2014—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不同控股性质、不同时间节点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对董事会有效性和公司绩效的不同影响,以及董事会有效性在各类控股性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不同作用。从混合所有制本质以及中小投资者保护角度,使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来衡量混合所有制效果。董事会有效性使用董事会行为指数(CCBI_BBBNU)来衡量,以反映董事会是否实质性发挥作用,这区别于既有研究大都满足于对董事会形式上或结构上的衡量。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集中度当期效应对董事会有效性呈负相关关系,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董事会有效性在当期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股权制衡度当期效应对董事会有效性并无显著影响,对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集中在U型关系的后半段;股权制衡度滞后效应与董事会有效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董事会有效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并不明显。(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董事会有效性对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行为是否有效更取决于股权制衡水平而非股权集中度,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追求绝对控制力不利于企业发展。据此分析结果,本文对混合所有制发展以及董事会有效性机制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系列多边契约,是要素所有者交易产权的结果.缔约主体的专用性投资要有相应的财务收益作为回报,而企业绩效评价应该是考核企业财务履约的情况.通过构建利益相关者财务收益指标,并按终极产权观点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类,实证研究了2004年-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财务履约的情况.结果显示,我国不同终极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财务履约存在类别差异,国资部门控股的国有上市公司和私有产权上市公司的财务履约表现要好于其他股权性质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履约表现.  相似文献   

17.
王新红  杨锦 《会计之友》2021,(6):95-101
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企业股权融资规模呈倒U型关系:当股权质押比例低于58.35%的临界值时,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小,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上升,基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的考虑,上市公司会扩大股权融资规模;当股权质押比例高于58.35%的临界值时,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为了规避控制权稀释效应进一步加剧的风险,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会缩减股权融资规模。另外,这种倒U型关系在非国有企业和相对控股公司中更显著,且股权融资规模对质押比例的容忍度较低,其临界值分别为54.94%和55.09%。  相似文献   

18.
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的两个重要决定因素,文章以法律诉讼作为风险控制能力的一个替代,研究高管风险控制能力和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法律诉讼对高管变更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遇到法律诉讼之后,国有控股公司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的高管更不容易发生高管变更,说明国有控股公司股权性质的特殊性导致国有控股公司高管更换的原因与非国有公司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和法律诉讼相关的高管变更多为非正常变更。  相似文献   

19.
党宏欣 《财会通讯》2022,(3):61-64,78
本文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掏空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掏空动机增强,其掏空行为使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本文解释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掏空影响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机制,丰富了股权质押经济后果及财务困境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为政府部门制定防范股权质押风险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海内外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探究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新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发放行为是否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研究结果表明当股权集中度增加时,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更加严重,海外证券市场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严格的外部监管使得海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减少代理成本.但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我国内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率增加程度要高于海外上市公司.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高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率并没有降低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反而成了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输送利益的一种合法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