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复合溶液作为碱激发剂的矿渣粉基地质聚合物通常具有凝结时间快、和易性较低等缺点.为改善地质聚合物的和易性并有效延长凝结时间,测试了12种外加剂对地质聚合物凝结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维卡仪试验及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对掺有不同外加剂的地质聚合物净浆进行凝结时间与经时流动度损失测定,选取效果最佳的外加剂;通过配制不同掺量该外加剂的净浆和胶砂测定了地质聚合物的凝结时间、经时流动度损失和抗压强度,研究不同掺量该外加剂对于地质聚合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硼酸的缓凝效果最为明显,在0~4.0% 掺量范围内,地质聚合物的凝结时间随硼酸掺量提高而大幅度延长,经时流动度损失减小,抗压强度略微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废渣粒化高炉矿渣为主要成分,采用碱性激发剂,研制出一种新型少熟料高性能生态碱矿渣水泥。用水玻璃作为激发剂,同时加入外加剂以及少量熟料来改善碱矿渣水泥的各种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各组分的最佳掺量,研制的少熟料高性能生态碱矿渣水泥,其抗压强度能到达52.5级硅酸盐水泥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碱-矿渣水泥具有高强、低热、高抗渗和高抗蚀等优异性能,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来源丰富,使用大量的工业废渣,减少了环境污染,是一种少污染、低能耗、低熟料的"绿色水泥".但其存在凝结过快的缺点,成为碱-矿渣水泥应用的主要障碍.通过对碱-矿渣水泥水化硬化的研究,研制成功的新型缓凝剂能有效延缓碱-矿渣水泥的凝结时间不仅使碱-矿渣水泥凝结时间正常,而且使水泥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均有所提高.因此碱-矿渣水泥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为进一步推广使用碱-矿渣水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磨细矿粉和粉煤灰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别测试了粉煤灰和磨细矿粉等量取代水泥20%和30%掺量下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泌水率和压力泌水率以及坍落度损失。结果表明,磨细矿粉和粉煤灰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延缓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掺量特细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了水胶比、砂率、特细砂掺量3个因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特细砂掺量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较为显著,仅次于水胶比,砂率对抗压强度影响并不明显。低水胶比条件下,20%特细砂掺量可获得较高抗压强度;特细砂掺量变化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关性一般。  相似文献   

6.
再生微粉是建筑垃圾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具有潜在的活性,其活性激发是提高再生利用效率的关键。为探索再生微粉用于软土固化的可行性,本研究将再生微粉掺入土中并加入氢氧化钙作为激发剂,按不同的龄期进行养护。其间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不同掺量、不同龄期下再生微粉固化土强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激发剂后再生微粉固化土抗压强度较单纯加入再生微粉有了提升,并且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地聚物具有快硬早强、耐久性好等优点,是土体改良的理想固化剂,但纤维地聚物改良土可期工程性能却受控于其合理材料配比设计。以偏高岭土为前驱体、生石灰和硅酸钠为碱激发材料制备地聚物材料,开展不同材料配比下的地聚物改良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探讨地聚物理想材料配比设计,分析地聚物改良土体的最优掺量,明确玄武岩纤维掺量与长度对地聚物改良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综合评价地聚物、纤维对土体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纤维地聚物改良土力学性能随地聚物掺量、纤维掺量、纤维长度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变化,当偏高岭土与碱激发剂掺比为2:1、碱激发剂中硅酸钠与生石灰掺比为1:0.8、地聚物在土中总掺比为15%、玄武岩纤维掺量和长度分别为0.4%和12mm时,纤维地聚物改良土力学改良效果最为理想;固化效果对比试验则表明,纤维地聚物改良土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均优于普通水泥土、石灰土和纯黏土。研究成果可为纤维地聚物改良土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传统外墙保温板胶粘剂采用有机胶与水泥的拌合物,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它会老化.针对这一缺陷,本文研发出一种新型无机胶粘剂.其间以矿渣微粉为主要原料,掺加铁尾矿砂和少量粉煤灰作为集料,采用水玻璃、氢氧化钠作为激发剂制成胶粘剂.研究表明,胶粘剂的适宜配比为矿渣微粉63%、铁尾矿砂32%、粉煤灰5%,水灰比为0.26,外加剂水...  相似文献   

9.
利用粒化高炉矿渣、电石渣等工业废渣生产建筑胶凝材料分析了复合激发剂对电石渣/矿渣建筑胶凝材料(CMSC)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电石渣取代率在10%~15%,复合激发剂掺量约2%时对矿渣的激发效果最好。对在复合激发剂下的CMSC进行了XRD和SEM微观分析,并对其水化反应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利于促进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环保型建筑材料,它在满足良好透水性的同时,也要确保其强度满足使用需求.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掺量的粉煤灰、硅灰和纳米SiO2,研究对比了单掺粉煤灰、硅灰、纳米SiO2以及复掺下取代部分水泥的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再使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水泥浆的微观形貌特征,探究3种矿物掺和料提高透水混凝土力学强度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影响透水混凝土渗透系数的前提下,3种矿物掺和料对透水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贡献程度为纳米SiO2>粉煤灰>硅灰;复掺10%粉煤灰、8%硅灰和2%纳米SiO2的强度均比3种掺和料单掺时的强度高;结合电镜扫描,发现复掺粉煤灰、硅灰与纳米SiO2可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发展有良好的超叠加效应,降低了透水混凝土的结构缺陷.  相似文献   

11.
利用粉煤灰和高炉渣制备地聚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以粉煤灰、高炉渣及偏高岭土为主要原料进行制备地聚合材料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粉煤灰和高炉渣制备的地聚合材料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碱激发剂对其抗压强度有一定影响,制品28d抗压强度可达到31.63MPa。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图像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地聚合材料为无定形态;[AlO6]^9-八面体的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偏移;T—O—Si(T=Al,Si)的弯曲振动峰减弱。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碳素尾渣的粒度分布、可磨性和掺入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粒度逐渐变细,粒度≤150目的比例逐渐升高,粉磨时间由60 s升到100多s过程粒度变化比较明显,由100 s升到140 s粒度变化不明显.与其它原料(如高炉水渣)相比,碳钢渣较难磨细.将水渣超细粉、钢渣粉配入混凝土后进行强度测试,结果表明:钢渣粉可替代部分水泥,随着钢渣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王琳娜  袁哲  王雷  吉旭 《科技和产业》2012,12(12):150-154
分析了目前混凝土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戴明循环,研究了各阶段混凝土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创新的遗传算法修饰的人工神经网络,在实际质量数据的基础上,预测了C30的28天强度,与实际值的偏差在[-1.57,1.72]MPa,证明了此种创新的人工智能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为混凝土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以涂膜的拉伸强度为依据,确定了纳米TiO2改性水性环氧涂料时,制备环氧-甲基丙烯酸乙酯接枝共聚乳液的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和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的最佳用量,适当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固化剂的最佳添加量,以及纳米TiO2的最佳添加量.对涂膜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比检测了未改性环氧涂料、EMA改性环氧涂料、纳米TiO2改性水性环氧涂料的各方面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改性水性环氧涂料的各方面性能良好,涂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附着力、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水、耐酸碱性能.  相似文献   

15.
张正新  张丽 《科技和产业》2024,24(2):132-135
透水砖因其具有透水性、保湿性,防滑、高强度、抗寒、耐风化、降噪、吸音等特点。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透水砖易发生泛碱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可溶盐通过结构内部多孔介质,迁移至其表面经化学反应,积聚结晶析出的结果,该迁移过程与环境温度及湿度密切相关,该泛碱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研究表明,在生产过程中,为有效预防透水砖的泛碱现象,一般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微生物方法及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地聚合物是一类新型的高性能无机聚合物材料,是碱激活胶凝材料中最具前途的一类。由于其特殊的无机缩聚三维氧化物网络结构,使得地聚合物材料在众多方面具有比高分子材料、水泥、陶瓷和金属更高的高温性能和机械性能;另一方面,地聚合物材料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和三废排放量都非常低,材料对环境友好并且可以很好地被回收再利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材料"。在比较全面地论述地聚合物材料的发展历史、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地聚合物材料是兼顾社会发展和减轻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较理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