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部财会》2005,(3):53-53
他来自农村,学的是医学专业。上了几年学,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上没了。医院不好进,没钱也没关系的他,混了几年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卫生员。  相似文献   

2.
先说第一个人。 他叫张朝南,乡村教师,朴实敦厚,典型的山里汉子。他有太多的事迹可以让那一方人永远记住他,为了二十几个学生能顺利上学读书,他变卖了所有的家当,住在学校里,苦苦地支撑着几个村唯一的小学。  相似文献   

3.
钟企 《企业文化》2009,(2):72-74
谁都可以死,唯有老板不能死。不管什么老板,大大小小,总是有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等着找他要饭吃,如果他的离开导致企业的破产,那么很多人都面临着重新选择岗位……  相似文献   

4.
柱子是我高中时的同学,大学一毕业,他便去了南方闯荡。一晃几年过去了,现在他已成了家,安了业,而且手头上还积存了几万元的资金。在朋友们眼中.他直该算是幸福的了。然而,每次在电话里和他侃起这些事,他总是感叹现在钱太少、钱难赚——实则是不忍心看着自己手头上辛辛苦苦挣的几个钱躺在家里“睡大觉”,总琢磨着想利用手头那点资盘生点“蛋”。  相似文献   

5.
范卫星,一个踌躇满志打算开全国连锁店的青年。几年前还是一个流落街头的穷学生,他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沙发“美容”这一全新的行当.以及他独特的服务方式,让他短短几年内便掘到了第一桶金。[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子默 《新前程》2006,(1):44-45
这是一个崇尚“榜样”的时代。 我有一个朋友,过去几年发现自己与某位培训师的某些特点,以及走过的路很相似,但是人家比他早走几年,很成功。于是,朋友就把他当成学习的对象,离开了企业,开始走培训师的路。但几年下来,他的“榜样”继续一路成功,而自己却折腾得很累,觉得很失败,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最后觉得这是“命运”。  相似文献   

7.
海色     
王春迪 《乡镇论坛》2010,(33):46-46
昏暗的灯光下,章谆背着手来回地踱着,眉头紧锁。地上的影子时短时长,像一个魔鬼或隐或现。 几个时辰以前,哲宗任命他为宰相。几十年了,他终于等到这一天。然而他知道,有一个人,随时会取代自己——他是哲宗的老师,与哲宗有着“八年经筵之旧”;他名满天下,连辽金的使臣来到大宋都争相拜见;他人望鼎鼎,制科考试得了百年第一,被视为千年才子;  相似文献   

8.
洛维克是个守口如瓶的人,他每天很少跟别人谈话,更不肯接见新闻记者。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沉默不语,不愿张扬的人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船只与吨位。 洛维克的家境并不富裕,他19岁开始借钱买船,由于有利可图,于是他逐步摸索出一条借钱之道,为他日后拥有万贯家财奠定了基础。 洛维克借钱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他准备借钱买一艘船,把它改装成油轮,因为运油比运货更有利可图。他到纽约找了几家银行,这几家银行看他穿着破旧的衣衫,就问他有什么可做抵押。他承认他没有什么东西供做抵押,但是他有一艘油轮,他想,他也许可以利用这艘油轮…  相似文献   

9.
辛宏力(西餐馆老板):经商赚钱必须结合自身特长选项目,才容易成功。 辛师傅刚下岗时心里没着没落的,见别人倒腾服装他也倒腾服装。钱没赚着反而赔进去不少;见别人倒腾水果赚钱他也倒腾水果,结果又欠下几千元的债。后来看到股市牛气冲天,他又杀进股市,刚刚赚了几次小钱初尝甜头,突然间牛市变熊市,他失魂落魄从股市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10.
孙少山 《活力》2004,(2):16-19
当汽车驶上立交桥的时候,我忽然问前面的于波,你到现在已经亲手作了多少例心脏手术?他说,大约几千例吧?他说得轻描淡写。我看不见他的表情,听声音像是在回答一个无所谓的问题,但我在心里却感受到了一种震动。窗外是急速向后退去的高楼大厦,桥上车辆如梭,天空下是一个生命运动着的世界。他说的这个几  相似文献   

11.
史为 《财会月刊》2011,(6):I0020-I0020
儿子上中学后,我常常给他几块钱零用,让他买点儿零食吃。可没想到有一天放学后,他却给我买回了一个戒指。  相似文献   

12.
《中外管理》2008,(5):58-58
哲理的故事 有个人,他饲养了几只老鼠。这几只老鼠是同类老鼠中的精革,犹如精灵一般。这个人每天喂给老鼠香美的食物,并且热心地给它们擦洗身子。老鼠一病,他就担心异常,程度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怀。因而老鼠跟他也非常亲密。  相似文献   

13.
商人的墓地     
《西部财会》2004,(10):56-56
有一位商人,他最早是子承父业做珠宝生意的。可是他缺乏父亲对珠宝行业的明察秋毫,没几年,他就把父亲交给他的全城最大的珠宝店赔光了。  相似文献   

14.
章军在美国     
认识章军好多年了,不过自从他几年前去了美国,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不想这次在美国不但见到了他,还去他家做客,和他的全家共进晚餐,了解了他在美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5.
外遇     
刘国芳 《乡镇论坛》2008,(24):39-39
他不相信一见钟情,但在天云山遇见张云后,他对张云便是一见钟情了。 这从他发给张云的几条短信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16.
他,插过队,留过学,干过公,下过海,他的人生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几十年商海沉浮,他最终赢得一席之地,如今,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欣赏著名书法家石彦文的书法作品,无不给人以震撼。如不是提前告诉你,这几幅都是他的作品的话,你很难相信几幅墨迹形态各异的书法作品,都是出自他一人之手。首先看那幅《鹤鸣》:只见在碧草丛生的水面,  相似文献   

18.
肖鸿扬  梁海松 《英才》2004,(11):86-87
夜已深,冯楚军呆坐在电脑面前,盯着网页,一动不动长达几个小时。似乎突然想到什么,他便伸手在浏览器敲匕某个网址,鼠标轻点几下后,屋里又恢复了刚才的寂静,桌上小茶壶的水已经被他喝干了,一直没有续上水。  相似文献   

19.
夜访叶茂中     
叶茂中这家伙总是南征北战、神出鬼没。他来长春,说来就来了,事先也不打个招呼。都晚上10点了,接到他的电话,我急急去见他,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若不是第二天上午他还要赶航班,说不定我们会聊个通宵。可以说,叶茂中是《企业研究》的老朋友了,也是我们长期追踪的人物之一。在中国策划界,叶茂中既有名气,又有口碑。可他总是很低调,他说啥时阴天下雨他不清楚,自己能吃几碗干饭还是知道的。他骨子里当然不乏傲气,那无疑是一种有所“担待”的精神外显;更多的时候,他表现出的是“善下者为江河”的那种涵容。他常对人讲:“策划这条…  相似文献   

20.
他曾经是个狂热的文学青年,哪怕倾尽其囊中所有也要把自己喜爱的书买到手。为了文学,在深圳闯荡了几年的他经常要靠朋友的接济度日,换来的仅仅是剪报本上那几十篇附庸风雅的“豆腐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